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菁
在少鵬的作品展上,一個朋友發言說到了否定之否定。我一聽就特別注意,因為我也關心這個問題。曉楓講到看少鵬畫寫生,已經畫得蠻好的效果而轉眼又給涂掉了。曉楓認為少鵬正是因為有這樣否定自己的氣度,才能使他的畫具有了超越一般性的優秀。我也是這樣認為。少鵬畫畫總有出其不意的作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他的反復折騰是出了名的狠,有時候畫到后面已經與最初的想法相去很遠,但這樣的大開大合、大破大立讓他的路子走得更厚實、更隨心、更有進取性。
世上有千千萬萬的畫家,每一個畫家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修修改改,反反復復,變過來變過去,都是常態。但總體來看有那么幾種情況。第一種類型:畫家創作或寫生,一般的做法會先畫草圖,有個構圖規劃,試探著畫幾種方案,推敲各種具體的細節,等各方面都周全了,把畫面中所有預想到的問題都基本解決了,達到想要表現的要求,心中基本有數之后再放大上正稿,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有序地深入下去,最終完成一幅作品。這樣的做法是把否定放在草圖階段了,到了正稿的時候基本就沒有大的起伏了。大多數的畫家都會采用這類做法,雖然會有小的差異,主體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一直以來,這也是我們美術類教學培養的主流方式。這個類型的創作和寫生方式總體說起來是比較常規、正統、穩重和有效的做法。不管怎么樣,倒也培養了很多好畫家。
第二類的方式是不畫草圖,直接上正稿,上大畫布,一切都在正稿上解決。畫家要面對未知的狀況,要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面對畫布隨機應變,見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筆筆相隨,按俞曉夫老師的說法:“腳踩巴蕉皮,滑到哪算哪兒。”這對很多畫家來說是不太好操作和駕馭的方式。這樣的做法我想不會是很受歡迎的做法,少數的畫家會這樣做。
由于沒有前期的準備,沒有草圖上的試錯和推敲,以及各方面的調試和試驗,在畫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不確定的狀況,這是個具有挑戰的方式,不利中有益處,挑戰中有機遇。把在草圖上要做的事放到正稿上解決,必然會在畫布上帶來大量的碰撞和反復,這就是我們稱為否定的涵意。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在對比中作選擇,在混亂中求秩序,在不確定中做判斷。做不好就否,做好了就定了。
否定的另外一個層面的涵意是把原來的好東西舍棄掉,而不是小修小補。不是為了一般的正確,而是為了更精彩。精彩是帶有缺點的優秀,而不是沒有缺點的完美。敢于把好東西覆蓋掉這要有過人的大氣度,大自信。是求更新、更好、更優的結果,是自己對自己的高要求,所以叫自我否定。反復的,多次的,不計得失的求索,這就是否定之否定。
我們也知道,畫畫的人心中的那個“好”,那個理想中的高度不是隨隨便便說來就來的東西,它是通過畫家不間斷地實踐,無數次地探索才有可能偶然顯現的一次閃光。我敢打賭,畫畫的人一輩子碰不到幾次能讓自己高興幾天的神來之筆。所以,一個畫家敢于把如此難以獲得的寶貝給覆蓋掉,重新推倒而重建,這是需要膽量,而且要有殘忍貪婪的心態才下得去手。
之前的不是不好,是想要未來的那個更好。所以說,否定的不是缺點,否定的很可能是優點。一般人不會理解,畫畫的人都能有體會。
這第三種情況呢,是有的畫家喜歡回畫室改畫,在外面寫生好的畫,前幾天,前段時間,前兩年還很滿意的畫,不知為什么現在看起來又不太舒服了。有時候能知道是哪兒不舒服,有時候也不知道為啥不舒服,那也得改,動靜太大的時候會蓋了重來,這是回家否,緩期執行。而我就屬于這第三種畫家。但也能用第二類型的方式畫畫,反正就是喜歡反復折騰,亂中取勝。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毛病,只覺得這樣畫畫自由了許多,現在是一見到那四平八穩的畫,那種干干凈凈的畫就不喜歡,覺得特累人。只要讓人看著累的畫就一定不是好畫。
畫畫的時候總愛把畫弄得混亂一點,缺點多一點,臟一點,松一點,很多新想法就會冒出來了。一畫不出東西了,畫不出來有意思的東西了就要警惕了,太求完整了就要動用否定的手段,把自己認為還可以的部分破一破,才有繼續畫下去的動力。破了建,建了再破,破掉的不一定就差,新建的不一定就好,但只要你內心指引著要下手破,那就順應著往前走沒有錯。錯錯得對是真理,破了一定會有生機,否了才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