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 張阿維



摘要:為了非遺傳承,創造性地進行旬邑彩貼剪紙的文創產品開發。基于符號學理論,分析總結了大量的旬邑彩貼剪紙作品,從其中提取分析旬邑彩貼剪紙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與設計符號元素,進行歸納總結,為用戶設計更多選擇性的相關文創產品。得到旬邑彩貼剪紙的紅包、手機殼設計。運用符號學的相關理論方法,可以指導旬邑彩貼剪紙進行文創產品創新設計。
關鍵詞:彩貼剪紙非遺傳承符號學文創產品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2-0109-03
引言
當前,非遺手工藝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旬邑彩貼剪紙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剪紙圖形圖案符號、色彩、構圖等特征都具有很高的代表性與研究價值。旬邑因歷史上經過多民族的生息繁衍,交匯了多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習性,養成了豐富的多元文化。旬邑縣位于渭北高原上的陜西咸陽北部,特有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征等多方面綜合因素,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和獨樹一幟的剪紙特點。旬邑彩貼剪紙內容豐富多樣,享譽國內外盛名,作品遠銷海外。旬邑彩貼剪紙色彩艷麗,層次豐富,采用大紅大綠的夸張配色,題材豐富,包括生活氣息、愛情故事、宗教神話等內容;剪紙元素多為石榴、祥云和錢串等寓意美好的符號。當下,針對旬邑彩貼剪紙符號元素的提取、剪紙的文創產品轉化方法少有研究,因此就旬邑彩貼剪紙的文創產品開發現狀、符號語義釋義、符號提取轉化和創新轉化實踐角度進行思考研究。
一、符號學視角下的解讀旬邑彩貼剪紙
(一)符號學相關理論
符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映射與物質存在的載體,只有精神意義的存在,才能在時間與空間中進行信息傳遞和流通。根據索緒爾符號學的理論研究,設計符號學分為“能指”和“所指”兩個功能。“能指”用來表達具體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語言符號,“所指”是指具體的事物或者抽象的語言概念符號所指示的深層意義。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玫瑰,第一反應聯想到愛情,因此玫瑰即“能指”,愛情即“所指”。【2】產品設計符號,是指在一個產品設計中通過產品的外在功能和內在功能二者結合在一起表達。換言之,產品設計符號即新的符號圖像由設計與符號學相融合并進行創造與構建而成的,【4】進而設計出一件可以具有實用與附加雙重功能的產品,從而提升產品的整體價值。【5】因此,基于符號學的旬邑彩貼剪紙文創產品設計研究是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感性元素,并進行符號組合再造,衍生出相關文創產品,讓用戶更能接受并對此產生濃厚興趣。
(二)符號學視角下釋讀旬邑彩貼剪紙
旬邑彩貼剪紙是基于民間傳統單色剪紙的創新的新型剪紙方式,將剪、貼、襯三種形式進行重新組合,從而形成的藝術品6。旬邑彩貼剪紙所涵蓋的內容多以漢族民俗為主,如送病、祈福、安魂等,采用夸張構圖、更憨厚的形象且配有對應的民謠7。
從符號學的角度進行釋讀旬邑彩貼剪紙,從構成旬邑彩貼剪紙的基本元素紋樣、色彩、構圖以及綜合展現的意義,不僅為旬邑當地人居家美化等提供了美好的觀賞性,同時有滿足了文化傳承、祈求福祉等精神文化需求,二者共同形成了旬邑彩貼剪紙的符號學特征,如圖1。
二、提取整理旬邑彩貼剪紙中的設計符號
旬邑彩貼剪紙的題材取之于老百姓的生活當中,作品中采用的符號是老百姓的生活經驗中約定俗成,通過圖形符號展示當地人們心中的美好向往,進而用其表達不同的寓意。
(一)旬邑彩貼剪紙的形態符號特點
旬邑彩貼剪紙的表象特征,即為“所指”對象為當地人民的生活的真實寫照;其隱性特征,即“能指”對象為人民借剪紙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整理分析旬邑彩貼剪紙作品,其中的圖形紋樣可分為,一是大自然為主題的紋樣:太陽紋、水波紋和月牙紋等。二是動物為主題的紋樣:蝙蝠紋、蟾蜍紋、蜂蝶紋和魚紋等。三是植物為主題的紋樣:花瓣紋、菊花紋、蓮花紋、卷草紋等。四是崇拜宗教信仰衍生來的紋樣:方勝如意紋等。五是日常生活中抽象的紋樣:圓點紋、錢串子紋、門簾紋等,如表1。這些紋樣符號和旬邑當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非遺傳承人庫淑蘭的作品中生活氣息和個人生活經歷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她的剪紙作品題材豐富,分為六大主題,一是愛情生活,二是吉祥畫卷,三是剪花娘子,四是童話世界,五是鄉風民俗,六是宗教崇拜。她生活艱苦,受盡夫家的毒打虐待,個人信佛,代表作《剪花娘子》中人物造型夸張,是她主觀創造的屬于自己的形象,高度概括出人物特征,充滿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如圖2。且《剪花娘子》系列娘子在蓮花上,反映出她自身信佛崇尚佛教禮儀。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楊學在《庫淑蘭的藝術》一文中這樣述她的作品:“在主題人物身上,由弧形、勾形的對稱線條支撐頭飾花冠,軀體給人以粗壯有力的壯美感。而由黑色弧線勾勒的圓臉,彎月式的眉毛,大眼睛與紅鼻子,深紅嘴唇,黃色眼白,黑眼珠相對比相協調,面目豐滿,五官緊湊,雙眉間多加大紅色的智慧點,于是人物猶如注入了靈氣,賦予了生命,顯得雍容嫻靜,神采照人9。”《姑娘愛我石榴情》中,采用透視X射線,主觀地將石榴中瓜籽表現出來,運用大量的圓點紋,再加上石榴紋,預示著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十二月花》十二幅生活中的農家場景,作品中的水紋、魚紋預示著婚姻幸福美滿,日子如魚得水,如圖3。《三果花》中的石榴、桃子和佛手果傳達出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二)旬邑彩貼剪紙的色彩符號特點
旬邑彩貼剪紙作品雖是出自關中婦女之手的民俗手工,但是色彩華麗而不艷俗,深受人們的喜愛,剪紙作品暢銷海外。旬邑彩貼剪紙中的配色多采用“五行色”、互補色和漸變色。
整理大量的旬邑彩貼剪紙作品總結概括,大量運用我國傳統的藝術中慣用的“五行色”(圖4),即為“青、赤、黃、白、黑”五色,“五行色”在我國古代被視為吉祥如意的美好象征。剪紙作品中常采用分隔式的構圖形式,錢串子紋、花瓣紋和門簾紋又被常用作分割時的紋樣符號,顏色大部分采用青色為主。紅色向來給人們紅紅火火、喜慶祥和的視覺感受,且在傳統的剪紙中紅色深受人們的青睞,在旬邑彩貼剪紙中也不例外。紅色多為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衣服配色,例如《剪花娘子》系列作品中的衣服多為紅色,呈現大吉大利的喜慶視覺感受。黑色在旬邑彩貼剪紙中扮演著底色的角色,比如剪紙作品《空空樹》中,黑色的樹枝樹干配之以歡快明亮的黃色蜂蝶紋等,如圖5。白色始終被認為視為純潔的象征,白色則多用于人物的面部。
庫淑蘭的彩貼剪紙作品中運用大量的對比色,比如紅色對綠色,黃色對紫色,藍色對橘色等。比如作品《剪花娘子》系列中,人物的上衣和褲子是大紅大綠的大膽配色,上衣為大紅色,褲子為綠色,如圖6。還有其作品《門上來了個媒人哥》作者采用橘色的底色,上面的雜樹紋等其他裝飾紋樣符號大多以藍色為主,形成鮮明的視覺沖擊力。對比色的應用并沒有引起人們視覺上的不適,反而強烈的對比差異形成了旬邑彩貼剪紙的一大特點。
旬邑彩貼剪紙中不僅使用對比色,還采用同一色系的漸變色,依次進行由淺到深的有規律的排布,增加了畫面的空間感。漸變色多出現在作品的細節之處,比如剪紙作品中的花瓣、果實、人物頭飾的表現等。在牡丹花中,白色、粉色、玫紅色、紅色依次由淺到深堆疊排列,如圖7。
旬邑彩貼剪紙的作品呈現高調、明快的視覺效果,色彩特征鮮明,用色搭配注重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冷暖對比,夸張的色彩搭配,整體作品畫面效果彰顯絢麗和諧,畫面內容豐富多彩。
三、旬邑彩貼剪紙文創產品設計開發
(一)旬邑彩貼剪紙的文創產品設計的方法
旬邑彩貼剪紙的文創設計開發方法,是將對其剪紙設計的符號進行組合過程,也就是將其剪紙中的符號進行轉化,同時保留其原本的意義與文化內涵,進而對其元素符號進行重組設計,最終獲得符合當代審美的設計。針對旬邑彩貼剪紙進行設計,首先需要對旬邑彩貼剪紙進行深入了解,熟知各個元素符號以及其表達的意義,并且對當今的審美特征和用戶需求特點,從表面形式、內涵文化進行分析設計,最終達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針對旬邑彩貼剪紙設計符號的提取有以下兩個方向:第一不改變旬邑彩貼剪紙原本的“所指”,對剪紙的設計符號“能指”的直接進行應用,其中包括仿制、復制法和以現代設計審美為依據的繼承設計法。關于旬邑彩貼剪紙的設計符號通過仿制或者復制的方法直接應用到其他載體上,針對剪紙中的紋樣符號進行提取并采取圖像化處理,依據現代的審美特征進行傳承創新,將剪紙的紋樣特征、色彩特征進行歸類總結,在此基礎上使用重組、重復、解構等,達到旬邑彩貼剪紙文創產品的再設計。這個設計方向的思路特點是提取旬邑彩貼剪紙的設計符號的“能指”進行創新設計,其所蘊含的“所指”語義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僅僅進行非遺傳承和傳統的繼承。
第二個方向是深入挖掘旬邑彩貼剪紙的“所指”層面研究,通過對提取旬邑彩貼剪紙的設計符號的“所指”語義更深層次挖掘,緊接著將提取的設計符號的“能指”層面進行具體設計與創新改變。創新設計的產品不僅需要“所指”的創新設計,也承還要傳達旬邑彩貼剪紙的隱藏在其中的文化內涵,注重創新設計的深層文化內涵與符號語義相融合的創新設計。
如圖8,基于符號學原理的分析方法,對旬邑彩貼剪紙的設計元素符號進行解析,論證基于符號學原理對旬邑彩貼剪紙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進行創新研究的可行性。
(二)旬邑彩貼剪紙的文創產品設計案例分析
旬邑彩貼剪紙作品中同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采用的表現形式,選取的設計符號元素等表現形式手段,作者通過作品進行情感流露,都充滿著中國人民慣有的含蓄。在旬邑彩貼剪紙中表達作者情感同樣使用隱喻、符號和諧音這三種傳表現手段。
旬邑彩貼剪紙作品《雞銜蝎子》,作品以大雞為主要視角進行切入,“大雞”諧音為“大吉”,預示著大吉大利之意。熟知庫淑蘭的彩貼剪紙作品的人們都知道,她作品中的石榴造型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而石榴在我國傳統民俗中的寓意是多子多福,古代家庭的思想觀念和當時受到醫療是條件的限制,一個家庭中的人丁興旺關乎整個家族的興旺發達,乃至整個家族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旬邑彩貼剪紙中的石榴造型也是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在旬邑彩貼剪紙的文創產品設計時,筆者選擇的第三介質是封利,如圖9,封利又稱為紅包,是人們常見的日常用品,在傳統佳節春節使用頻率極高,親朋好友互贈封利之時,會對方說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話。而針對封利時所選取的旬邑彩貼剪紙中的設計符號,即“能指”是大雞、石榴等具有美好寓意的符號,直接將其進行仿制或者復制,采用原符號進行傳遞情感。封利設計中,如圖10,造型上保留彩貼剪紙的固有特點,色彩上凸顯其剪紙的互補色和漸變色,紋樣上重新列組合設計,最后呈現不同意境的場景,分別是《四季平安》《花開富貴》和《兒孫滿堂》。
通過封利設計的實例證明,主要采用旬邑彩貼剪紙中的設計符號的“能指”,使用復制、仿制的設計手段,結合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進行創新設計,設計的產品沒改變原有符號本身的“所指”語義,進而達到非遺傳承,和推動傳統民俗的發揚光大。
旬邑彩貼剪紙設計符號不僅注重表現形式,還要注重其內在文化以及精神層面所蘊含的文化功能意義。旬邑彩貼剪紙通過外顯得表現形式,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和情愫。例如在其代表作《空空樹》中,蒼老的樹干樹枝上飛滿靈動的蜂蝶,樹枝間用菊花紋和太陽紋等進行點綴,蜂蝶紋的應用傳達了作者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對大自然的熱愛。運用旬邑彩貼剪紙中美好的寓意符號,即“能指”的相互融合,傳遞更深層次的內涵功能。筆者提取剪紙中的蜂蝶紋、梅花紋等紋樣符號,將圓點紋、鋸齒紋、雜草紋與蝴蝶紋等進行形態再設計,進而將圖形紋樣四方連續排列設計重組,延伸設計符號“所指”語義更高層次的內涵意義;提取梅花紋、太陽紋和鳥雀紋在原有的形態基礎上進行重復、旋轉、陣列,依據太陽紋重新生成共生的圖案,同樣采取保持圖形和畫面的節奏韻律,進行四方連續排列設計圖案,應用于手機殼中,希望大自然的氣息與用戶產生情感共鳴,如圖11。通過選取紋樣符號,進行重組、旋轉、重復的設計方式,將設計符號重新排列變化,再將其印制于手機殼上,如圖12,富有傳統文化色彩的手機殼,又不失當下的審美特征。
結論
進行旬邑彩貼剪紙的文創產品創新設計,通過對其剪紙設計符號元素的外顯特征和隱性語義進行深入的凝練挖掘,將其符號語義與符合當下人們審美進行有機的完美結合,并通設計方法進行設計創新,應用到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當中。基于符號學理論研究的旬邑彩貼剪花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研究的解讀模型的建立,進一步規劃其設計流程,通過分析、歸納、總結旬邑彩貼剪紙作品,研究其中的設計符號的“能指”、“所指”,運用設計思維進行文創產品設計,例證了在符號學視角下,可對旬邑彩貼剪紙進行文創產品創新設計,也從另一角度論證了以旬邑彩貼剪紙背后蘊藏的文化內涵進行其設計元素符號的再設計的可行性,為今后的設計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參考文獻
【1】楊蓓,鐘瑋,張婉玉基于符號學的涼山彝繡圖形設計與創新實踐【J】.絲綢,2020,57(3):118-125.
【2】朱江持,設計符號理論下的賽博朋克視覺元素探究【J】.設計,2020,33(11):52-54.
【3】孫彪,楊靜怡.符號學理論下的電動汽車外觀設計應用分析【J】.設計,2020,33(06):126-129.
【4】趙毅衡.重新定義符號與符號學【J】.國際新聞界,2013(6):6-14
【5】劉智,吳瓊.基于符號學的產品設計應用研究【J】.設計,2017(02):100-101.
【6】劉璐.符號學視角下網絡表情符號在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設計,2018(6):95-96.
【7】劉孟或.從設計符號學分析中國傳統圖形的再設計【J】.明日風尚,2017(04):120.
【8】董溪夢.庫淑蘭新剪紙圖形視覺語言特征的探析與啟示【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4.
【9】馬皎,張斌.旬邑彩貼剪紙符號提取與創新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12):24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