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建設的高素質人才,至2019年,我國在校大學生已近4000萬,其體質健康不僅關系著自身的全面發展,更關系著我國的未來建設與發展,因此關注每一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是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提供保障。
據2010-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我國大學生體質堪憂,身體素質繼續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在爆發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大學生甚至在很多指標上還不如中學生。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也牽動著我國政府和國人的心。一方面,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旨在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政策與計劃,如2014年7月教育部頒布印發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新標準》,旨在建立與健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評價的機制,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全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并提出到203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秀達標率達25%以上;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的大量運用,現代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也在沖擊著大學生。視頻類久坐、教育類久坐,文化類久坐,社交類久坐等各種久坐不動的行為在改變著以往的生活方式,使大學生缺乏運動。時隔5年,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是什么樣的?這幾年呈現一種什么樣的特征或出現什么樣的新情況?本文試圖以湖南省某高校近三年學生體質測試結果來了解目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并與2014年全國大學生體質成績均值相對比,探討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以期為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和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提供依據。
2017-2019年湖南省某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
(1)文獻資料法。根據本研究需要閱讀本研究相關的體質方面的書籍,有關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的政策文件等,查閱大量與大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的學術期刊和優秀碩、博士論文,為本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體質測試法。根據《新標準》中的相關規定要求和測試指標,使用統一的測試儀器,采用統一的測試方法測試大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50m跑、坐位體前屈、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
(3)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 18.0、Excel進行統計分析。下文所用數據中,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各年份變量之間的差異,p>0.05即表明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則為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則為兩組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4)比較分析法。將某高校學生體質測試結果與2014年全國體測數據進行比較,了解學生體質變化情況及出現的新特征。
從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體質測試平均成績處在及格水平,男生體測成績先上升后下降,2019年呈現下滑趨勢,且平均成績低于2017年。女生體質測試平均成績先下降后上揚,2019年與2017年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說明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這與浙江某大學研究結果一致。
表1 2017-2019年學生體質測試平均成績描述(±S)
表1 2017-2019年學生體質測試平均成績描述(±S)
男生 N 女生 N 2017 年 64.9±7.55 3529 68.43±9.00 6043 2018 年 65.42±8.58 3097 67.14±9.70 5277 2019 年 63.37±8.90 4717 68.36±9.06 6221
身體形態就是身體的外部形狀和特征。身高、體重是反映大學生身體形態最直接、最簡易的指標,從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男生的身高基本沒有變化,各年份之間差異不具顯著性。女大學生身高先略微上升再下降,2019年比2018年下降0.43cm,具有顯著性差異。從表4可看出,男女大學生身高均略低于全國大學生身高均值。男生體重先降后升,差異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女大學生體重先降后升,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女生肥胖百分比2017年為2.2%,2018年為2.0%,2019年為2.7%。男女大學生體重均略高于全國大學生體重均值,肥胖率均低于全國成人水平,說明大學生身體形態都基本正常,但也要警惕肥胖率增長的趨勢。
表2 2017-2019年大學生身體形態相關指標描述(±S)
表2 2017-2019年大學生身體形態相關指標描述(±S)
性別 年份 N 身高 體重 正常百分比 肥胖百分比男 2017年 3529 171.79±6.18 64.66±10.66 75.5% 5.0%2018 年 3097 171.72±6.67 63.69±10.74 73.3% 5.1%2019 年 4717 172.08±6.30 65.44±12.01 68.4% 7.1%女 2017年 6043 159.72±5.58 54.01±7.77 85.1% 2.2%2018 年 5277 159.89±5.77 53.08±7.81 84.2% 2.0%2019 年 6221 159.45±6.17 53.69±8.41 81.9% 2.7%
表3 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成績描述(±S)
表3 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成績描述(±S)
?
表4 與2014年全國均值比較(±S)
表4 與2014年全國均值比較(±S)
項目 性別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14年全國均值身高 男 171.8 171.7 172.1 172.4女159.7 159.9 159.5 160.2體重 男 64.7 63.7 65.4 63.5女54 53.1 53.7 52.4肺活量 男 3718 3947.2 3595.5 3924.6女2489.4 2501.6 2414.6 2574 50m男7.87.97.87.6女9.7 9.9 9.7 9.6立定跳遠 男 209.3 206.2 209.8 222.5女156.8 157 159.6 165.5 1分鐘仰臥起坐 女 28.6 28.7 28.8 30.1
肺活量是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機能活動量,它反映了一個人獲取氧氣的能力,肺活量大的人身體供氧能力更強,顯示一個人的心肺功能,也是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
從表3、表4可以看出男生肺活量近三年先升后降,各年份之間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從表4可看出,除2018年肺活量略高于全國均值以外,其他年份均低于全國均值。女大學生肺活量也是呈現先升后降趨勢,其中2017年與2018年沒有顯著性差異,2019年與2017年、2018年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女大學生肺活量各年份均值均低于全國均值,說明女大學生肺活量呈現下降趨勢。以上說明大學生心肺機能仍處于較低水平。據前面分析,大學生身高體重基本正常,除了遺傳因素外,肺活量下降可能主要是與大學生缺乏身體鍛煉、久坐不動有關。
大學生身體素質主要從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和靈敏5個方面進行考察。
(1)50m。50m是測評位移速度和腿部爆發力與反應能力的身體素質指標,也是身體運動能力的一種綜合素質。從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50m成績先降后升。2018年較2017年,2019年較2018年兩者都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7年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從表4可看出,各年份成績均值均高于全國均值。女大學生50m跑成績也是出現先降后升的趨勢。各年份間均具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各年份均值均高于全國均值,說明大學生速度素質處于較低水平,但也有回升的趨勢;
(2)1000/800m跑。1000m和800m跑是反映學生耐力素質的基本指標。耐力素質體現了人體特別是肌肉耐力、心肺耐力等的情況,反映人體長時間持續工作的能力。從表3可以看出,男生1000m成績先升后降。2018年較2017年,2019年較2018年,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7年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從表4可看出,各年份成績均好于全國均值。女大學生800m成績先降后升。2019年較2018年、2017年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且各年份成績均好于全國均值,有學者從1985-2014年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進行縱向分析,反映大學生耐力素質在30年來下降幅度最大。而此結果說明大學生耐力素質現在開始出現回升;
(3)引體向上/一分鐘仰臥起坐。《新標準》測試力量素質指標包括男生引體向上和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從表3可以看出男生引體向上個數先上升后下降。2018年較2017年,2019年較2018年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7年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且男生引體向上的標準差比較大,說明男生力量素質個體差異比較大。從表4可看出,除2018年高于全國均值以外,其他各年份均低于全國均值。女生仰臥起坐一直處于較平穩趨勢,各年份都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且各年份均低于全國均值。說明大學生的力量素質一直沒有得到大的提高,仍然比較薄弱;
(4)立定跳遠。立定跳遠是主要用于測試學生下肢爆發力的項目,爆發力的大小與肌肉力量有很大的關系。立定跳遠也是速度和力量的結合,它集中反映了下肢、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柔韌和全身的協調性。從表3可以看出,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先降后升。2018年較2017年,2019年較2018年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7年但是不具顯著性差異。女生立定跳遠成績處于上升趨勢。2018年較2017年差異不具顯著性。2019年較2018年、2017年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但是從表4中可看出,男女生立定跳遠平均成績均低于全國均值水平,說明大學生的下肢爆發力仍然處于弱勢,但有回升趨勢;
(5)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是測試學生柔韌性的一個指標,它主要反映下肢及腰腹部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以及關節的靈活性。從表3可以看出,男生坐位體前屈呈下降趨勢。2018年較2017年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8年不具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7年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從表4可看出,坐位體前屈除2017年高于全國均值,2018年、2019年成績均低于全國均值,說明男生柔韌素質在下降。女生坐位體前屈也呈現下降趨勢。2018年較2017年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8不具顯著性差異。2019年較2017年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女大學生柔韌素質在持續下降。雖然各年份均值均高于全國均值,但是已經呈現下降趨勢,應引起注意。
(1)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處于及格水平,且多項身體素質低于2014年全國均值水平,說明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明顯,其體質狀況仍然不容樂觀;
(2)大學生心肺機能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表現在肺活量均值較低,低于2014年全國均值水平,而且還呈現繼續下降趨勢;
(3)大學生力量素質最為薄弱,反映在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一分鐘仰臥起坐均低于2014年全國均值水平,且男大學生引體向上呈現繼續下滑趨勢,女大學生則呈現上升趨勢。大學生速度素質處于較低水平,反映在50m成績均低于2014年全國均值,但也有回升的趨勢。男生1000m成績優于全國,但開始呈現下滑趨勢,需引起注意。女生800m成績均值優于全國均值,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女大學生耐力素質在提升。大學生柔韌素質優于其它方面的素質,均高于2014年全國均值,但男女生該方面的素質都處于下降趨勢,需引起重視。
(1)學校體育在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學階段為成年早期,此階段被認為是健康的探索階段,在此階段建立的生活方式與習慣通常會持續到以后的生活中,并決定著人的長期健康狀況。而大學體育教學是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認知、養成好的健康行為,提高運動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可是當前體質健康檢測與大學體育教學出現脫節現象,過分追求體育鍛煉形式的多樣化,而忽視了對學生體能的訓練。學校應適當調整體育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增加學生體質健康的鍛煉內容,特別是力量、速度素質等內容,并著力構建大學體育與健康相結合的健康課程體系。
“運動不足”是當前學術界公認的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調查也表明,“運動參與”對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貢獻最大。因此促進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目標。現在大學體育課程設置一般是每周一次體育課,遠遠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因此學校體育應該改變體育教學評價機制,使課上與課外鍛煉都納入評分體系,從考試制度上促進大學生課后自覺進行鍛煉。另外學校應營造積極的體育校園文化氛圍,倡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受益終身。
(2)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需要多個部門的協作。
體質健康的多維度也決定了體質健康影響因素的多元化,除了個人行為因素以外,體質健康還受營養、衛生、醫療、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要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并不是學校體育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和網絡媒體等利益相關群體協調一切社會有利資源,從多個角度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體質健康干預。如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連接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建立大學生健康智慧庫,形成以運動處方、健康膳食、壓力管理、運動損傷與處理等為重點的知識體系,幫助大學生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體質健康水平,這些都需要學校、醫療、網絡平臺、膳食服務等相關部門的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