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宇馳,周忠鳳,羅 霆,王宇萍,周慧文,劉曉婷,樊保寧,覃振強,李德偉,黃贊斌,劉志平,王倫旺,吳建明
(1.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中心/廣西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廣西甘蔗生物技術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007;2.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22)
甘蔗是廣西的主要經濟作物,蔗糖業是廣西的傳統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1],南寧市是廣西的甘蔗主產區之一。為全面地了解南寧蔗區2021年的甘蔗生產情況,預測和評估蔗區整體形勢,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組織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廣西氣象科學研究所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成立調查組,對該蔗區的甘蔗苗情、品種結構、種植面積及植期等進行了調研。
調查于2021年6月7日~10日進行。調查地點包括南寧市的武鳴、橫州、賓陽3個甘蔗主產縣(市、區)。共調查了51個樣本區,其中新植蔗17個,宿根蔗34個,見表1。采用面上調查、數據收集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面上調查包括聽取各有關市(縣)糖業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關于2021年甘蔗整體生產形勢、品種結構、田間管理、甘蔗生長情況及夏(秋)植蔗種植計劃等情況的介紹,現場與蔗農交談了解其甘蔗生產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數據收集包括統計各蔗區甘蔗種植面積、不同品種種植面積、不同品種的生長情況等。實地調查內容包括各蔗區甘蔗每公頃苗數、株高、黑穗病株率、螟害率等指標。
級聯所產生的破壞由級聯故障結束后,最大連通子圖相對大小和歸一化雪崩規模S=Si/(N-1)來定量.這里N′和Si分別是最大連通子圖所包含的節點數和由移除節點i所導致的故障節點數.這里,G和S是描述網絡魯棒性的兩個重要序參量.顯然,G值越大且S值越小,網絡抵制級聯故障的魯棒性就越強.

表1 調查地點
本文中種植面積、品種結構等統計數據由各相關市、縣糖業主管部門和企業提供。
2.1.1 甘蔗種植面積
據初步統計,南寧市蔗區2021年甘蔗種植總面積11.23萬公頃,其中新植4.65萬公頃,宿根6.58萬公頃,總面積比去年減少0.69萬公頃,減幅5.81%,見表2。在調查的三個蔗區中,武鳴區(1.60萬公頃)、橫州市(1.62萬公頃)的種植面積比上一年分別減少0.16、0.09萬公頃,減幅分別為9.25%、5.15%;賓陽縣(1.82萬公頃)則略有增加,增幅為3.02%。南寧市其他減幅較大的蔗區為西鄉塘區、隆安縣、良慶區,分別減少0.18萬公頃、0.14萬公頃、0.13萬公頃,減幅分別為24.46%、20.08%、7.35%。這與甘蔗生產成本高有較大關系。南寧蔗區土地租金成本逐年上漲,目前已高于15000元/hm2,加上農資、人工等其他費用,每公頃生產成本已超過39000元,如甘蔗產量未能達到較高水平,則種蔗收益很低。此外,還有沃柑、火龍果、香蕉、桉樹等相對高收益經濟作物的競爭,導致甘蔗種植面積有所下降。但總的來看,種植大戶、合作社、企業等由于管護到位,規模經營,收益穩定,種植甘蔗的積極性仍然較高。
南寧市幾個甘蔗種植面積較大的縣(市、區),如武鳴區、良慶區、橫州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僅賓陽縣略有增加;蔗區總種植面積11.23萬公頃,比去年減少0.69萬公頃,減幅5.81%。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勞動力緊張,人工、農資等生產成本高,嚴重影響甘蔗種植效益,加上沃柑、香蕉、桉樹等其他經濟作物的沖擊,導致部分蔗地改種其他作物,甘蔗種植面積減少。但三個蔗區的新植蔗平均占比處于較高水平,說明蔗農種蔗積極性高,這得益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良種新植補貼政策和購銷訂單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保障了蔗農的權益和效益,蔗農種蔗信心增強。

表2 南寧調查蔗區的甘蔗種植面積
從植期來看,武鳴區、橫州市、賓陽縣的新植蔗種植面積占比均有上升,分別比上一年提高6.71%、5.33%、9.07%,三個蔗區的新植蔗平均占比為45.48%,較正常年景(占總面積的30%~40%)處于較高水平,說明蔗農新種植甘蔗的意向比較積極,見表3。這與廣西2020年3月出臺《廣西糖料蔗良種技術推廣和食糖商業儲備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有一定關系,在補貼政策支持下,蔗農翻蔸新種、改擴種甘蔗較多,新植蔗比例較往年有所提升。

表3 南寧調查蔗區的甘蔗新植與宿根面積和比例
甘蔗生產成本普遍較高已成為制約廣西甘蔗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2]。據此次調查,南寧市各蔗區目前機耕、培土等環節已普遍采用機械化,但機械收獲率均不到10%,由于機收損失率高、含雜率高、影響第二年宿根蔗生產以及糖廠接受度等原因,機收率水平難以提高。農資、人工等上漲迅速,以及高額的土地租金使得甘蔗生產成本偏高,且勞動力緊缺還會造成未能及時管護和砍收從而影響甘蔗生產,降低產量,減少甘蔗種植效益。
南寧市調查的3個蔗區中,武鳴區主栽品種為桂糖49號、桂糖55號和桂柳05136,種植面積占比分別31.06%、27.19%、18.81%,三個品種合計占77.06%;ROC22仍有一定的面積即0.088萬公頃,占比5.50%,而桂糖42號在該蔗區種植面積較小,見表4。橫州市主栽品種為桂糖42號、桂柳05136和ROC22,面積占比分別40.62%、29.38%、23.02%,三個品種合占93.02%。賓陽縣蔗區主栽品種為桂柳05136、桂糖42號和桂糖49號,面積占比分別27.31%、25.44%、11.44%,三個品種合占64.19%;桂糖44號在該蔗區的面積上升較快,已達0.097萬公頃,占比5.33%。

表4 南寧調查蔗區的主要栽培品種
根據調查結果,南寧市調查的3個蔗區,新植蔗單位面積苗數比去年略有減少,宿根蔗單位面積苗數略有增加,但均處于較高水平,有足夠的苗數。其中新植蔗苗數最多的為武鳴區,達10.94萬株/hm2;宿根蔗苗數最多的為賓陽縣,達13.22萬株/hm2。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株高分別為38.1cm和66.4cm,分別比去年高5.2cm和19.9cm;其中新植蔗株高最高的為武鳴區,宿根蔗株高最高的為賓陽縣。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枯心苗率分別為0.83%、4.07%,分別比去年減少0.41%、0.92%;其中武鳴區、橫州市的新植蔗處于較低水平,均為0.59%。黑穗病方面,新植、宿根平均發病率分別比去年高0.44%、3.58%,但3個蔗區的新植蔗發病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平均為0.53%;宿根蔗發病率較高,橫州市為8.66%,賓陽縣高達11.78%,見表5。
總的來說,南寧蔗區的主栽品種相對多元化,桂糖42號、桂柳05136、桂糖49號、桂糖55號和ROC22等均有較大種植面積;桂糖44號早熟高糖高產,宿根性強,適合機收,受到蔗農和制糖企業的喜愛,目前發展勢頭好,具有很大的潛力;桂糖58號也有較好的推廣前景。
放置盆腔引流管限制了患者自由活動的能力,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及其他不適感,還增加了逆行感染的風險。國際上已經采用ERAS流程的醫療機構,在前列腺癌根治手術后,患者無需常規留置盆腔引流管,或在術后第1天直接拔除,并不增加術后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發癥[1-3]。但目前國內許多中心進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手術時,更傾向于選擇腹膜外入路,這類患者的盆腔引流管是否放置則可由外科醫生自行決定。因此,前列腺癌根治手手術可選擇性留置盆腔引流管,如術后排除吻合口漏、盆腔內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后,經腹腔入路時,建議引流量一般在100 mL以內可以拔除;經腹膜外入路時,建議引流量在50 mL以內可以拔除。

表5 南寧調查蔗區的苗情
韓國堪輿主題的漢文小說多采用“主家行善——地師相地——吉地應驗”的框架結構全文。 如《占名穴地師報恩》中,李懿信在饑荒之年,周恤地師家屬,地師為報其恩德,替李懿信已喪的親屬占定吉穴,其后李懿信家族果然枝繁葉茂,簪纓不絕。 再如《傷玉童轉災獲福》中金尚書偶遇衣衫襤褸、行乞于路旁的中國閣老之子金童,遂收留其在府中,待之如子。 十年后,金童即將返回中國,臨行前,幫金尚書占吉地改葬,“其后尚書子孫自金相國構為始,連世入相,果符五相之數”[6]428。 小說均以主家施恩救助地師,地師用吉地報答主家恩德以致主家綿延長盛的敘事方式演繹故事。
苗情總體比去年好,苗數夠,甘蔗生長快,植株較高,螟蟲為害也有所下降,但宿根蔗黑穗病株率明顯增加。
因此,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實施過程中刻意加入方法和能力的滲透,以通過教師“變教為透”“變教為導”來實現學生的“變學為思”“變學為悟”,達到“以誘達思”的境界。要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學生從模仿到主動,逐步進行探究學習。但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做到適時、必要、謹慎、有效,使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增進學生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科學素養的提升。
(5)黑龍江省南部引嫩工程。黑龍江省南部引嫩工程17號土壩為均質土壩,由于雨水淋蝕,壩頂就出現多處淋蝕孔洞。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淋蝕孔洞己達到30多處。經室內試驗,對該筑壩土料進行分散性試驗鑒定發現筑壩土料具有較強的分散性。
2.1.2 甘蔗品種結構
蔗區苗情總體比去年好,有足夠的苗數,甘蔗生長好,株高比去年高,尤其是宿根蔗比去年高出19.9 cm,螟害發生率也低于去年。但宿根蔗黑穗病株率高,平均比去年高3.58%,發病率超過20%的調查地塊有3個,橫州市良圻農場、橫州市六景鎮利垌村和賓陽縣王靈鎮秀山村。究其原因,目前蔗區的桂糖42號、桂柳05136、桂糖49號和ROC22等幾個種植面積較大的甘蔗品種,均易感染黑穗病,加上蔗地多年連作,病原菌連年積累,導致黑穗病發生率居高不下,需加強防治。2021年南寧蔗區雨水充足,生產形勢可觀,且蔗農管理的意愿比較積極,如做好中、后期管理,且不遭受惡劣極端氣候,預計新榨季甘蔗產量比2020/2021年榨季會有所提高。
近年來,由于廣西500萬畝“雙高”基地、良繁基地、糖料蔗種植保護區的建設,以及良種新植補貼等鼓勵政策的出臺,甘蔗優良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得以加快,如桂糖44號、桂糖55號在各蔗區的種植面積增長迅速,蔗農和制糖企業也切實體會到良種的優勢,尤其是桂糖44號,其宿根性強、宿根年限長,部分蔗區可留5年以上,受到認可和喜愛,種苗繁殖企業也獲得了較大的收益。宿根蔗栽培能節省蔗種、人工、機耕等種植成本,由于減少了種植過程,甘蔗能更好地利用氣候條件,生產周期延長,從而能提早熟期、調節農事,同時,宿根蔗的糖回收率和品質都比新植蔗高[3-4],因此,宿根蔗對蔗農、制糖企業收益影響重大,在甘蔗生產中非常重要。此次調查發現,目前蔗農和制糖企業普遍重視甘蔗品種的宿根性,這也促進了宿根性強優良新品種的推廣應用。
甘蔗新品種是蔗糖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核心和重要保障,不斷選育、推廣應用甘蔗優良新品種可增加蔗農和制糖企業收益、提高甘蔗產業競爭力,受到各甘蔗主產國重視[5]。近年來,桂糖42號、桂柳05136已取代ROC22成為廣西蔗區的主栽品種,桂糖44號、桂糖55號、桂糖59號、桂糖60號等新品種也有很好的推廣勢頭,良種的應用讓蔗農、制糖企業都獲得了更多的收益,有利于廣西甘蔗產業的穩步發展。因此,應進一步加強甘蔗優良新品種的選育,尤其是早熟高糖高產、宿根性強、抗黑穗病、抗倒伏、適應機械化生產的優良品種[4],并加強示范,良種良法配合推廣應用,以更多更好的優良新品種推動廣西蔗區甘蔗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由于甘蔗育種工作周期長,工作量大,相關部門應提供穩定的科研經費和政策支持。
甘蔗黑穗病是目前危害性最嚴重的甘蔗主要病害之一,嚴重時可使甘蔗減產高達30%,同時還會影響翌年宿根蔗的生長,嚴重威脅甘蔗生產和蔗糖業的健康發展[6-7]。南寧蔗區存在宿根蔗黑穗病嚴重的問題,應加強桂糖44號、桂糖55號、桂糖58號等高抗黑穗病甘蔗品種的推廣應用,結合及時拔除病株、藥劑防治等手段,減少蔗區病原菌連年積累,逐步減少黑穗病的發生為害。
加強甘蔗螟蟲防治工作,又由于2021年部分蔗區薊馬為害較重,還應重視甘蔗薊馬的防治工作;開展生物防治工作,加大推廣釋放赤眼蜂防治螟蟲等生物防治技術,同時強化病蟲害監測預報手段,加強防控效果,利用綠色、可持續、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保障甘蔗生產。
人工收獲已成為甘蔗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甘蔗生產機械化,特別是收獲環節的機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破解我國甘蔗生產困局的瓶頸[8]。除了要研發和推廣先進、適用的甘蔗收獲機械以及推動制糖企業壓榨設備的改造外,還應重視選育和推廣適合機械化生產的甘蔗新品種,并研究和示范推廣農機農藝配套栽培技術,加快推進甘蔗收獲機械化,促進甘蔗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