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旦,黃凱聲
(1.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公正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防城港 535511;2.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華蘭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防城港 535516)
糖料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制糖原料,也是我國特別是廣西最重要的制糖原料。糖料蔗生產是廣西農業生產最重要的主導產業之一,對當地的國計民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糖料蔗高產、高糖、高效的“三高”栽培管理技術是農業科研推廣工作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糖料蔗適合生長于光溫水分充足的兩廣、云南等南方地區,按照糖料蔗各個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糖料蔗的生長周期可以劃分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長期和成熟期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對于水、肥、氣、熱等條件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狀況和生產管理水平等情況與糖料蔗的各個生長發育期的特點來抓好糖料蔗的栽培管理,以達到“三高”的目的。
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是達到“三高”目的的最有效、性價比最高的方法。糖料蔗品種琳瑯滿目,每一個品種都具有它的優缺點,孰優孰劣很難區分,因此選擇適合的甘蔗品種是實現“三高”目標的先決條件。甘蔗品種的選擇有如下條件可供參考。
第一,選擇適合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灌溉條件和管理水平的品種。
第二,選擇高產、高抗、穩產和出糖率高的品種。其中,高抗是指抗病、抗蟲、抗倒伏、抗低溫霜凍和抗旱耐澇等;穩產是指適應性強,旱地和水田均可種植。
第三,選擇粗放管理都可以獲得高產,采收容易的品種,如易剝葉,氣根和毛芒刺少等,這樣的品種生產管理成本低,在如今農業產業工人難找的社會現狀下,在榨季等農忙時更不容易找到產業工人。
第四,選擇中大徑莖的,分蘗力適中,宿根性好的品種。
第五,配合當地制糖企業選擇高糖品種,最好是他們主推品種之一[1]。這些品種一般都是經過該企業多次生產試驗過的,能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當地的制糖企業收購甘蔗,銷路穩定;政府為了鼓勵生產,扶持當地的農業及其制糖企業,給予適當的補貼。
第六,以中遲熟品種為主,做好早、中、遲熟品種的合理搭配,便于分配砍運進廠時間,提高糖料蔗單產和出糖率,調節生產勞力。
盡善盡美的品種是沒有的,但要盡可能的選綜合性狀最好且適合當地的,能實現蔗農、制糖企業、政府三方共贏的品種。如在上思縣推廣的早熟品種粵糖93159和中遲熟品種新臺糖22號或桂糖42號搭配就是經過多次試驗,適合當地的品種。
1.2.1 選地
要想糖料蔗達到“三高”的目的,就要選擇適合甘蔗生長的耕地。有利于甘蔗生長的耕地應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采光通風良好。但農戶的蔗地一般都不全具備這些條件,這就需要通過科學的整地,為糖料蔗的“三高”生產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
1.2.2 整地
機械深耕的粉壟一般可以達到35~45厘米,甚至更深,而傳統的牛耕整地最多深30厘米,深耕能讓根系扎得更深,吸收氧分、水分的范圍更廣;機械粉壟則比傳統牛耙土塊更碎、更松,通風透氣更好,下種后蔗種更容易扎根發芽,吸收到更多的地下養分。通過機械深耕粉壟,田間雜草也會相對減少,到甘蔗生產中后期以后,甘蔗的根系會長得更深,更繁茂,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也更強。
新植春植蔗前最好進行冬翻犁耙,宿根蔗砍蔗后進行破壟松蔸,以充分利用冬季的嚴寒天氣殺死蔗地里大部分的害蟲和病菌,又能促進土壤里面各種養分的分解和被甘蔗吸收[2]。
對于容易積水的蔗地要做好排水溝,以防田間積水,造成缺氧死根或雨水沖刷,毀壞蔗地。
根據地塊特點、目標產量、品種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決定種植溝的行向、行距等。
當氣溫穩定在13℃以上時,甘蔗開始發芽。在上思縣,一般二月初,春植蔗即可下種,但下種前后應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2.1.1 板底下種和深溝淺埋
糖料蔗的種植溝越深,種莖就能吸收到土壤中更大范圍的氧氣、營養、水分,下種后蔗種與土壤之間的空隙越少,越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出芽率和抗旱能力,對中后期的抗倒伏也有很大的幫助。
2.1.2 做好種子消毒工作
種子可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石灰水等按照使用說明或經驗浸種消毒,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鳳梨病、黑穗病和各種檢疫病害的傳播,防患于未然,減少生產成本,降低風險。
2.1.3 施足基肥
堅持有機肥和化肥合理的配合使用。根據種植的品種、目標產量所需的養分、土壤狀況、氣候和管理水平綜合考慮后,選擇適合的施肥品種、施肥量和施肥時間。施肥時肥料不應直接接觸種芽,以免燒芽。還可使用適量的制糖濾泥做基肥,這是一項很好的節本增效的技術措施[3]。
2.1.4 下種
把甘蔗砍成2~3個芽眼的種莖,經過消毒后建議按品字形下種,每畝視情況擺放5000~8000個芽眼,芽眼不可向下,淺埋3厘米左右,然后施用殺蟲丹、金龜子綠僵菌等顆粒劑農藥,防治蔗螟、金龜子等地下害蟲。
2.1.5 噴施芽前除草劑
用40%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按照說明兌水均勻后噴施。
2.1.6 蓋膜
春植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蓋膜保溫保濕。蓋膜時,地膜要緊貼種植溝土面,邊緣用細土壓緊,不漏風,地膜露出透光部分20厘米以上為宜。
2.2.1 萌芽期
自甘蔗下種后到蔗芽萌發出土的階段稱為萌芽期。萌芽期的田間管理重在保證出芽率,甘蔗下種后,田間土壤的濕度應保持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為宜,過多會造成土壤通氣不良,影響蔗芽萌發,甚至缺氧爛苗;過少則蔗芽會因干旱缺水而枯死。故萌芽期的管理重在做好田間漬水時蔗田的排水工作和遇到干旱天氣時的抗旱保苗工作,保證出芽率。在久旱的情況下,用稀釋的制糖酒精發酵廢液澆灌是一種一舉兩得的技術措施。
2.2.2 幼苗期
自蔗芽萌芽出土后有10%出現第一片真葉起到田間有50%以上的幼苗有5片真葉止,稱為幼苗期。管理上一方面重在促進蔗苗根系發達,增強吸收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其及早發生真葉,增強光合作用,積累干物質。適當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因此幼苗期時的土壤建議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栽培時要防止土壤積水,增加土壤通氣,保證出苗早、全、齊、勻、壯。
2.2.3 分蘗期
甘蔗自幼苗開始分蘗至全田蔗苗開始拔節的階段,稱為分蘗期。此期的管理重在促進多分蘗分壯蘗,然后通過間苗補苗,保證田間適當的苗數。陽光充足,土壤通氣良好,水肥充足有利于甘蔗早分蘗、多分蘗、分壯蘗,因此栽培上要注意合理密植,適當淺植,適時適量早施勻施分蘗肥。行間套種其他作物也要合理,不能讓套種作物、雜草與蔗苗爭光。
2.2.4 伸長期
甘蔗開始拔節到蔗莖基本停止伸長的時期稱為伸長期。伸長期是甘蔗生長最快的時期,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是甘蔗需要水、肥、光、熱和氧氣最多的時期,各種營養元素占整個生育期的50%至80%,在栽培管理上要注意做好灌排水工作,并進行大培土大施肥,施肥量要占整個生育期的50%以上,做好疏葉通風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保證蔗莖大、長、重、抗倒。
2.2.5 成熟期
甘蔗的成熟期分為工藝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工藝成熟期是蔗莖中糖分積累達到最高峰,蔗汁純度最適合工廠壓榨制糖的時期。這段時期的管理重在及時砍收,減少蔗莖節間的糖分轉化為還原糖,降低糖度。注意采取小鋤低砍等技術措施,提高當季產量,又要保護好甘蔗的宿根,保證糖料蔗連年豐收。甘蔗的生理成熟是指甘蔗從花芽分化到穎果成熟這一時期,大田生產時要在此前砍運入廠,否則經濟價值會大打折扣。
甘蔗的主要病害有各種缺素多素癥以及黑穗病、赤腐病、宿根矮化病和鳳梨病等。
蟲害主要有各種螟蟲、金龜子、白蟻、棉蚜、薊馬、粘蟲和草地貪夜蛾等。
草害主要有香附子、節節草、牛筋草、茅草和飛機草等。
各種家鼠、田鼠等。
政府部門要做好大面積上的病蟲鼠草害的監測預警機制,健全檢疫防控機制,防治檢疫病蟲害的入侵,必要時采取聯防聯控措施。
生物防治,組織放寄生蜂,掛誘蟲板、粘蟲板,放性誘劑和誘蟲燈等。
做好砍收后的清潔田園工作,清除田邊田中的各種雜草,及時清理田中的病蟲株、蔗莖、蔗葉等,清除病蟲的越冬場所,減少病蟲源。
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甘蔗自身的抵抗力。
合理使用化學防治,在做好病蟲害預測的基礎上,對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選擇最佳防治時期進行噴霧、毒土撒施、投毒等技術措施進行防治。要注意掌握好濃度、劑量和各種農藥的輪換使用,防止各種耐藥性、抗藥性的產生;注意農藥的安全使用,杜絕一切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生產出綠色安全的農產品。
綜上所述,甘蔗“三高”栽培管理技術是一項復雜而且重大的工程,有品種選擇、耕地選擇與整地下種、大田生長期田間管理、病蟲草鼠害的防治等重要環節,每一環節應認真完成,這需要農業產業工人、科技工作者、制糖企業和政府等通力合作,共同奮斗。只有這樣,糖料蔗生產才能最大限度地達到的高產、高糖、高效的目的,最終做大做強我們的甜蜜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