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榮鈞 遼東學院
心肺運動試驗是評估患者心肺儲備和運動耐力的檢驗方式,在心腦血管疾病診斷中比較常見[1]。心肺運動試驗的運用是對患者每次呼吸氧氣攝取量進行評估,對于二氧化碳排出量、通氣量、心率、血壓等指標進行評估,這是對患者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心血管等系統進行評估的一種方式,將人體作為整體進行評估,實現全方位監測和評估,結合患者的生理功能進行評估[2]。心肺運動試驗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運用可以確定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情況,了解不同心功能障礙患者的發病情況,將其作為診斷依據進行心血管疾病評估。以本人在醫院內收集的病例為例,選取收診94例心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發病情況進行評估,研究如下。
以本人在醫院內收集的病例為例,選取收診94例心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心功能等級患者的各項指標差異情況,對患者進行心肺運動試驗。將47例心功能二級患者為對照組,將47例心功能三級患者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基本信息,見表1。
所有患者采取同一診斷方案,對患者進行心肺運動試驗,選擇康訊公司提供的心肺運動系統進行檢查,確定運動方案,按照患者心能功能和日常運動能力選擇恰當的功率,在醫生監督下進行心肺運動試驗,記錄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樣保護等基本指標。診斷前需要進行血常規、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確定患者情況后進行病情診斷。
醫護人員統計兩組患者峰值氧耗量(ml/min·kg)、無氧閾(ml/min·kg)、運動時間(s)、大心率(次/min)、達標心率百分比(%)、舒張壓(mmHg)、收縮壓(mmHg)變化情況。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心功能等級患者心肺功能指標比較,對照組患者峰值氧耗量(20.54±3.65)ml/min·kg、無氧閾(13.54±2.14)ml/min·kg,觀察組患者峰值氧耗量(13.52±2.74)ml/min·kg、無氧閾(10.85±1.54)ml/min·k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兩組患者舒張壓沒有差異,觀察組患者收縮壓為112±18mmHg低于對照組127±22mmHg,具有統計學意義差異(P<0.05)。詳見表3。
心血管疾病是常見疾病類型,主要是心絞痛、心臟病等,這些疾病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心血管疾病發病后要充分的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同時要對患者健康程度進行分析[3]。心血管疾病要充分考慮患者生命健康,關注心血管疾病診斷。心血管疾病發病后患者會出現運動耐力降低情況,心肺實驗能夠掌握患者運動耐力和心肺功能情況,這對患者病情評估有重要的價值,將其運用到患者病情診斷中具有良好的價值[4]。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

表2 兩組患者心肺指標變化情況

表3 兩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情況
不同心功能等級患者心肺功能指標比較,患者峰值氧耗量、無氧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舒張壓比較沒有差異,觀察組患者收縮壓為112±18mmHg低于對照組127±22mmHg,具有統計學意義差異(P<0.05)。從研究中可以看出心功能二級與三級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通過試驗方式診斷患者病情,確定患者各項指標差異情況,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患者的峰值氧耗量、無氧閾、收縮壓對患者疾病診斷有重要價值,能夠確定患者恢復情況,尤其是采用這種診斷方式可以有效評估患者運動耐力。峰值氧耗量是患者機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出現氣體交換和心輸出量增加情況,在患者運動負荷增加后可能導致氧氣攝取量增加,因此要進行最大氧攝取量分析,并且要了解人體最大的有氧代謝功能,這是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關鍵。無氧閾評估是對患者運動負荷進行分析,一般是需氧量超過有氧代謝的供氧量,患者機體可能出現無氧代謝情況,體現患者肌肉組織中線粒體的運用能力。運動時間是患者運動的總時間,確定患者運動后持續能力。最大心率是評估患者運動負荷能力,在最大負荷的情況下患者的最高心率水平。達標心率百分比是患者心率達標情況。心肺運動試驗是采用多種指標評估患者病情,這對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控有重要價值,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這對患者病情康復有重要價值,同時能夠制定符合目標心理和相應運用運動負荷的運動訓練強度。有研究顯示,心肺功能與患者發病有較大影響性,心肺功能比較低人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并且病死率也比較高。
臨床研究顯示,心肺運動試驗對于早期心力衰竭評估有重要價值,能夠確定患者發病情況,同時可以確定心臟移植適應癥,并且可以按照患者運動量分級,制定標準分級方案可以降低醫生主觀因素對患者病情的影響,可以通過最客觀的手段進行測量,通過運動評估可以確定患者運動能力不足的原因,通過各項指標確定患者的實際發病情況和治療的方案,這對患者病情改善有重要價值,可以維持代謝平衡統一,改善患者病情,并且可以為患者治療提供相關信息。心肺運動試驗可以確定患者發病情況,尤其是對患者心肺耐力和心肺儲備能力不足等情況可以及早的發現,尤其是女性患者患上冠心病的概率比較高,傳統評估方法無法有效控制病情進展,而心肺運動試驗檢測可以確定患者心肌缺血情況,對于早期預防有重要價值。
心肺運動試驗可以確定患者運動負荷狀態患者血液供養和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能力,對患者運動耐力進行評估,這種運動方式可以彌補靜態診斷方案。采用通氣量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確定患者新輸出量,將氣體交換維持在一個健康的水平。代謝指標的差異可以顯示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對患者疾病發病危險程度進行分級評估,確定患者呼吸、代謝和循環情況[5]。心肺運動試驗是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心肺疾病診斷方案,可以結合患者血流動力學、心電圖特征等進行分析,這對患者心肺功能評估有重要價值,能夠提高患者危險預后分層診斷價值[6]。臨床研究顯示,心肺運動試驗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運用可以確定患者預后情況,對患者康復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各種技術運用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價值,這是一種無創診斷方案,診斷成本比較低,對于心肌缺血等疾病診斷價值比較高,也是目前學者研究的熱點。心血管疾病診斷要充分的考慮患者自身情況,同時要注意飲食,需要以黑豆、堅果、大豆等食物為主,同時要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并且要低脂低鈉食物,控制患者病情[7]。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加強運動,提高患者運動能力,改善患者病情。
綜上,心肺運動試驗在心血管疾病中運用可以診斷患者心功能等級,不同心功能患者的心肺指標具有一定差異,可以將其在診斷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