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

啊哈,熬過周五,
終于實現作息自由了!
誰料,
竟high到睡不著覺?
吃烤全羊、逛游樂園、泡一次溫泉、看一場話劇……計劃一大堆……等等!為什么假期還沒開始,就被失眠搞得精神萎靡了呢?
同款的還有這樣一撥人:平時上班總想賴床,假期能賴床了卻輾轉反側睡不著……這又是啥情況?
睡眠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幫助人恢復體力和腦力。如果睡眠出現問題,你的生活肯定會蒙上一層灰暗的底色。失眠的痛苦,你懂我也懂!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 全球有10%~49%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在中國,各類睡眠障礙者約占人群的38%,其中失眠障礙最為常見。
原以為假期可以無牽無掛美美睡一覺,卻突然發現,躺在床上,就是難以入眠。以下四種情況,請對號入座。
(1)睡不著。反正明天不上班,我要抱著手機玩個夠!咦,怎么已經后半夜了……戀戀不舍放下手機,關掉電腦,熄燈睡覺。夜變長了,世界變靜了,任我輾轉反側,內心越發煩躁,睡意卻怎么也喚不回來?
(2)睡不好。白天帶孩子上補習班,晚上輔導作業,即使內心“暴風驟雨”,仍控制著、忍耐著不撒氣。終于孩子睡去了,我也好不容易能睡了,可是怎么睡不踏實呢?剛睡著怎么又醒了?而且就算睡著了,總覺得在各大劇集里串來串去,早上起床,大腦就像“工作了一晚上”……
(3)醒得早。平時上班,早起打卡,假期明明關停了鬧鐘,還是準時準點早早醒來,甚至比平時醒得還早。聽著家人的呼吸聲,盯著臥室的天花板,或者閉著眼睛在床上“烙餅”,一通胡思亂想之后,好想求自己爭氣點,繼續睡個回籠覺!
(4)白天困。假期了,我要游走四方看風景!可誰想,玩一路,哈欠不停,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啊?腦子短路跟不上節奏,還總是丟三落四。好不容易熬到午休時間,卻睡不著。眼看著夕陽西下,開始擔心晚上睡不著該怎么辦……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我很累,但是我——睡!不!著!而假期失眠大軍中,總有那么幾股清流。
(1)年輕人
最新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以00后、95后和9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睡眠問題越來越突出。69.3%的年輕人表示深夜11點以后才睡,34.8%的年輕人有入睡困難,52.5%的年輕人經常晚上熬夜。
(2)頂梁柱
白天的混沌往往是由于夜晚的清醒。為什么會清醒,是現實的種種給我澆了一頭冷水!我是頂梁柱,還真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壓力山大,忍一忍就過去了。只是,明天的提案,征服得了大boss嗎?
(3)老年人
終于盼到兒孫團聚的這一天,張羅了一桌好菜,聊天游戲好開心,晚上怎么反而睡不著了呢?隨著年齡的增長,60歲以上的老年人褪黑素分泌減少,睡眠結構發生了變化,失眠的發生率明顯增加。白天忙活得暈頭轉向,晚上終于徹底清醒了!
(4)工作時間不規律的人群
長期晝夜顛倒工作的人群,例如醫務工作者、24小時店鋪值夜班人員等,晝夜節律的作息時間不規律,體內激素水平和睡眠結構容易發生紊亂。一個自由的假期多么珍貴!定要睡他個昏天暗地!怎料,數星星數綿羊都不管用!
(5)精神心理行為障礙人群
假期的到來,為平時緊繃的心弦提供了放松的機會,怎么好像焦慮的心情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揮之不去呢?資料顯示,我國焦慮癥的年患病率為5.0%,終生患病率為7.6%,總患病人數將近1億人。沒想到吧?你的睡眠暴露了你的精神世界!
面對較大的競爭壓力,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損害了自己的睡眠。
記住,我們的身體需要睡眠來新陳代謝、生長發育、恢復體力,大腦需要在睡眠期間整理記憶、清理垃圾。下面7個忠告,助你香甜睡眠。
(1)平時規律作息,尊重生物節律
睡眠晝夜節律類型大致分為以下五種:絕對清晨型(俗稱早睡早起型、百靈鳥型),中度清晨型,中間型,中度夜晚型,絕對夜晚型(俗稱晚睡晚起型、貓頭鷹型)。睡眠晝夜節律類型可以通過相關量表進行評估,應該根據各自的生物鐘,養成規律作息的健康生活習慣。
(2)規律飲食,助力睡眠健康
白天陽光的刺激,不僅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同時還會刺激下丘腦食欲素的釋放,食欲素的作用是維持覺醒狀態。晚上褪黑素釋放,食欲素停止分泌,睡眠才好。所以缺乏睡眠時,為了保持長時間的覺醒狀態,機體會增加食欲素的分泌,增加攝食行為。經常熬夜的人容易變胖,可能就與食欲素的分泌增多有關。如果晚上進食,短時間可能造成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統而感到困倦,但會增加食欲素釋放,影響睡眠質量和機體代謝,最終影響健康。
(3)改變對壓力的認知
提到壓力,很多人可能會有一種喘不上氣來的感覺。心理學研究發現,與壓力本身相比,對壓力的負性認知和態度對人壽命的影響更大。可以試著調整對壓力的感受和態度。想開了,壓力的負性感知小了,睡眠質量就會改善。
(4)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將睡眠作為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要隨意侵占睡眠的時間和機會。比如,營造溫馨舒適的睡眠環境,讓睡眠成為放松的享受時間,替代無意義的外界刺激,讓自己享受安靜下來的這一段時光。
(5)鍛煉身體,有助睡眠
合理運動可以增加機體疲憊感,有助于延長深睡眠。運動通過復雜的體溫調節機制,可以幫助入睡。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因每個人的體質而異,沒有硬性要求,建議有氧運動。
(6)加強溝通,放松心情
學習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正念、冥想、音樂放松等,讓焦慮的情緒得以平復。跟家人、朋友多交流。傾訴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交流的同時可以幫助整理思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7)必要時到醫院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進行科學診治。
夜深了,
人靜了,
愿你甜甜地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