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血管腔內血管外科白華龍副主任醫師參與的國際合作研究成果論文在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此項研究將有助于提高終末期腎病患者動靜脈瘺的長期通暢率。
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動靜脈瘺通暢率低,至今仍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阿蘭教授的組織下,研究團隊經過7年研究,發現了一種改進型的手術方式(RADAR技術)能夠顯著改善通暢率并減少后期干預。
傳統的動靜脈瘺術式為頭靜脈和橈動脈端側吻合,但這種術式通暢率低。為改善動靜脈瘺的血流動力學和長期通暢性,研究團隊采用RADAR技術作為動靜脈瘺的手術方式,即將橈動脈轉位端側吻合到頭靜脈上,在不損傷靜脈的情況下吻合橈動脈-頭靜脈動靜脈瘺,避免了傳統動靜脈瘺手術產生的靜脈損傷。
研究團隊在大鼠模型中檢測研究了這種術式的機制,并且檢測了血流動力學改變,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RADAR術式的顯著優越性。
近期,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透露,該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后制成FGF21SS。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降血糖、減體重效果,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報告》上。
目前,糖尿病藥物治療以控制血糖、延緩相關并發癥發生為主,并不能徹底治愈糖尿病,其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治療藥物作用機制絕大多數圍繞胰島素具有的降血糖功能展開,而沒有針對糖尿病真正的病因——胰島素抵抗,治標不治本。開發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治療藥物將有助于更好地治療糖尿病。
FGF21是一種人自身具有的調節代謝的內分泌蛋白質,有改善機體的胰島素抵抗、促進糖脂能量代謝、消耗多余葡萄糖及脂類、逆轉氧化應激反應引起的細胞凋亡等優點。但FGF21沒有很好地解決藥代動力學和穩定性較差而需要頻繁給藥的問題,極大阻礙了臨床應用。
研究人員依托穩態強磁場大科學實驗裝置,運用核磁共振波譜學手段解析了FGF21的溶液結構,進而使用蛋白質工程手段對FGF21進行改造,最終獲得一個新的變體FGF21SS。在蛋白質穩定性實驗中,FGF21SS表現出遠優于FGF21的熱穩定性;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展現出更高的生物學活性:在炎癥脂肪細胞中,能夠逆轉由炎癥因子引起的細胞胰島素抵抗,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在治療肥胖小鼠的糖尿病實驗中,具有優秀的降血糖、減體重和降低血清胰島素的能力,并且優于FGF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