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詵
(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100144)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是指經濟主體沒有明確政府未來出臺的經濟政策的方向、執行方式和執行強度。2008 年金融危機之后,各國出臺了各項政策以緩和宏觀經濟的波動,但全球經濟仍處于持續低迷的狀態,中國經濟也處在結構性調整的陣痛期。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當前經濟環境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給宏觀經濟和微觀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并給當下經濟環境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致使政府不得不采取相應的政策穩定宏觀經濟的波動。相對來說,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速度更快、未知性更大,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更深,對未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會更加廣泛和長遠。根據Baker 等(2016)構造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描繪出2008 年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圖像,可以看出,該圖像整體為上升趨勢,見圖1。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從微觀層面來看,電子商務的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的誕生使商業銀行的業務面臨競爭和被代替的風險;從中觀層面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銀行業內部競爭更加激烈,銀行以息差為主的盈利空間收窄;從宏觀層面來看,全球性經濟危機和各類社會事件導致經濟政策頻繁改變,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也是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的重要原因[1-2]。
銀行作為金融系統中的重要部分,具有連接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的中介作用,在后疫情時代,銀行貸款更是中小企業維系生存的“救命稻草”。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問題會對整體宏觀經濟環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此情況下,著眼于商業銀行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面臨的問題,分析當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困境,分別從銀行和政府的角度出發,提出相應的建議。
從定義上看,銀行凈息差是凈利息收入與生息資產的比值,反映銀行生息資產的盈利水平,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不少學者指出,隨著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等經濟政策改革深化,商業銀行凈息差呈下降趨勢。商業銀行作為一類特殊的企業,利潤最大化仍是其最主要的經營目標,凈息差收窄勢必會導致其利潤下降。除經濟政策本身的影響外,經濟政策頻繁變動會導致商業銀行經營效率下降[3]。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節政策。一方面降低金融機構的負債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利率優惠等方式增加對實體企業的支持。2019 年下半年起,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呈現下行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過后,政策利率下調,央行貨幣政策預期偏寬松。整體來看,商業銀行面臨凈息差收窄的問題。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對銀行的信貸功能產生影響,進一步影響實體經濟。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商業銀行對風險的預期與承擔水平,從而對信貸業務的投放產生影響。一方面,作為金融媒介,商業銀行出于謹慎性考慮,會嚴格審查信貸資格,提高信貸發放標準,也可能提高貸款利率,給企業造成了外部融資溢價。另一方面,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也影響了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導致信貸業務規??s小[4]。
受經濟增速下行的影響,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部分企業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經營不善的情況,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使企業面臨更加嚴重的外部融資溢價,影響了企業金融化資產的投資收益,導致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銀行會面臨因貸款企業破產倒閉而出現壞賬的情況,同時要響應政策要求,降低不良貸款的認定標準等,這可能會提高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比重,給商業銀行帶來虧損風險。
21 世紀,互聯網科技作用于金融市場,一些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層出不窮,例如第三方支付、眾籌、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金融技術和產品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對傳統金融行為帶來了一定影響。近年來,中國企業逐漸加快了數字化發展步伐。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加快了商業銀行的數字化進程。在后疫情時代,人們需要遵守疫情防護規定,通過數字化更好地滿足商業銀行與顧客、商業銀行之間的業務往來需求[5]。
3.1.1 線下業務數字化轉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商業銀行線下網點的功能被削弱,需要通過接觸辦理的業務量減少。銀行應盡快統一線上與線下業務的辦理流程,消除當前業務辦理中出現的阻礙因素,例如貸款申請、貸款面簽等業務可以進行線上處理。對于投資理財等業務,線上辦理更具優勢。利用線上平臺能夠實時反映理財收益,可以利用大數據構造模型,對預期收益情況進行分析,給予投資者更加廣闊的投資視野。
此外,商業銀行應當加快構建線上網絡,以行業為單位設置規范化的商業銀行間業務平臺,使商業銀行行業內部的業務往來更為快捷和便利。
3.1.2 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
在商業銀行面臨不良貸款占比增加、信貸業務規??s減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利用數字化轉型協助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诋斍敖鹑诳萍嫉陌l展,區塊鏈、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逐漸成熟,商業銀行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完善自己的風險管理機制,例如在征信方面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保證客戶信用記錄的可追溯性和真實性;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數據庫并構建風險模型,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等。
3.1.3 商業銀行管理數字化轉型
除業務數字化轉型外,商業銀行自身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數字化可以及時調整人員結構,加快信息反饋速度,提高內部員工的工作效率,并利用數字化系統作出更加合理的管理決策。
研究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促進了商業銀行的多元化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商業銀行的非息收入受到壓縮,例如國內進出口商貿往來減少,國際結算業務收入出現下滑;與消費相關的業務收入,如信用卡的開戶人數減少。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緊密跟隨政策,推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特定產品和業務,提升社會影響力,展現社會責任感與擔當。積極滿足醫療、公共衛生、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輸出相關產品,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轉好,商業銀行應當順勢而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后的經濟回暖期,在公共衛生、醫療醫藥、交通運輸等行業,積極開展金融活動,把握政策指向。新冠肺炎疫情過后,應在國家的重點發展區域,例如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地區重點布局。
作為金融系統的媒介,商業銀行具有影響金融系統和宏觀經濟的重要作用。政府出臺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時,除了考慮政策自身的效果外,還要考慮政策改變的頻率、方向對商業銀行等重要金融機構的持續影響,盡量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使宏觀調控能夠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