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津縣蔬菜服務中心 王德明
在溫室蔬菜生產過程中,要科學謹慎管理,避免走入誤區,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現總結以下各種誤區,供參考。
誤區1:溫度越高,產量越高。不少菜農認為,建溫室的目的是為了保溫,溫度越高蔬菜長得越快。其實蔬菜生產對溫度是有上限要求的,一般溫度不能超過35℃。溫度過高,呼吸作用強,植株生理活動紊亂,就會造成嚴重的落花、落果,病害也會頻發和重發,產量反而會下降。
應對措施:一是視情況及時通風降溫。二是嚴格按照各種蔬菜生長期所需的溫度和各個器官生長期所需的溫度進行管理,防止高溫導致只長蔓不長果。三是陰雨天氣時,也要適時揭開棉被見散射光,即使室溫有所降低,但可減少蔬菜早衰和染病。
誤區2:施肥越多,產量越高。許多菜農誤認為溫室內施肥越多,就會得到越高的產量。其實蔬菜生長周期內所需的養分是一定的,超過一定數額則根系會出現反滲透而導致植株干枯,嚴重影響產量。特別是溫室內溫度高、濕度大,有機肥分解快,氮揮發量大,極易引起氨氣中毒。
應對措施:蔬菜種植后應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科學合理施肥。一是種菜3年以上的溫室,腐熟的有機肥控制在2500公斤/畝以內,化學肥料減少50%左右。二是鹽分含量大的地塊,應多施牛糞、腐殖酸肥和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同時松土透氣、解鹽,降低肥害。三是補充硼、鋅、鐵等微肥,平衡土壤營養,進一步降低投入,爭取持續高產。四是如果發生氨氣中毒,立即換氣、澆水,并用蕓苔素內酯加水溶肥(注意濃度要低)葉面噴施。
誤區3:留苗越多,產量越高。許多菜農存在“惜苗”心理,在留苗時總想多留幾株,認為苗多能高產。其實,由于冬季氣溫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合理稀植反而高產。
應對措施:一是越冬茬蔬菜以合理稀植為好。二是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可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管理辦法,以葉枝不擁擠為宜。
誤區4:株蔓越旺,產量越高。好多菜農認為株蔓旺才是好莊稼。其實水多葉旺根必淺,枝蔓早期過旺易造成徒長,營養生長過旺必然影響生殖生長,產量反而降低。
應對措施:一是在幼苗期蹲苗,促根下扎,形成壯苗。因為“弱株深根”,應通過控水控株來促進根系的生長。二是及時抹芽、打杈和摘除老葉、僵(劣)果,減少養分消耗。三是合理使用控旺增產調節劑。如使用激活生根分散劑,可提高出苗率,苗壯根旺,調控養分利用,提高產量。
誤區5:噴藥越勤,產量越高。很多菜農在蔬菜生長中后期,隔2~3天噴1次藥,認為藥噴得勤就可防止病害蔓延,從而提高產量。
應對措施:一是改善生態環境,若濕度大,枝繁葉茂,通風不良,天天噴藥效果更糟。二是對土傳病菌引起的死秧,應注意改良土壤,在移苗時注重土壤處理,噴藥預防。如果忽視病源,苗期染病,后期發作,病菌已侵入植物體內,噴藥再勤效果也不好。三是將病認準,對癥噴藥,最好是選含銅制劑,既能殺真菌又能殺細菌,還能促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
誤區6:茬次越多,產量越高。很多菜農認為,建造溫室花了這么多錢,不能讓地閑著,所以副茬跟主茬,主茬套副茬,栽植茬次多,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反而產量低,效益低。
應對措施:依據市場行情合理安排茬口。一是越冬一大茬種植,一年種一茬為好,春秋茬以一年兩作為宜。茄子的植株再生能力強,可續收一茬,價格低時就拔秧晾地。二是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時間深翻灌水壓鹽,高溫悶棚殺菌滅蟲,熟化土壤,以保證土壤疏松透氣。三是可以在夏季種植一茬草菇,畝增收1萬元,用菇渣修復土壤。
誤區7:果實越大,產量越高。一些菜農認為,蔬菜果實生長越大,產量越高,其實不然,果實長大到一定程度后,組織會衰老、空洞化,含水量會下降,品質會劣化,還會抑制植株上幼果的生長,結果是產量和效益反而低了。
應對措施:茄果類蔬菜的生長發育有其規律性,當其果實生長到一定程度就不會再增大、加重了,只要達到適合市場銷售和消費需求的標準,就應及時收摘,且越早越好。
誤區8:買棚膜圖省錢,不重視適用性。為了省錢,很多農戶購買強度不夠、保溫和透光性差、不耐用的棚膜,嚴重影響蔬菜生長,造成更大損失。
應對措施:一般冬季為確保室溫,應選用透光率80%以上的無滴紫光膜或聚氯乙烯薄膜,可提高溫室夜間溫度2~3℃;春、秋季應選用0.07~0.08毫米聚乙烯三層復合無滴膜。
誤區9:固定使用遮陽網。夏季和早秋,適時、正確的使用遮陽網,能有效控制熱害、早衰和病蟲害,又可提高蔬菜產量,但不少菜農常固定使用遮陽網。因遮陽網使用不當,造成蔬菜因光照不足而大幅減產。
應對措施:一般使用遮陽網時,可安裝成手動或滑動式,以利隨時根據需要遮陽、收撤。
誤區10:反光幕常固定掛放。一些菜農常把反光幕固定掛在后墻上,整天或整個生長周期都不變換位置,造成高溫時因光照過強而使植株日灼、萎蔫等。
應對措施:一般5月份以后,就應隨時撤掉反光幕,另外溫室后墻不宜刷上永久性石灰粉或白色涂料反光,造成光照強度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