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雪吟
(1.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2.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蜂產品是蜜蜂的產物,按其來源和形成的不同可分為3大類:①蜜蜂的采制物,如蜂蜜、蜂花粉、蜂膠等。②蜜蜂的分泌物,如蜂王漿、蜂毒、蜂蠟等。③蜜蜂自身生長發育各蟲態的軀體,如蜜蜂幼蟲、蜜蜂蛹等[1]。養蜂業的發展對于滿足蜂產品市場需求、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維護生態平衡做出了重要貢獻[2]。專利實力是衡量一個領域科技實力的重要指標,專利的申請發展情況可反映該領域的科研創新能力[3]。為此,本文以蜂產品檢測技術為主題,基于文獻計量學和聚類分類等方法,從發展趨勢、技術分類、區域分布和同族專利分析方面對其歸納匯總分析。
選取Derwent Innovation和incoPat專利數據庫作為主要的文獻數據來源,以“蜂產品”和“檢測”為主題,在“標題、摘要和權利要求書”中檢索,檢索策略為:[TIAB=(Bee product* or honey* or bee pollen or Propolis or royal jelly or Bee venom or Melittin or nectar or pupae or Bee pupa or Drone Pupa or 蜂產品 or蜂蜜or 蜂花粉 or 蜂膠 or 蜂王漿 or 蜂毒 or 蜂蠟 or 花蜜 or 蜜蜂分泌物 or 天然蜜 or 甘露蜜 or 巢蜜 or 壓榨蜜 or 蜂蛹)AND TIABC=(Detection or determination or analys* or test or appraisal or appraise or identify* or authenticate or determin or admeasurement or 檢測 or 測定 or 分析 or 鑒定 or 鑒別)NOT TIABC=(金銀花藥材 or 復方紅衣補血口服液 or 綠原酸 or 金銀花提取液or 原料藥 or 蜂窩結構體 or 蜜罐技術 or 社會工程學 or蜜罐 or 脫硝催化劑 or 蜜蜂養殖)] AND (IPC=GO1 or C12 or G06 or G07)。分析方法上,采用專利文獻計量和聚類分類,并運用引證分析、同族專利分析和專利維持年度分析等方法篩選核心專利,進一步開展分析解讀,挖掘核心技術。從專利申請到專利公開有18個月的滯后期,使得大量專利還處于未公開狀態,所以2020年6月以及之后的數據僅供參考[4]。
蜂產品檢測技術開始于1973年,默克公司在德國申請了第一件關于蜂蜜、血液或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檢測的專利,申請號為GB7339282,公開號為GB1395306A。
1973年至今蜂產品檢測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發現,在2002年之前技術發展較為緩慢。2003—2017年申請量呈增長趨勢。在2017年達到高峰,一年申請100件專利。2018年至今發展穩定。

圖1 蜂產品檢測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圖
由圖2可見,蜂產品檢測專利數據主要來自于中國,一共有614件專利,全球占比81%。其次是韓國(36件)、俄羅斯(22件)和烏克蘭(16件)。由圖3和圖4中國專利的專利類別可見,授權發明專利占的比例不大,在1/4左右,且大多是科研單位及院校發表的專利。

圖2 全球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圖

圖3 中國專利類型分別圖

圖4 中國申請人類型分析圖
對專利的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進行統計,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專利技術分析圖
從專利申請數量上發現,有關于蜂產品中藥物、抗生素、糖類和甜菜堿含量檢測的研究最多,涉及光譜、色譜、離子交換、電化學分析等方法(G01N30/00、G01N33/00、G01N21/00)。其次是不同種類的蜂產品分析鑒定,涉及單克隆抗體制備或核酸檢測(C12Q1/68、C07K16/00)的研究。
在專利申請人方面,主要的專利申請人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以及北京望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如圖6所示。

圖6 申請量前10位的申請機構圖
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方向較為全面,幾乎涉及了全部蜂產品檢測的相關領域。浙江大學研究方向主要為蜂王漿和蜂膠產品的檢測。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蜂蜜的品質鑒定與研究。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蜂蜜中摻假物質的檢測與不同蜂蜜類別的區別鑒定。北京望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在檢測試劑盒的研發。
同族數量指至少有一個相同的優先權,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以及地區間專利組織多次申請、多次公布或批準的內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組專利文獻。同族專利數的高低可以用來評估專利的質量和影響力。由表1可知,同族專利≥12的2個專利分別來自默克公司和SG Isotech d.o.o.公司。其中GB7339282公開了一種關于蜂蜜、血液或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檢測方法,默克公司在14個國家申請了專利,但主要申請時間都在1974年到1980年,目前已經過了保護期。塞爾維亞的SG Isotech d.o.o.公司申請的專利SI200831953公開了了一種利用同位素檢測蜂蜜中醇類或可發酵糖的含量的方法,SG Isotech d.o.o.公司就該技術在10個國家都申請了專利。

表1 高同族專利分析表
通過專利文獻計量學分析,為提高蜂產品檢測技術的競爭力,在專利布局上提出以下建議:①保證專利申請量的同時,提高專利質量,重點關注專利引用次數、專利授權等指標,增加核心或高影響力專利的數量,提高自主知識產權質量,提升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和綜合競爭力[5]。②在關注國內市場的同時,對于核心的專利技術,加強在其他國家和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提高潛在市場的影響和市場占有率,保護自身利益。③加強產學研的合作,在專利申請人方面,主要申請人為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議加強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的聯系,構建專利聯盟,共享資源,降低投入成本及開發風險,提高創新能力。④有效利用現有專利,緊密跟蹤國內外相關技術的動向,監測核心專利的法律狀態,合理利用失效專利,避免重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