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平
凍瘡是寒冷季節里十分常見的皮膚病,好發于肢端及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鼻尖等,主要表現為患處發癢、紅斑、腫脹、水皰等。凍瘡本身具有自愈性,如果及時做好保暖措施及正確的護理,凍瘡是可以自愈的,只是時間會比較長,通常是在1~3周。但生活中,人們往往會采取錯誤的方法對待凍瘡,如用開水泡、燙或用手揉、搓患處,都會致使病情加重。此外,撓、抓患處也會延緩凍瘡的恢復。
如果想解決痛和癢的問題,可以外用止癢藥膏來緩解癥狀。因凍瘡患者水皰破潰后可出現糜爛面、潰瘍,容易誘發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患者疼痛嚴重,或患處出現破潰、流膿的情況時,應及時就醫,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菌藥物。紅外線等物理治療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病情的恢復也有幫助。
生活中要想預防凍瘡,首先要做好保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氣血不足的女性、兒童和營養不良、體重過低、貧血等特殊人群。外出時要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在注意全身保暖的情況下,要更加關注足趾、耳朵、手指等肢體末端循環不暢的部位。
其次是堅持運動。寒冷的冬季大家都想窩在被窩里、不想運動,但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性,坐著不動才更容易被凍著。
第三,可以進食一些冬季御寒的食物,如羊肉湯、牛肉、生姜、大蒜等。
最后是十分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點,那就是避免潮濕。因為潮濕的環境下容易引起寒濕致邪,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通,對寒冷的耐受性更差,也就更容易誘發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