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眾所周知,感冒分為流行性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無論是癥狀表現還是治療用藥,這兩者都是有本質區別的。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分辨流感和普通感冒呢?
臨床上,區別普通感冒和流感主要根據3個方面:
病原體不同 普通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研究表明,超過200種病毒可以引起普通感冒,其中鼻病毒最為常見,約占普通感冒的30%~80%。此外,人冠狀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副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腸病毒等也可引起普通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最為常見的流感病毒就是甲、乙、丙三型,國外稱之為A、B、C型流感。
癥狀不同 普通感冒的癥狀相對較輕,主要包括不發熱或僅低熱(<38℃)、打噴嚏、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有時伴隨著肌肉疼痛、乏力、頭痛和食欲差。成人通常不伴有發燒,但嬰兒或兒童常伴有發燒。潛伏期約為1天,一般5~7天痊愈。
流感一般起病急,以急性高燒、全身疼痛、明顯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為特點。患者突然發熱,體溫達38~41℃,同時伴有寒顫、畏寒、頭痛、肌痛、全身酸痛、眼干、眼痛、乏力、食欲下降、咽痛或持續性咳嗽等不適癥狀。輕癥流感患者一般2~3天后自愈,重者上呼吸道癥狀及乏力可持續2周左右。
嬰幼兒流感的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可出現高熱驚厥。新生兒流感少見,但易合并肺炎,常有敗血癥表現,如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其他并發癥有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害、肌炎、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和膿毒性休克等。
傳染性不同 普通感冒全年皆可發病,冬春季較多,沒有大流行特性,兒童發生率較高,每年6~8次。一般在受涼、淋雨、過度疲勞后,因抵抗力下降而得病。
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流感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接觸傳播,患者咳嗽、打噴嚏時會經飛沫傳染給別人,在學校、托幼機構和養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可暴發疫情。
基于全國流感病例暴發疫情報告,可以得出以下流行性特點:甲型(A型)流感非常容易發生大范圍流行,在我國北方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單一年度高峰;中間區域呈每年1~2月和6~8月雙周期高峰;南方呈每年4~6月單一年度高峰。乙型(B型)流感為局部暴發,主要呈單一冬季高峰。丙型(C型)流感主要侵襲嬰幼兒,一般不流行。
對于普通感冒,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但只要注意休息、戒煙、多飲白開水,保持口腔、鼻腔清潔,進食易消化食物,室內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此外,為減輕癥狀,縮短病程,感冒期間可選用一些對癥治療的藥物,如解熱鎮痛藥、鼻黏膜血管收縮藥和抗過敏藥等。
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頭痛、頭暈、全身肌肉酸痛者可選用。
鼻黏膜血管收縮藥:如偽麻黃堿或1%麻黃素溶液,鼻塞嚴重者可選用。
抗過敏藥:如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流清鼻涕者可選用。
兒童普通感冒常用藥有美敏偽麻溶液、小兒偽麻美芬滴劑、復方鋅布顆粒劑等。需注意的是,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殺滅或抑制作用,對感冒病毒無能為力。感冒一開始就服用抗生素,不但對治療無益,還易引起不良反應和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只有當感冒后咳嗽頻繁,伴黃稠黏痰、發熱、咽疼等繼發細菌感染時,醫生才會根據病情選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而在流感盛行的季節,如果出現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或發熱持續3天以上,要想到有可能是得了流感,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幼兒出現呼吸急促或困難、持續發熱或驚厥(抽搐),應立即到醫院就診,體溫超過39℃時,適當使用退熱藥,但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藥物,因為此類藥物會引起兒童瑞氏綜合征(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死亡率高)。流感雖然比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嚴重,但它也跟大多數病毒一樣,具有自限性——也就是病毒越繁殖,毒力越低,一般到1周左右,病毒可以自動清除,流感可以不治而愈。
流感有相對特效的抗病毒藥,如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要注意,奧司他韋需要在出現流感癥狀后的48小時內使用,超過這個時間,其抗流感作用將大大減弱。據研究顯示,流感發生后24小時內服用奧司他韋的患者,病程會減短30%~40%,病情會減輕25%;若發病后48小時才用藥,則對病情的改善作用較小。
相對于普通感冒而言,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即使是健康人也容易中招。尤其是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時,較易發展為重癥病例:
1.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并發癥)。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應用免疫抑制劑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者)。
4.體重指數(BMI)>30的肥胖者。
5.妊娠及圍產期婦女。
以上人群在出現流感癥狀后,要盡早就醫,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
預防流感可以接種由當地衛生部門推薦的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人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