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四芳
摘 要:在低年段孩子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孩子的年齡偏小,情緒控制的能力不強,孩子的容易因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而興奮,也容易由于內容的枯燥而松懈。新生入學后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有效的傾聽是我們教師遇到的第一個棘手問題。“學會傾聽”對低年級孩子而言至關重要。培養學生有效傾聽的習慣,讓他們學會發現其他同學回答中有價值或有爭議的問題,并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課堂評價;促進學生養成習慣
恰當的課堂評價語,能夠改善課堂氛圍,增強課堂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評價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轉變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覺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用欣賞與鼓勵的目光關注學生。師生之間互相鼓勵、彼此表揚,在和諧的氛圍中,良性互動,慢慢地養成善于傾聽的好習慣。
1.老師對學生的評價
平時我們容易傾向于把掌聲送給積極發言的孩子,但往往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在傾聽發面的問題更隱蔽。他們表面上看與認真聽講的孩子別無二樣,不僅坐得端正,而且神態認真。而如果一旦讓他們發言,就會發現他們不是重復他人的觀點,就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可以先示范或和他們一起把答案說完整,并適時的給予評價:“說的不錯,如果能把想法大聲地說給大家聽就更好了”,這時候,我們不該急于批評,而要耐心地引導,可以請小伙伴榜樣引領,也可以鼓勵性地評價,在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調動他們認真傾聽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時,理解“倍”的意義,要讓學生完整表述:把3頭奶牛看一份,牦牛有這樣的4份,有4個3頭,就可以說牦牛的頭數是奶牛的4倍。如果此時讓學優生來回答問題,夸張的贊賞性評價,就讓其他孩子望而卻步,擔心自己與好學生有差距而不敢再次挑戰和嘗試;同樣,在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時,老師若是嚴厲地批評,明確指出問題與不足,會打消孩子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對教學內容,有梯度地逐步呈現,利用填空、選擇等形式降低難度,讓學生產生興趣,再逐步學會完整地表述。如果能夠搭配一些建議、賞識性的評價語鼓勵孩子,那孩子一定會在啟發中成長,并對我們的課程抱有更大的學習熱情。
2.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進行多元的評價。如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教學具的使用、教學各環節的設計組織,甚至于教師的教學是否貼近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中的活動活動怎樣開展……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學生要客觀的對教師作出評價,也會促使自己認真聽講,善于思考。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時,因為學生在之前已經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所以出示28+12時,先讓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學生在計算時典型的錯誤都是十位沒加上進1,交流時我介紹了為了能不忘記加個位進上的1,我們可以再在十位的下面寫上一個小小的1;學生聽了這個方法后都微笑點頭,這時我就讓學生說說這個辦法由什么好處?學生各抒己見。為了區分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不同,我又出示了一題不進位加的豎式計算,而又故意也在十位的下面寫上進1,讓學生來評價老師這個辦法是不是也很棒,學生睜大眼睛紛紛舉起小手,指出老師太馬虎了,這題個位沒有滿十,十位不需要寫小小的1。在這個過程學生能正確分辨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不同之處,在給予教師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學會思考、掌握知識。
二、課堂上生生之間的評價
1.學生對同學的評價
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的過程中來,從而使課堂評價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而成為一種雙向或是多向的互動。而這個過程對學生而言,也是一次獨特的體驗,讓他們明白發言的對象是課堂上的每一個人;也讓其他孩子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是課堂的參與者,要學會認真傾聽。
如在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因為這部分內容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經常會出現計算的錯誤,錯誤類型:如80-54來說,個位0減4不夠減,學生會算4減0得4,有的個位算正確了,十位算成8減5得3,而教學中如果一味的老師講解計算的方法或注意點,作業中學生還是會出現這類錯誤,也表明學生沒有注意聽講。所以在教學此類內容時,我會利用教室里寬大、清晰的實物投影,把學生的作業投影出來,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從多角度評價同學的作業,如:字跡是否清楚美觀、格式是否正確、計算有沒有錯誤、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等等。
這樣學生之間的相互互動的過程能使學生慢慢由“不想聽”到“想聽”,由“不自覺”到“積極聽”,由注意力分散到注意力集中,學生的傾聽能力才會真正得以提高。從而能自覺地想學,有助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生也能及時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和進步,獲得學習成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發學生勤于動腦的精神。
這樣的互動過程,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實效。
2.學生對自己的評價
學生正確地自我評價,能讓學生更好的自我了解,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取長補短,有的放矢地學習,增強學習的有效性。也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反思,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多元、更有趣、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利于增進師生情誼。
學生的自我評價活動,可在每一堂課結束之前進行,學生個體就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各方面表現、學習結果進行簡要的評價,弄清自己學到了什么,還存在什么問題,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反思學習的過程,以便更有效地調整今后的學習。例如二年級教學完“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節課,學生交流有什么收獲時,有孩子說:這節課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可是我只是知道教室里的四個方向,課后我一定要到校園里走一走,站在操場辨認四個方向,到學校的星火生態園也走一走,辨一辨那里的四個方向,我還想到校園外走一走辨一辨方向,只要我外出就不會迷路了。說得多好呀!自我評價也可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一階段進行,如對某一問題的思考,你是怎樣想的,怎樣進行思維才最有效等。
參考文獻:
[1]王守英.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7).
[2]李月.小學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342750033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