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鳳 摘編
龐加萊于1854年出生在法國的南錫,他的祖父當年在拿破侖的手下當軍醫。龐加萊的父親也是一名醫生,還是南錫大學醫學院的教授。龐加萊的母親是個善良、才華出眾的女性,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龐加萊在家里的唯一娛樂就是閱讀。他的記憶力超強,他一旦讀過一本書,就會終生都記得它。據說這叫視覺記憶或者空間記憶,歐拉也有這種記憶能力。不過龐加萊的視力非常差,這或許是他記憶力好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在上課的時候根本看不清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東西,所以只能靠聽,聽到多少都能記住。
龐加萊自己曾經說過:數學家都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的。龐加萊跟很多數學家一樣,總是處在一種心不在焉的狀態中,隨時都有可能無視眼前的一切,然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無法自拔。他從小學的時候就喜歡數學,而且他有一個癖好:他在思考數學的時候,總是不停地踱步,而且他要等一切都想好以后才會寫下來。
1873年,龐加萊考入了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據說考試的時候,主考人聽說了龐加萊的名聲,特地單獨給他設計了一套比較難的考題,但是龐加萊還是很快就做出來了。
龐加萊的創作時期是從1878年他寫博士論文開始的,一直到他1912年去世為止。在數論中,他以幾何形式重新建立了雙二次形式的高斯理論。1885年,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設立“N體問題”獎,引發了龐加萊研究天體力學的興趣。他首先解決了三體問題的周期解的問題,然后繼續深入研究,最終的成果給“Ⅳ體問題”的解決以及動力系統的研究帶來巨大而無比深刻的影響。在34年的時間里,他一共寫了500多篇關于新數學的文章,另外還有30多部包括數理物理學、理論物理學和理論天文學的著作,這還不包括他的哲學名著和一些通俗文章。(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