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婭

摘 要:本文具有廣泛推廣價值的實踐應用性研究,它是與教育改革實踐緊密聯系的,通過這次研究,可以從理論上規范教學流程,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客觀量化,分析課堂教學過程中時間的分配,教師的提問方式,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等,做到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都有固定的流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互助大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流程
一、“自主互助大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流程簡介
總體流程:引入—自學—交流—展示—反饋—總結
(一)新授課教學流程:(下面用向量的坐標運算這節課為列)
預習引入→自學→交流→展示→反饋→小結(作業布置)
1.引入(用時1分鐘)
教師:運用實例或相關知識引入新學習內容,布置預習任務。
學生:閱讀教材相關知識,感知學習本節知識的作用意義。
評價: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是否完成預習任務。
2.自學(用時5分鐘)
教師:整合教材,展示目標及探究性問題。巡視、督促每個學生都積極動腦動手。
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明確學習任務、完成自主預習任務。
評價:是否能獨立思考問題、感知概括自學能力。
6.交流(用時5分鐘)
教師:檢查預習,指導點撥。
學生:組內組間交流,小組長要安排幫扶互助。
評價:參與合作、探究、互動能力評價。
7.展示(用時8-10分鐘)
教師:提供有針對性、層次性問題、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有序組織課堂
學生:精彩展示、學會傾聽、提問。
評價:展示者思路、姿態、精神面貌評價、板書評價、整體評價。
8.小結(用時2分鐘)
教師:明確本節課目標及完成情況,對小組及展示學生進行評價。
學生:師生互評,形成完整知識塊。
評價:小組活動評價,不同層次學生活動評價,學生提出要求與希望。
(二)復習課教學流程:課前準備→交流→展示→反饋→小結(作業布置)
1.課前準備(用時10分鐘)
教師:對本章知識點的整合,設計成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最后思考梳理形成知識網絡。
評價:課前準備是否充分,對知識理解梳理能力評價。
進行當堂檢測(用時12分鐘)
教師:根據復習內容設計適當題目。
學生:運用復習知識解答題目。
2.交流(用時5分鐘)
教師:指導、點撥
學生:組間、組內交流、準備展示
評價:參與合作、探究、互助能力評價
3.展示(用時10分鐘)
教師:組織學生對當堂檢測中的問題到黑板上進行展示
學生:展示、傾聽、提問
評價:思路、姿態精神面貌評價
4.評價(用時3分鐘)
教師:解題策略、思想方法進行點撥
學生:知識點、方法、技能鞏固,變式訓練拓展提升
評價:?能否敢于質疑、大膽發表見解、一題多觧評價
5.小結(用時5分鐘)
教師:梳理歸納
學生:整理完善筆記,查缺補漏。
評價:展示中學生評價、小組活動評價、不同層次學生表現評價。
(三)試卷講評課教學流程:
展示目標、確定任務→交流→展示→反饋→小結(作業布置)
1.展示目標、確定任務(用時2分鐘)
教師:展示本節課要完成的目標,布置學生交流的任務。
學生:根據目標,明確交流任務。
2.交流(用時10分鐘)
教師:檢查學生交流情況
學生:組內(間)交流、互助、完善。
評價:參與合作、互助及整體完成情況評價
3.展示(25分鐘)
教師:點撥(言簡意賅)
學生:到黑板上展示、傾聽、提問。
評價:思路、姿態、精神面貌、板書等評價。
4.反饋(用時5分鐘)
教師:解題策略、思想方法進行點撥
學生:大膽質疑、提問。
評價:能否質疑、大膽提問。
5.小結(用時3分鐘)
教師:明確本節課完成目,小組及展示學生進行評價。
學生:查缺補漏,整理完善筆記。
評價:展示學生評價,小組表現評價,不同層次學生表現評價。
二、開展“自主互助大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有的基本素養
(一)要提高對“教”與“練”的認識,著重思考以下幾方面:
1.為什么講得好不如練得好?
2.為什么講得多不如練得多?
3. 如何把握“練”的尺度?
4.如何練,練什么?
(二)做到科學定位、有的放矢。
1.研究考綱和考試說明,掌握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要求的程度。
2.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試題,了解對各個知識點的考查試題的形式及變化。
3.近三年考查熱點有哪些?難點考什么?如何考?
4.近三年試題的整體難度是什么?
(三)熟悉教材、考綱、考試說明,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做高考的明白人。怎么分析高考試題呢?一做題,二歸類,三統計,四分析,五總結。先近后遠,先省內后省外
(四)對前三年的數學高考題,作了全面的分析,函數與解三角形、數列、空間幾何、統計與概率、極坐標與參數方程等幾個內容、分析難易情況,和對今年高考題的預測。
(五)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訓練 。
1.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2.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善于思考
3.良好的作業完成習慣 ,堅持先復習后做題。
4.良好的反思小結習慣 。
三、全面實施高效性課堂教學
(一)做到先學后講。
(二)做到三講三不講。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重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不講,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完成教學過程。
(三)及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
(四) 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復性的作業,不布置懲罰性的作業,不布置超過學生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布置發展學生思維的作業,布置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業,布置遷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業。
(五)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思維能力的培養,總是從問題開始。可以以生活中的問題創設,也可以以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創設等等。
(六)減少無效教學環節。無效教學環節沖淡了課堂教學的落實,有時在環節轉換和串聯語上花費的教學時間太多,這樣勢必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益。
(七)課堂教學要堅持,重視基礎教學、重視能力培養、重視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此次高考研討會中,通過聽講、討論交流。我對高三數學、如何應對高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于今后的數學復習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特別是對近幾年的高考走向有了更直接的認識,對復習工作的展開很有幫助。
總之,要提高教學實效性,關鍵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好一節合作探究教學課,這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力圖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時間的分配,教師的提問方式,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等進行研究,做到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都有固定的流程,并形成理論,使教師從大的框架上把握教學設計關鍵。
參考文獻:
[1]何建民.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應用探究,西北師范大學,2005.
[2]劉運輝. "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操作流程及解讀[J]. 基礎教育參考, 2016(22):52-53.
238350170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