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與方式都在不斷轉變。當代小學生所需要的教育已不再是以往的古板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合作學習意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將合作學習模式融入其中能起到促進作用。基于此,筆者首先分析了合作學習的作用,其后闡述了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并提出反思,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139-02
【本文著錄格式】邢琛.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課外語文,2021,20(04):139-140.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先引導學生劃分層次,接著總結段意,最后總結文章主旨,這種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大大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他們跟隨老師的思維去學習,自身閱讀思維得不到鍛煉,對文章內容無法真正理解。采用合作學習進行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合作,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同時還能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對文章的理解、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一新型教學方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應用,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效率起到促進作用,同時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課堂進行了創新,提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學生在這種環境下,閱讀學習效率得到有效增長。
(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合作學習不僅創新了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為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搭建了平臺。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會將學生進行分組,小組人數有了控制,孩子們會愿意說更多、聊更多。在提問思考環節中,不僅小組內可以分享交流,還可以選出代表上前回答問題,更是增加了一個鍛煉機會。如此一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堅實的基礎。
(三)提高團隊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不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對其未來走向社會、人際交往也有重要作用。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一人的力量沒有團隊的力量大,當我們融入到團隊中去,就變成了團體中的一部分,因此合作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相對應的問題回答和解決方法。這樣一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建議,通過交流融合,最終形成獨有的凝聚力,這就實現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和提升。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營造合作學習氛圍
為了提高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應從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特點入手,對課堂進行改革創新,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在課堂上有興趣學習,積極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參與度和學習熱情的提高,是實現合作學習效果的基本因素。營造一個適合學生閱讀合作的學習環境,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合作的力量,讓學生們在營造好的氛圍里去養成閱讀習慣與合作習慣,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觀潮》這一課時,課文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為了讓學生們在合作閱讀中體會到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在閱讀合作前,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圖片和視頻讓大家觀看,圖像和聲音極大刺激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慨之情去進行合作閱讀,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著自己的讀后感觸,對課文內的描寫有了更直觀的體會。
(二)科學分配合作小組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科學合理的分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分組不合理,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小組合作。例如:在《風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首先,他們應該確保每個小組有4—6名成員。小組成員應包括學習效率高的學生和學習效率較低下的學生,以確保比例均衡。此外,為了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例如:每個小組都需要外向者和內向者,受外向型學生的影響,內向者可以更好地表現自己,大家一起分享放風箏的趣事,并共同學習課文《風箏》。
(三)明確小組成員分工
由于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且學生的個性特征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劃分小組成員分別負責哪些工作,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快速閱讀,對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后,再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引導學生正確劃分小組成員的工作:以四人組為標準,一個學生去搜集周恩來總理年少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一位去搜集周恩來總理的資料,一位去搜集周恩來總理的名言警句,最后一位將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分享。這樣帶著問題合理分工地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對文章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還拓展了課外知識,同時合作意識得到有效提高。
(四)選擇合作學習內容
在學習過程中,有些語文知識的內容需要動手操作來驗證理論知識,有些則需要學生深入思考,達到獨立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面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合作學習本質上是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它是個體思想與群體思想的融合與碰撞,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好的答案。例如:在學習《西門豹治鄴》這一課時,這篇課文里有許多角色,很適合用合作閱讀的方式進行開展,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在閱讀過程中揣摩角色,對角色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快速學習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同時對文中的描寫手法有更直觀的體會。
(五)教師適當給予指導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即使是小組討論,也很難對文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特別是當整個小組遇到了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起到指導作用。因此,當小學生在閱讀合作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必須積極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生們的合作學習中去,使他們能夠清楚地理解課文,并引導小組對課文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從而幫助小組成員提升團隊意識。例如:小學教師在閱讀和講解白居易的《暮江吟》這首詩時,需要帶領學生帶著情感朗誦這首詩,通過對“半江瑟瑟半江紅”抑揚頓挫的讀法,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夕陽美景。之后再讓學生分組學習,借助注釋去理解古詩的總體思想,分析古詩中呈現的畫面,課下共同在互聯網上去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深刻理解當時詩人的內心世界,對《暮江吟》這首詩有更深的體會,并讓學生們將自己所查詢到的內容進行記錄,在小組內進行傳閱后,優秀內容可分享到班級傳閱。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反思
(一)堅持適度的原則
在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雖然有著更大的優勢,但它并不能適用于所有的情況,教師要抓住能夠應用這種方法教學的機會,用心設計教學過程。對于一些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的思維開發。另外,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能會出現離題現象,此時教師需要及時制止,否則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二)把控課堂的氣氛
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但也會出現一些反向情況,如果課堂氣氛過于濃厚,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合作討論中,有些學生不討論老師設計的問題,而是私下聊天。這種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教師需要控制課堂秩序,對課堂氛圍進行把控,以防止一些學生借此機會談論與學習內容無關的東西。
(三)及時去反饋評價
語文閱讀教學評價主要圍繞學生的情感態度、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資料整理和利用能力等幾個維度,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但傳統評價方式主要通過做閱讀測試題,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評價。這種結果性評價方式顯然不適合合作學習模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教師實施小組合作競賽模式時,教師需要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使每個小組都能認識了解自己的表現。如果教師忽視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回顧和評價,這樣會使學生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就會帶著問題越走越遠,將來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在進行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反饋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來促進反饋評價的全面性。這樣,學生更愿意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從而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
四、結語
總之,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和價值,進而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掌握閱讀知識,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向丹,李昱旻.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農村教育,2019(36).
[2]景玉桂.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9(12).
[3]王茜.合作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效果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12).
作者簡介:邢琛,女,1993年生,山東蓬萊人,本科,二級, 研究方向為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