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醫院醫生發微博稱,同事在診室接診時被患兒家長偷拍。家長拍攝沒有事先征得醫生的同意,并擅自將視頻發布到社交媒體上,是對醫療行為和醫生的不尊重。在博主發起的“對于家長在診室里偷拍醫生工作的態度”投票中,209人里僅有13人表示“無所謂”或“可以拍攝,留個證據”,絕大多數網友都認為“征得醫生同意后可以拍”“不能偷拍,侵犯醫生隱私”。
網友的投票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眾對于隨意拍攝行為的反感。隨著手機短視頻的火熱,在大街上、地鐵里、商場內,我們時常可以遇到拿著手機拍視頻的人。他們既拍自己,也拍他人,有的甚至是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并將視頻發布到社交媒體平臺,以此吸引眼球、收割流量。很多時候,這種行為都突破了道德的邊界。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用手機鏡頭拍攝和記錄身邊發生的善惡美丑,已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善用視頻拍攝還可以起到弘揚美德、鞭撻丑惡的作用。當前,很多地方鼓勵網友通過“隨手拍”協助進行交通管理、環境治理等,這對社會公德的建設和監督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未經核實真相便將視頻發布至互聯網的做法,很可能會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者誤導公眾做出非正確判斷。因此,“隨手拍”不等于“隨意拍”,既要通過專門的平臺來操作,也要確保真實準確,不能搞虛假舉報或惡意上傳虛假信息。說到底,拍攝有規,必須杜絕走哪兒拍哪兒的道德失范行為。這需要有關部門完善法律、加強監管,更需要手機拍客們自律,時刻守住道德底線,繃緊法律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