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杰,喬 梓
(貴州綠興清源環保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錳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基礎物資和國家重要戰略資源之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錳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錳礦主要分布在重慶、湖南、貴州、廣西等地[1]。而錳礦的開采、選礦及尾礦的任意堆放產生的重金屬錳通過大氣沉降、地表水、地下水等途徑遷移至礦區周邊土壤中,并通過土壤-農作物途徑進入人體,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2]。植物修復重金屬作為一種經濟、生態及可持續的技術手段,受到廣泛應用。植物修復的核心是植物對重金屬的富集能力,因此本研究通過文獻綜述,了解錳礦區周邊土壤中重金屬錳污染現狀以及對土壤中錳元素具有富集能力的植物,以期為土壤重金屬錳污染修復提供參考依據。
由表1可知,重慶秀山錳礦區[3]、湖南湘潭某錳礦區[4]、湖南省湘潭錳礦區[5]、湖南湘潭金石錳礦區[6]、廣西桂平錳礦區[7]、貴州遵義與銅仁錳礦區[8]土壤錳含量均較高,且部分礦區評價結果表明,錳屬于嚴重或極嚴重污染。

表1 錳礦區周邊土壤中錳污染現狀
由表2可知,重慶秀山錳礦區土壤錳含量平均值為48467.6 mg/kg[3]。湖南湘潭某錳礦區尾礦庫土壤錳含量為82383.33 mg/kg[4],廣西桂平錳礦區土壤錳含量為15319.99 mg/kg[7],貴州洪巖硐錳礦區土壤錳含量為2800.00 mg/kg[8],福建省連城錳礦區土壤錳含量為990.00 mg/kg[9]。土壤錳含量最高的為湖南湘潭某錳礦區、其次為重慶秀山錳礦區,最低為福建省連城錳礦區。

表2 錳礦區周邊土壤中錳污染現狀
薛生國等[10]在湖南省湘潭錳礦污染區首次發現了中國的錳超積累植物商陸。目前,發現錳的超富集植物約有13種, 主要分布在夾竹桃科、衛矛科、山竹子科、桃金娘科、山龍眼科、毛茛科和商陸科[11]。
由表3可知,蓼草、垂序商陸、莎草為土壤錳的超富集植物,鐵掃帚地上與地下部分錳含量均大于超積累植物10000 mg/kg的臨界濃度,木荷為土壤錳的潛在超富集植物,酸模葉蓼、油茶對錳具有很強的富集作用。
(1)通過文獻綜述表明錳礦區周邊土壤中Mn含量較高,污染較為嚴重。
(2)蓼草、垂序商陸、莎草對土壤錳具有超富集作用,鐵掃帚、酸模葉蓼、木荷、油茶對土壤錳具有很強的富集作用。

表3 錳礦區周邊富錳植被調查
(1)持續加強對錳礦區富錳植物的調查研究,篩選生物量大、適應性強,且對土壤錳具有超富集能力的植物。
(2)錳礦區土壤錳污染植物修復要結合本土植物,本土的富錳植物應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