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工作質量。但是,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所以教師應該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按照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特點,制定完善的教學工作方案與計劃,有效地提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水平,為其后續的應用夯實基礎。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職語文課堂;執行效果;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089-02
【本文著錄格式】蔣君芳.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課堂的執行效果及反思[J].課外語文,2021,20(04):89-90.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可改善傳統課堂教學的現狀,從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轉變成為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完成實踐操作教學任務,全面調動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
一、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可有效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傳統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之下,可改變這一現狀,按照行動導向的理念重點強調學生思維、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尤其在中職院校教學發展理念的影響之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滿足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需求,和學術教育不同的是,中職院校在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培養應用型的人才,重點關注學生職業技能與素養的培養。且在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案例、角色扮演、模擬等教學方式的支持,形象化地分析與了解社會實踐操作需求,要明確每位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學習目標,有效地培養其職業能力。可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效果和水平,彌補當前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促使各方面教育工作合理實施與發展。
(二)有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就是將教師作為主導,扮演著教學主體的重要角色,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相關知識,服從教師所提出的指令,缺乏自主性精神與觀念意識,對學生創造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的發揮有著一定束縛作用。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可改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期間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課堂主體是學生,并且學生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可有效培養學生提出質疑、實踐操作等能力,促使其職業良好發展與進步。
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反思
目前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雖然已經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就是教師所采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不成熟,缺乏完善的教育機制與體系,對各方面教學工作的實施與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工作中,應重點分析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現狀與特點,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有效提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水平。具體措施為:
(一)合理采用案例教學模式
此類教學模式屬于行動導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重點強調實踐操作教育與理論教育相互結合,將其應用在語文課堂中具有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采用案例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傳統教學工作的局限性,將各種語文知識的教學與傳授,由學生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探索,在此過程中,教師只能扮演提問者的角色,學生屬于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主體。如:教學工作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個部分,也就是獨立思考部分、小組探究部分、課堂討論部分。學生在獨立思考期間,可以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通過辯論方式與相互幫助的方式,合理地對案例內容進行研究。此階段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為其講解各種知識,做好實踐操作的指導工作。且在課堂中可以利用小組方案的評講措施,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在案例模式的應用之下,鍛煉其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與語文思維。一般情況下,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生活化內容的選用,結合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生活中存在的案例,為學生營造出生動、真實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活動的積極性,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目的相互融合,凸顯出學科的人文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魅力。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做好指導工作與引導工作,從書本化教學轉變成為社會化教學,在學生接觸到各種社會信息之后,能夠深化其看待問題的層次,并培養其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選擇與學生生活相互貼近的案例,還可以為其日后參與到社會工作中夯實基礎,學生的眼光與思維模式開始拓寬,能夠有效處理各種復雜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創建較為完善的激勵制度,即在學生探討、分析案例問題之后,給予一定的鼓勵與獎勵,通過激勵的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
(二)模擬類型教學方法的應用
采用模擬教學法,主要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模擬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情境,實現共同參與的目的。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按照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特點,模擬學習、職業與社會等場景,學生在模擬場景中通過感受各種模擬角色,全面提升職業操作技能與實踐操作水平。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知識,會涉及很多的寫作內容,此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行政公文的寫作內容、招聘文書的寫作內容、求職信寫作內容與個人簡歷寫作內容等等,于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在各種寫作場景中,形成真實的體驗,促使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模擬教學模式,應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深入感悟模擬情境,并體會其中角色的職業分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保證模擬教學方式的合理應用。在學生進入到實踐操作活動之后,教師應總結豐富經驗,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強化指導監督的工作力度,提升教學工作質量與效果。
(三)項目教學法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使得學生和教師共同地參與到某個項目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屬于新型的教學方式,重點強調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在提升語文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改善目前的教學現狀。對于項目教學法而言,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教育相互整合,通過項目教學方法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項目調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要求,保證在小組之內完成各種工作。且在項目實際實施之前,應該明確具體的主題,全面掌控項目的進行速度,保證按照期限的要求完成具體項目工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社會熱點內容,明確具體的主題,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部分參與研究。確定項目主題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各種準備活動中,搜集參考資料與各種知識,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項目的準備任務。在完成準備之后小組成員共同努力進行項目的研究與分析,共同地參與到調查活動中,所有成員相互合作,將自身的特長充分發揮出來,實現項目成果的最大化目的。在此基礎上,還需合理地進行項目評價研究,此類工作可以由教師單獨完成,也可以聘用專家參與技術協作的活動,客觀地表達語文項目見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任務教學法的應用
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教學法,應總結相應的經驗,樹立正確觀念意識,在教學中將已經學習的知識,安排在具體任務中,將工作任務作為導向,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活動中,構建出完善的課堂模式與體系。中職語文教師采用任務教學法,應該為學生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操作的學習活動中,并掌握各種實踐操作技能與專業知識。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正處于成長階段,在認知方面具有一定能力,然而,此階段學生具有好玩的天性,因此,教師應該重點開展興趣引導工作,強化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力度,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下,正確設計教學任務,并注意任務的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任務難易度的合理控制,一旦有任務過難的現象,將會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降低,對教學工作的實施水平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端正自身態度,總結相應的工作經驗,在合理開展各方面管理工作與協調工作的情況下,將行動導向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結語
近年來,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已經開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但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不足之處。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總結相應的工作經驗,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科學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有效提升整體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崔敏.新時期行動導向模式在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8(4).
[2]鄭芬.中職語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技巧應用芻探[J].成才之路,2018(36).
附? ? 注
本文系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梧州市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XZZJG2018B046)。
作者簡介:蔣君芳,女,瑤族,1984年生,廣西蒙山人,本科,中級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