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璐 馮璐 王梓璇 鄭文蕾
作者簡介:何林璐(1999—),女,碩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摘 ?要:三孩政策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會激發家庭的生育意念,增加對托育服務的需求,但我國托育服務體系構建仍存在政府財政投入少、地方政策法規不健全、市場缺乏監管、行業人才流動大、托育機構資質良莠不齊、服務價格普遍偏高等問題,對此該文借鑒了上海市、南京市、成都市、臺北市幾個經濟發達地區的托育服體系的實踐經驗,并得出發展普惠性托幼體系,構建多層次發展格局,健全法規政策,促進地方托育體系特色化,建立行業標準,完善市場監管機制,推動“教育+”智慧模式,創新托育體系發展形式的托育服務體系建構的啟示。
關鍵詞:普惠性 ?托育服務體系 ?托育機構 ?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Three children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policy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inspire family birth ideas,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nursery service, but our nursery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still less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and loc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sound, lack of market supervision, personnel flow, nursery institution qualification the good and bad are intermingled, services, high price,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Shanghai, nanjing, chengdu, Taipei city several economic developed area of the nursery service system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development universality nursery system, build a multi-level development pattern, improve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promote the local nursery system characteristic, establish industry standard, perfect the market regul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education and wisdom" mode,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form of the system.
Key Words:Inclusive;Childcare service system;Foster institutions;Practical experience
1我國托育服務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1.1外部環境
1.1.1政府財政投入較少
我國的托育服務資金投入主要分為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和示范性機構獎補,建設補貼和示范性機構獎補都屬于一次性補貼,例如:國家為發展普惠托育,為示范性托育和社區托育新增的托位,提供每個托位1萬元的補助,這種財政投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但是仍無法從根本意義上緩解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的資金運轉問題[1]。原因是一次性補貼是暫時性的,無法對托育機構的長遠發展提供穩定而充足的資金。而運營補貼是按照每年給予每生的補助,目前為托育機構提供運營補貼的城市并不多,例如:陜西西安的政策中,要求市級財政對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參照公辦幼兒園運行補助,每年每生給予400元。但普惠性托幼機構的招生規模并不大,每個托育點1~3個班,人數在10~20人不等,所以運營補助并不能給托育機構帶來可觀的經濟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進一步限制托育機構的可持續運營。
1.1.2地方政策法規尚不健全
地方政府為進一步落實國家近年來發布的專門化的托育服務政策,都在制定符合地方政策的政策法規,但在很多關鍵性的問題上,都沒有清晰的界定。由于各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主管部門尚不清晰,使托育服務供給體系在政策層面上仍存在源頭問題。到目前為止。0~3歲嬰幼兒的托育服務仍無主管部門[2]。開展0~3歲嬰幼兒公共托育和保教服務專門的管理部門,到底是衛生健康委員會還是教育主管部門尚不明確[3]。所以,我國地方托育服務體系仍缺乏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支持,這也會成為托育服務體系建構的一大阻礙。
1.1.3托育服務市場缺乏監管
我國托育服務現階段仍以市場化的托育服務為主,民營托育機構占比較大,這也會給托育服務市場帶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托育服務價格市場化特征十分明顯,從全國多個城市來看,托育服務每月的費用在1 500~20 000元不等,這不僅可能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也會打擊一些普惠性托育機構的積極性,按照政策規定,不同地方政府按照本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價格。例如:上海市規定普惠性托育試點托育服務價格每月每人不得高于3 000元,但有的公共托育機構費用能高達12 000元/月,這種同一地區價格極其不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階段托育服務市場缺乏相關部門的監督,也說明了托育服務機構的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1.2內部環境
1.2.1托育行業人才流動大
師資力量是影響托育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現階段而言,0~3歲托育服務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并不在教師編制內,缺乏基本保障,工資報酬普遍低,但社會對托育教師要求提高,使教師的工作壓力增大,這是托育行業人員人才流動大的根本原因。如果托育服務從業人員長時間處于身心疲憊的狀態下,并且得不到相應的認可和回報時,就會缺乏對這份職業的認同感,甚至出現職業倦怠問題,那么一定會對個人的職業規劃有一定的影響。托育行業沒有明確的薪資標準也會導致行業間工資待遇不平等的情況出現,這也會進一步挫傷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加劇師資人才隊伍不穩定的程度[4]。
1.2.2托育機構資質良莠不齊
過度的市場化會使運營者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托育機構所出現的一些質量問題[5]。首先,我國托育機構普遍提供的是對嬰幼兒的照顧服務,而缺乏對嬰幼兒早期智力的開發,機構的托班開展的教育活動過于模式化,這與當前家庭和社會對托育服務行業發展的預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其次,托育機構的場地位置,消防問題、安全問題、衛生問題是否存在隱患,缺乏統一可借鑒的標準,有些托育機構只是為了拿到經營許可證而忽略了很多現存的實際問題。再者,師資力量的薄弱,也會降低托育服務的質量。嬰幼兒如果接受不到高質量水平的教導和指引,很有可能會錯過發展的關鍵期。
1.2.3托育服務價格普遍偏高
我國現階段托育服務呈現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樣化的托育服務形式,以上海市普惠性幼兒園全日托為例,一個月3 000元,一年就需要36 000元,上海市2021年平均工資人均10 000左右,那么不同收入家庭的嬰幼兒受到托育服務的差異化就會被拉大,很多普通家庭還是會選擇自主承擔托育任務,把孩子交給祖父母,從而減輕家庭負擔。這樣一來,托育服務面向的群體可能就是企事業單位人員子女和家庭條件相對富裕的家庭,這可能會成為教育公平發展的掣肘。
2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托育服務體系實踐
2.1上海市托育服務體系實踐經驗
從1999年起,上海市就開始關注0~3歲的嬰幼兒發展,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上海市形成了堅持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托育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在2018年上海市公布了針對0~3歲嬰幼兒托育的“1+2”新政,在此政策的基礎上,上海市托育服務體系實踐在不斷地完善[6]。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上海市托幼機構會根據嬰幼兒年齡分配育嬰員和保育員的師幼比,保證從業者資質,從業人員資質要求專職負責人,育嬰員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保健員學歷要求中等衛生學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斷規范從業人員,嚴格把關準入資格,加強職前職后的培養。在托育機構的規范上,托幼機構選址的建筑面積一般不低于360 m2,并且能夠給嬰幼兒提供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機構內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和緊急報警系統,托育機構的申辦需要經過市、區兩級服務管理機構進行資格審核,聯合教育、消防。衛生等多個部門的監督,以確保托育服務機構的安全性。在服務模式上,上海開發了多種形式的托育服務模式,有家庭服務模式,社區服務模式,醫教整合模式,市場化托幼機構模式,企業園區服務模式,托幼一體化模式六大類型[7],滿足了不同類型家庭的托育需求。綜上所述,上海市托育體系實踐是在規范的人才標準和監督管理的基礎之上所開展的多樣化托育服務,提升了托育服務專業化水平。
2.2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實踐經驗
自2011年至今,南京市相繼出臺了18個關于嬰幼兒托育的相關政策性文件,2019年12月19日南京市審議通過《南京市嬰幼兒托育機構管理辦法》,2020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政策的發展來看,南京市托幼體系政策較為明晰,確定相關部門職責,建立工作機制,開展行動研究,為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南京市嬰幼兒托育機構管理辦法》堅持公益性導向,明確了衛生健康部門、發展和改革部門、教育部門、公安部門、民政部門、城鄉建設部門、住房和房產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消防救援部門這九大部門的具體工作職責,例如:教育部門的任務是為托育機構培養教育人才[8]。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政府的責任主體。在政策的支持下,可以讓地方在政策實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主性。2018年南京市棲霞區建立“校府聯動”機制,利用高校優質資源,制定托幼機構的標準,出臺了《棲霞區0~3歲托育機構等級管理評估標準及評估細則》[9],為托幼機構的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準則,使托幼機構在辦園基準上有法可依,有據可循,促進托育機構的規范化發展。綜上所述,南京市托育實踐是以國家政策為依托,地方規定為保障的特色服務體系,發揮了地方的積極性,明確了政府部門的主體性,促進了托育服務體系的良性發展。
2.3其他發達地區托育服務體系實踐經驗
其他發達地區也有很多托育服務發展的的實踐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例如:四川省成都市推出了社區嵌入模式和醫療機構引領模式,這兩種模式突出了地方托育服務體系的特色化,社區嵌入模式是突出距離近,醫療機構引領模式突出提供的保健服務專業。這兩種托育服務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不同主體的需求[10]。臺灣省也出臺《幼兒教育及照顧規定》,將托育機構與幼稚園合并,為2~6歲幼兒服務。臺北市0~2歲托育服務主要包括機構機構式托育和居家式托育,特別是托育師資的資格認定質量高、在職培訓規范、人員監管嚴格這幾個方面值得去借鑒和學習[11]。
3托育服務體系實踐經驗的啟發與思考
3.1發展普惠性托幼體系,構建多層次發展格局
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開放了三胎政策,家庭對公共托育服務的需求就會有所增長,發展普惠性托幼體系,是當代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主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普惠性托育服務,是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發展的一種具有普遍性和優惠性質的托幼體系,這種托幼體系可以滿足多種家庭的托育需求,促進托育服務公共化的實現,與此同時,開展社區、企業、家庭、機構等托育服務的多層次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市場的有效機制,提高市場的活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多種托育服務形式共同發展,以滿足不同托育需求的主體,形成全方位托育服務體系。
3.2健全法規政策,促進地方托育體系特色化
為托育服務體系制定法律底線,必須要完善和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用法律來約束政策的落實不居于表面,將托育服務納入學前教育立法中,使托育機構有法可依,建立專門的0~3歲托育服務政策,使托育機構有章可循。只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才能為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完善規章政策,才能夠為托育服務體系的建構提供明晰的方向。與此同時,地方政府要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建立明確的獎勵機制,推動地方托育體系的特色化發展。通過建立全國托育示范點,供其他托育機構觀摩和學習,促進地域性托育服務水平的提升,帶動各個地區托育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3.3建立行業標準,完善市場監管機制
設立專管的行政部門,例如早期教育行政與管理部門,來專門負責0~3歲托育服務體系的建構、規劃、發展和監管,與此同時,建立師資標準,提高育嬰師的質量,設定托育機構資質標準和收費價格標準,嚴厲打擊亂收費,高價班的現象,提高行業門檻,對待不符合標準的托育機構,進行嚴格的處置和懲罰,從而確保現有托育服務體系的良性化發展,完善托育服務市場的監管。但提高行業標準并不代表行政部門監督的流程化和管理的形式化,而是要簡化程序,提高監管的效率,促進托育行業的高效快速發展。
3.4推動“教育+”智慧模式,創新托育體系發展形式
托育服務體系屬于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充分發揮教育的輻射作用,有機的與多種領域相結合,從而創新托育體系發展的模式,在新的模式下,托育服務將會擁有更多契機,例如:“教育+互聯網”在托育服務體系中的運用,可以促進托育服務的信息化,實現教育信息共享,方便了解相關地區的托育服務機構的現狀,促進托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教育+醫療”在托育體系的運用,可以完善托育服務在衛生保健方面的短缺,提高教師的醫療保健意識,保證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教育+”智慧模式,是促進領域間共同發展的雙邊活動,是創新托育服務體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動“教育+”智慧模式的運行,有利于托育服務體系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洪秀敏,趙思婕,朱文婷.托育服務供給模式及其普惠成效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教育與經濟,2021(4):81-88,96
[2]洪秀敏,陶鑫萌.改革開放40年我國0~3歲早期教育服務的政策與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19(2):3-11.
[3]黃敏,周琨武.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政策分析[J].科教文匯,2021(9):145-147
[4]潘鴻雁.我國普惠性托育服務的發展與思考——基于上海市普惠性托育點的調查[J].福建 ??????????????????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178-188
[5]劉中一.全面兩孩政策下我國托育服務發展的對策建議[J].湖南社會科學,2017(5):52-57
[6]劉金華.托育服務如何走向規范多元——從行業協會視角談上海托育服務機構的發展與促進[J].教育家,2019(35):64-65
[7]許磊,王蒂,孫恩.衛生保健管理在0~3歲托育服務中的實踐與思考:以浦東新區為例[J].教育生物學雜志,2021(2):148-151,159
[8]南京市嬰幼兒托育機構管理辦法[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報,2020(1):7-12
[9]馮解憂,許巧年.南京市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建設[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8(4):100-106
[10]侯勝東,魏國學,關博.促進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地方實踐——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典型經驗[J].中國經貿導刊,2021(15):61-62
[11]陳靜爽,孫佳玥.我國臺灣地區托育師資認定與培養的經驗與啟示[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1,37(9):20-26
320250033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