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這個階段與啟蒙階段教學不同,更注重教給學生方式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因為是母語教學的關系,一直存在寫作沒有辨識度的問題,學生的寫作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卻一直無法有效提高,開展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寫作特點和缺陷進行針對教學,讓教學更有目的性,更有效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分層次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131-02
【本文著錄格式】王貴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04):131-132.
分層教學理念的本質是“因材施教”,針對初中學生在作文教學中表現的各式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讓作文教學更有目的性,更有效用。
一、分層教學簡述
學生的思維是多樣的,學習能力包括寫作素材的積累都是有差異的,反映在教學中即是學生的成績不一,因為語文學科是母語教學的原因,學生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表現還不錯,但也存在一直處于中等水平很難提高的現象,學生的寫作存在諸多問題,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布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就產生了分層次教學的理念。事實上分層教學自古便存在,其本質是“因材施教”理念,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開展分層的、有針對性的教學,但分層教學也存在一定問題,單純以學生的作文成績為基準進行分層就可以嗎?并不是,以作文成績分層是狹義的,并沒有抓到學生的作文寫作困惑以及問題成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挖掘學生在作文寫作中的各種數據及指標,如謀篇布局能力、詞句優化能力、素材選取能力等,分析學生寫作能力上不去究竟是什么原因,而后對癥下藥,讓分層教學更有效。
二、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
(一)數據的體現
需要明確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分層不是隨機分層,而是用具體的數據呈現,輔以教師對學生的印象,以此來對學生精準分層。在數據方面,要選取多次數據,比如將學生半個學期的作文進行歸總,而不是某一次的數據,不能以偏概全,包括以下幾點。
1.成績數據:學生的作文成績能反映一定問題,對一定周期內的學生作文成績歸總,算平均數,以此來初步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
2.寫作缺點分層:教師應對學生每一次的作文寫作提出評價性意見,這里簡單提出三個指標:“謀篇布局能力”“詞句優化能力”“素材選取能力”,對學生多次寫作作文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定,比如說半個學期內教師一共組織及考試了四十篇作文,對某一個學生,其中謀篇布局較差的評價有20次,對詞句表達不足的評價有15次,這些都是重要的數據,能反映學生在寫作上的缺陷,教師收錄統計,作為分層的重要數據支持。
(二)學生具體分層
1.成績分層:針對學生的作文成績數據進行分層,可簡單分為ABC三類,A類最好,C類最差。分層之后就有必要進行教學資源傾斜,在作文教學中對C類的學生投去更多的關注,教學中多提問、多溝通,幫助其找到作文寫作的技巧,實時跟蹤其作文寫作動態;對于A類的學生可稍微放松,提出更高要求,持續激發其學習潛能。
2.缺點分層:結合上述三個寫作指標,在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數據統計的前提下,對不同學生的寫作缺點有更深的了解,針對學生寫作的薄弱點,進行更有效的教學,在專項教學中,例如謀篇布局專題,對這方面薄弱的學生要投去更多的目光,幫助其迅速成長,補足短板,就好像治病一樣,要找出寫作有問題學生的不同病理病因,才好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時分層
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應用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熱情討論,彼此之間取長補短,促進共同進步,還可以在課堂之外成立互幫互助小組,讓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那么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分層就顯得格外重要,在分層時要將學生打亂混合成組,以學習成績以及學習特點分層,每個組別都有其特點,讓學生們能取長補短,最終全面進步。
(二)教學時教學內容分層
首先,在教學時遵循分層教學的原則,對寫作成績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多交流、多溝通,幫助學生找出寫作問題所在,及時更正,持續提高;其次,針對不同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補足學生的缺點,不過鑒于學生眾多,教師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動態工作量較大,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作文教學存在一定難度,需因材施教;最后,開展專題訓練時進行分層,對本專題薄弱的學生多關注,多提問,在要求上分層,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盡可能優化學生的寫作與訓練。下文以上文提到的三個指標來進行詳細說明。
1.謀篇布局能力專題:對于一篇完整的作文來說,結構與布局至關重要,是基礎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寫作進行詳細的劃分,將一整篇的作文分成幾個段落、幾個標簽,比如將八百字的“母愛”主題作文簡單分成三個標簽,“與母親產生矛盾,委屈,無助——受到他人引導,后悔,但又放不下面子——踟躕回家,母親擔心,情感爆發”,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改變框架會怎么樣?每一個標簽內容的寫作是否需要?怎么安排字數?如何更有效地突出主題?如何鋪墊才能更好地引出高潮?逐漸地,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會慢慢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習過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課本上的文章無不是歷史精品,學生仿寫其中的段落,讓學生對文章的謀篇布局有更深的理解,必然有利于學生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2.詞句優化能力專題:作文的詞句優化同樣非常重要,學生的寫作也可以做到通順完整,但詞句卻優美度不足,在這里提倡教師要求學生做好筆記摘抄,讓學生將優秀的詞句拿出來分享。
3.寫作素材選取能力專題:寫作素材的選取在作文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學生選取的素材有老化、單一化的缺點,給人的感覺很老套,缺乏靈動性,在素材選取能力上,首先要擴充學生的素材庫,這一點同樣需要學生相互交流,將自己摘抄的寫作素材分享,學生做好積累,持續提升素材的應用能力。對于寫作素材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篇作文相應的素材,讓學生將素材融入到寫作中,先讓學生熟悉整體寫作,對素材充足的學生則不用提供。
(三)作業分層
作業分層可以簡單分為兩方面,一方面為作業量分層,一方面為作業內容分層。首先看第一方面,將作業量分層,設置浮動區間,對寫作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減少作業量,以此作為獎勵,持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人人都想要減少作業量,人人都會著重提高作文寫作水平,不過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作業量分層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這里提倡作為獎勵使用,且不要多次使用。另一方面為作業內容分層,針對寫作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多進行作文練習,減少其他方面的作業,保證練習量,進而在反復練習中提升寫作能力,對于寫作能力不錯的學生,可以減少作文練習,但增加其他方面的作業,保持整體作業量不變,這樣既保證了作文的訓練量,同時也不會讓學生太過抵觸。
四、分層教學的末尾:評價分層、分類
評價和反饋是一個完整教學的末尾,可以簡單分為評價與反饋。先來評價,通常教師以作文分數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是不全面的。在評價系統中,按照不同的指標給學生做出綜合評定,教師認為學生的作文有哪些缺陷,要將這些缺陷給學生說明。例如給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分,再在后面加上評分標準,比如布局不足,或者詞句不足吸引人,又或是素材老套,甚至是審題混亂,給學生更充足的評分理由,也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寫作問題所在,展開個性化教學,讓學生逐步完善薄弱點。
其次,在評價方式上,除了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交叉評閱,讓學生留下自己的觀點,同樣以各種指標為基準。本文闡述了學生寫作能力中主要的三個方面,必要情況下可以再次細分,讓學生交叉綜合打分,提升學生參與感,從評閱者的視角看一篇作文,與寫作者的視角是不同的,學生能因此有不同的感知。
最后來看反饋,反饋中對學生的寫作還是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但也存在細微的差別。簡單來說,對A類寫作較好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并提出更高要求,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對B類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對C類寫作較差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的同時,也要幫助其指出問題所在,查缺補漏,持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次教學應用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本質是因材施教,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薄弱點,持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采用多次數據匯總的方式,找出學生的寫作薄弱點,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作文教學一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宣岐娟.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J].中華少年,2017(16).
[2]呂連榮.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J].課外語文:上,2017(8).
[3]趙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J].科學咨詢,2018(20).
[4]林曉敏.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26).
作者簡介:王貴琴,女,1990年生,江蘇連云港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