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他們的工作能力、態度及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學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尋求多元、靈動、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續的班主任培養路徑,是學校班主任培養的重中之重。文章重點闡述了學校如何借助網絡開展研修,強化團隊協作,并通過組建班主任工作坊,開展班主任培訓,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研修;團隊;工作坊
一、 網絡研修:基于自學修煉的理念學習模式
網絡研修是一種以網絡為基礎開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網絡,不受時空和人員限制,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了內容豐富、理念新穎、技術先進、實用便捷的優秀課程資源,創設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專業人員及時交流、平等探討的活動平臺和環境。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中的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發展自身。網絡研修同樣適用于班主任的專業培訓中,它能發揮班主任在培訓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進行自我修煉,讓自己變得從容些。
(一)開展班主任工作專題研討
為了提高研討的針對性、實效性,筆者和同事一起精心設計了幾個研討主題,分批推出,逐個討論。利用網絡,每月發布兩個研討專題,展開“專題研討”,每個班主任每次研討每人跟帖數不少于兩篇,每篇不少于300字。如“如何把握表揚和批評的藝術”“怎樣調動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怎么樣才能做一個讓學生信服的班主任”……
【案例1】如何把握批評的藝術?
事件回放:開學第一天,小A因沒有完成暑假作業,沒有拿到新書,而留在教室里,對著他的奶奶大發脾氣,絲毫沒有意識到錯誤所在,且態度極其惡劣。如果你是該班班主任,你會怎么開展批評?
班主任A:我會先緩和一下彼此情緒,排除學生的敵對狀態,然后給他講一個寓言故事:從前,在一個水池里,住著一只壞脾氣的烏龜。它與經常來這里喝水的大雁成了好朋友。后來,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干涸,烏龜沒辦法,只好搬家。它要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是它不會飛,于是,兩只雁兒用一根樹枝,叫烏龜咬著中間,雁兒各執一端,吩咐烏龜不要說話,就動身高飛。它們飛過翠綠的田野,飛過蔚藍的湖泊。地上的孩子們看見,覺得這個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來:“你們看啊,那只烏龜很滑稽啊。”烏龜本來是洋洋得意的,聽到這些嘲笑后勃然大怒,就想開口責罵他們。誰知嘴巴一張開,就跌下來摔死了。雁兒嘆氣說:“壞脾氣多么不好啊!”故事講完,小A同學也意識到了亂發脾氣不僅影響別人也影響自己……
班主任B:如果我是班主任,我會走過去先把小A同學的樣子拍下來。然后把他叫到操場一個無人的角落,請他看看自己的照片。此時小A一定很抗拒,但是慢慢地一定會覺得不好意思。此時老師追問:“這樣子的你,好看嗎?”然后給他講一個釘釘子的故事(故事略),最后告訴她:你生氣時所說的那些傷害別人的話,也會像這些釘子一樣,釘在別人的心上,留下傷口。最后讓他明白無緣無故朝奶奶發脾氣,只會讓奶奶傷心,卻解決不了問題,要從自身做起。
以上兩位班主任,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在沒有厲聲批評的情況下,不約而同地采取講故事的方式,較好地處理了這件事情,既批評了小A,又讓他知道了問題所在,相信今后一定會取得進步。批評是有藝術的,不把自己放在學生對立面上而是以民主平等的角色出現,通人情,講道理,充分體現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和行為的理解,是批評學生非常重要的一點。
(二)建立班主任“專業成長記錄袋”
教師專業成長記錄袋是一個通過對教師工作和學習成果的分析和記錄、評價教師的工具。為了促使每位班主任對一定時段的班級管理研究和成果進行整理,班主任可以對自身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特色、學生成長手記、我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我的班隊課精彩教學設計、我的教育隨筆、我的班主任工作反思等進行收錄,建立班主任“專業成長記錄袋”。
【案例2】周老師的教育隨筆:大課間活動(節選)
體育委員帶著隊伍去操場,兩列隊伍,前兩位在跳,遠遠看著沒輪到的同學閑著無聊開始講話,我和王老師在20米外看著,心想:“為什么不把隊伍分成四列?”這樣的話,大家輪著跳的機會就多了,說閑話的時間就少了。我正準備上前把隊伍排成四列,就聽到體育委員說:“排成四列隊伍。”我退了回來,心想:“多給他獨立組織的空間,我少管一點,他也許能行。”跳到前面的同學從原路返回了,返回的同學和前進的同學要造成交通堵塞了,體育委員又發話了:“跳到前面的同學往旁邊返回。”這句話還真不錯,現在秩序井然。這時候,我走到他旁邊表揚他:“能根據情況,改變工作方法,真能干!”這下,他干得更帶勁了。
你看:多給他一點鍛煉的機會,他樂意。我少操一份心,我更樂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周老師是一位資深班主任,他在自己的教育隨筆中,通過“挑刺”“對手”“大課間活動”“秘密”四個話題,闡述了自己班級管理“多一點”的經驗。再如有著二十年班主任齡的方老師在教育隨筆中寫道:
以前的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和班主任溝通時第一件事就是問小孩成績怎樣,而現在家長關注各方面了,比如孩子的習慣養成;和同學交往怎樣?在學校快樂嗎?間隔六年又一次擔任過一年級班主任的陳老師在她的工作反思中寫道:現在家長是主動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了,比如學校的運動會中來給班級當志愿者;當小隊活動時,積極擔任校外輔導員;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班主任與家長以及學生的溝通話語就要斟酌一下,肯定與以往不同。
二、 團隊協作:基于實踐反思的行動學習模式
現今的班主任工作,應告別單打獨斗的方式,將全校班主任的智慧聚集在一起,抱團探究在教育學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尋找科學的教育方式。特別是同年級的班主任,更應該有團隊合作意識,因為同年級的學生思維、知識體系基本處于同一個水平,各班所表現出來的實際問題有可能在其他班級重復出現,個別班先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嚴重問題,在班主任交流時提出來,不僅把該班問題完美解決,對其他班級而言更是防患于未然。
(一)基于感悟反思的交流學習——同伴請教
同伴請教即組織校內班主任工作優秀的骨干班主任進行經驗分享,向班主任提供操作性強、直接可借鑒的成功案例。形式可以是互動研討、體驗式交流、優秀班級考察等。
【案例3】“優秀班級”主題考察
根據我校三年內新教師擔任正、副班主任的比較多,按照分層培訓的原則,我們針對這些班主任專門安排了“優秀班級”主題考察活動,讓他們近距離走進優秀班級,通過了解、觀察、觀摩等形式,深入挖掘優秀班級的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班級管理能力。
活動要求:
(1)組織一次“面對面”交流。
考察人員事先準備好1~2個面對面交流問題,交給相關班主任。之后,分段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2)觀摩一次談話課。
考察人員事先與考察班級班主任約定時間,統一時間進班觀摩。
(3)有針對性地深入了解。
對自己感興趣或困惑的一點以各種形式進行深入了解,為撰寫考察報告做準備。
(4)寫一份考察報告。
每人完成一份3000字左右的考察報告,所有考察均需報告上傳到學校網站“教師博客——班主任培訓”欄目。
(5)組織一次考察交流。
組織一次考察交流,每組交流考察所得,每人不超過5分鐘。
考察報告摘錄:
……
很榮幸這次觀察對象是六(6)班的嚴老師。六(6)班在大家的眼里是一個很乖的班,紀律、衛生方面都是各班級學習的對象。而嚴老師注重的班干部管理,也是值得我敬佩的地方。各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決定的。班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以面帶面”的作用。當選的班干部應該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作為一個班主任要精心地去培養這個小組織。
——班主任 殷老師
(二)基于行為診斷的案例剖析學習——同案異構
“同案異構”模式的優點是能集中全體班主任的智慧,在同一主題的條件下,進行比較、探究、發散來進行研討。在“同”求“導”,通過思考及研討又在“異”中求出“同”的地方,在辯證漸進的過程當中,對本案例的內容進行解讀,架構“殊途同歸”的教育程序,形成對同一主題的多樣解讀。班主任利用這一平臺,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為下一次做好準備。
(三)班主任工作坊——基于項目研究的實踐學習模式
班主任工作坊是一種班主任專業學習共同體。班主任在教育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隱性知識,具有較強的情境性。他們很難以“客觀知識”的形式,用書面語言來描述,都是可以通過直接經驗和實踐的方式來傳遞。而班主任工作坊可以把這些優秀的班主任集中起來,并以區名班主任為領銜人,大家圍繞共同感興趣的、急需解決的問題開展交流、研討,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
1. 基于方案設計為主的工作坊主題研修活動
班主任工作坊的優勢是針對性強,實效性強,可以按照不同主題建立不同的工作坊,成員的構成也是靈活、機動的。針對新班主任工作經驗不足,各方面理論欠缺的實際,我們組建了一個重在活動方案設計的工作坊,以區名班主任鄭老師為領銜人,開展坊內交流、研討活動。
2. 基于問題解決為主的工作坊專題活動
與一般班主任培訓主題研討不同的是,工作坊因為是一個組織,每一個成員在工作坊內承擔一定的任務,有各自的分工,這樣的好處就是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可以大大提高研討的實效性。而以問題解決為主的工作坊項目,因為目標明確、立竿見影,深受廣大班主任的喜愛。
參考文獻:
[1]劉旭.小學班主任工作藝術——經營班級[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杜衛新.構建和悅德育,呵護生命成長[J].中小學德育,2012(10).
[3]蔣紅梅.中小學班主任專業發展多元化途徑探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4]黃華.班主任如何加強新市民子女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師教育,2014(23).
[5]李偉.一種有效的班主任專業學習共同體[J].中小學教育,2016(28).
[6]鄭碧波.工作坊式協作教學模式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8).
作者簡介:
邵利民,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師范大學東城教育集團東城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