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津縣農業農村局 劉忠強
小麥凍害包括冬季凍害和春季凍害兩種,一般年份小麥凍害減產10%左右,嚴重的可達30%以上。近年來,小麥凍害發生較為頻繁,了解凍害形成原因,及早采取預防措施,凍害發生后加強田間管理,是小麥減災增收的關鍵。
冬季凍害主要是小麥在冬季遇到低溫寒冷天氣,導致小麥葉片部分或全部受凍,甚至植株受凍死亡的現象。冬季凍害首先是葉片受凍,外部癥狀表現明顯,凍害較輕的地上部小麥葉片部分干枯死亡(見圖1),地下部莖節基本不受害或受輕微凍害;凍害較重的小麥部分葉片或全部枯死,弱小分蘗死亡,甚至大分蘗以及主莖也受凍死亡,田間表現出一片枯黃或一片枯白(見圖2)。分蘗受凍死亡的順序是先小蘗,后大蘗,再主莖。
圖1
圖2
1.冬季凍害氣候因素。⑴低溫凍害。主要是小麥越冬初期遇到氣溫驟降10℃左右的寒潮天氣,這種強降溫使沒有經過低溫鍛煉的麥苗遭受凍害;或溫度劇烈下降,天氣忽熱忽冷,溫度變化幅度大,而且快而頻繁,由此導致麥苗凍結過快,解凍過速,在這種凍融交替的變化中,麥苗來不及適應,生理機能降低,導致麥苗死亡。⑵寒冷凍害。主要是冬季遇到極端寒冷天氣,凍土層很厚,土壤水分凍結,根系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或吸水能力很弱,麥苗莖葉仍然蒸騰失水,導致小麥植株體內水分供求失去平衡,致使小麥逐漸脫水死亡。
2.冬季凍害耕作因素。凍害除了與天氣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外,與播種和田間管理措施也有很大的關系。⑴品種選用不當。冬小麥需要一定的低溫春化階段。品種冬性越強,抗凍能力就越強;冬性較弱抗凍能力就減弱,遇到氣溫驟變或持續低溫,極易發生凍害。⑵整地質量差。秸稈還田質量差,整地粗放,冷空氣容易進入土壤深層,麥苗極易受凍。⑶播種不適時。播種過早或過晚,抗凍能力都弱,容易遭受凍害。⑷播種過深過淺。播種過深麥苗細弱,或播種過淺表層土壤相對干燥,都極容易發生凍害。⑸密播旺苗。播種量大的麥田,群體過大,個體生長細弱,不能滿足小麥越冬的需要,造成越冬死苗。⑹土壤干旱。土壤墑情不足,小麥越冬期間植株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應,易受凍害。⑺麥田龜裂。麥田冬灌后沒有劃鋤鎮壓,造成地面出現龜裂,根系被拉斷,易造成植株體內結冰而死苗。
3.冬季凍害預防 。⑴選用良種,提高抗性。易發生凍害的麥區,應選用抗凍性強的冬性品種,不宜選用弱冬性品種。⑵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北方麥區適宜播種期一般掌握在10月上旬前后,播種量掌握在每畝7.5~10公斤。⑶澆灌冬水,防旱保苗。 麥田冬灌是防止冬季死苗的主要措施, 特別是秸稈還田的麥田尤為重要。冬灌時間一般掌握在立冬以后日平均氣溫8~7℃開始,5~4℃結束。田間標準以“夜凍晝消”為宜。⑷麥田鎮壓,沉實土壤。麥田鎮壓可沉實土壤,彌合裂隙,使土壤和小麥根系緊密接觸,避免冷空氣進入土壤,預防凍害發生。鎮壓時間一般掌握在晴天中午以后進行,早晨和陰天麥苗因含水分較多,易損傷莖葉。⑸中耕劃鋤,彌補裂縫。麥田冬灌后要及時劃鋤,以破除板結,彌補裂縫,增強保溫保墑能力,促進小麥根系發育,防止凍害發生。
4.冬季凍害補救措施。 ⑴摟去枯葉,增加光照。凍害嚴重干葉蓋地的麥田,僅有的少量綠葉也被干葉覆蓋,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當春季氣溫回升,表土融化后,應抓緊用耙子狠摟麥壟枯葉,促進心葉生長。⑵移栽補苗,疏密補稀。越冬死苗造成缺苗斷壟的,可在小麥返青后立即采用疏密補稀的方法進行移栽。對于分蘗節呈白色或綠色仍可恢復的麥苗,不必采用移栽補苗,應以加強管理為主。⑶追施氮肥,促苗復壯。小麥返青后及早追施速效氮肥,畝施碳酸氫銨25~40公斤或尿素10~15公斤,促進麥苗盡快復壯。⑷因地制宜,適時澆水。對于移栽補苗的麥田,補苗后應及時澆水。沒有補苗的不必過早澆水,應根據地溫和土壤墑情靈活掌握。一般掌握在小麥返青后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5℃時澆水,水量不宜過大,應小水輕澆。墑情較好地可適當推遲澆水時間。⑸葉面施肥,補充營養。小麥遭受凍害后,要抓緊噴施1~2次腐殖酸類葉面肥,補充小麥體內營養,促進小麥盡快恢復生長。⑹中耕劃鋤,增溫保墑。麥田表土化凍后,及早中耕劃鋤,疏松土壤,增溫保墑,促進麥苗早長早發,增加分蘗,提高成穗率。
春季天氣變暖,因寒潮到來而降溫,甚至出現霜凍,這種現象叫“倒春寒”。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易遭受倒春寒的危害。凍害較輕的只是小麥葉片受害,受凍部位常常是葉尖或葉片的某一段,起初小麥的葉片好像開水燙過一樣,經太陽光照射后便逐漸發黃干枯,但對麥株幼穗分化基本不受影響,仍能正常抽穗和結實;凍害較重的不僅小麥葉片受害,而且分化的小穗也會受到傷害,幼穗生長點不透明,萎縮變形,抽穗出現異常(見圖3),有的年份小麥拔節后遇到降雪及0℃以下低溫天氣對小麥生長發育影響較大,小麥幼穗分化受到嚴重傷害,主要表現小穗呈乳白色,穗軸綠白色,排列松弛、失水萎蔫,小麥生長后期出現不孕粒或不孕小穗(見圖4)。
圖3
圖4
1.春季倒春寒預防。⑴麥田鎮壓。對于生長過旺的麥田,早春鎮壓,抑制小麥生長發育過快,避免小麥過早拔節而降低抗寒性。起身期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適當抑制生長發育,一般畝用15%多效唑30克對水30公斤均勻噴灑,以提高抗寒性,同時抑制小麥第一節間過度伸長,提高小麥的抗倒性。⑵灌水。由于水的熱容量比空氣和土壤熱容量大,因此在早春倒春寒到來之前澆水能使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增多,在發生凝結時放熱,減小地面溫度的變幅。同時,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導熱能力增強,使土壤溫度增高。
2.遭受倒春寒麥田補救措施。⑴追肥澆水。受到早春凍害的小麥要立即追施速效氮肥并進行澆水,氮肥和水分的綜合作用會促進小麥早分蘗、小蘗趕大蘗、提高分蘗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⑵劃鋤增溫。遭受倒春寒的麥田及早中耕劃鋤,疏松土壤,增溫保墑,促進麥苗早長早發,增加分蘗,提高成穗率。⑶葉面噴肥。小麥起身期畝噴噴施磷酸二氫鉀、腐殖酸葉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逆性。葉面噴肥可與防治病蟲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