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能力,如何高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如今學校教育的重大使命之一。對于語文學科而言,無論在語文教學還是語文各級考試中,閱讀都占據相當的比重,所以,如何通過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就成了每個語文老師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筆者發現,群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思維能力;培養提升
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
就語文學科而言,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對語文教學中思維的重要性早就作了如下闡述:“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笨梢?,語文老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并將思維能力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初中語文新課標中也提到:“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p>
那么,占據語文學習半壁江山的閱讀理解,必然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礎的學習技能,更是學生篩選搜集處理信息、認識感知世界、發展提升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然而在中考的升學壓力下,多年來,思維在教學中成了“戴了鐐銬的舞蹈”。從學生層面上來講,為了應試教育“大一統”的局面,在閱讀訓練時,僵化思想認識,忽視思維品質的養成和情感態度的發展,只重視思維方法的訓練,甚至只談答題技巧而忽視表達,出現了教學“應試化”的局面。從教師層面看,一些老師只會按照教參或網上的教案照本宣科,以灌輸為己任,缺乏對文本的自我解讀能力。很多老師在閱讀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單個文本解析,而缺乏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訓練意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知道要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向何方,形成了解讀“教參化”的現象。這些不僅禁錮了學生思維的拓展,更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縱深。所以,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真正讀懂文本,并在閱讀中形成思考、發現、領悟、應用、創新的體系,勢在必行。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以議題學習為任務驅動,通過“1+x”多文本的比、對、讀、議,實現問題解決和意義建構的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教學包括“議題”“文本”“行為”“方法”“能力”等要素,具有“議題引領”“多文本閱讀”和“意義建構”三大特征,擁有獨特的教學基本規程,更具有著單篇閱讀所不能企及的教學效果。
一、“1+x”群文閱讀的多篇目,提升了學生閱讀速度,從而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敏度
2014年,華東師范大學舉行了首屆語文教育論壇——“百年語文的回顧與展望”。在這次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就語文高考命題做了詳細的分析和展望,他指出,語文高考命題可能發生“六大變化”,其中之一就是將來會有意識地考查學生平時的閱讀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以及閱讀品位。與此同時,也要有意識地考查閱讀速度。他還預測,未來的語文高考閱讀材料的量會大大增加,如果沒有比較強的閱讀速度與閱讀能力,很多學生可能會出現根本完不成高考語文試卷的情況。
群文閱讀所訓練的略讀、速讀、跳讀等提升閱讀速度的方法,恰恰能夠讓學生不斷嘗試在40分鐘的時間里讀完三篇、五篇甚至更多的文章。這種以一定速度來閱讀的要求,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力,更有效地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敏度。
二、“1+x”群文閱讀的文本呈現形式,更利于訓練學生快速篩選有效信息的思維能力
怎么理解真實的閱讀材料?一是完整的,二是多種呈現方式的,三是復雜的。
教材里的文章,雖然往往經過刪減,但結構相對簡單,內容相對完整,基本都屬于連續性文本。而在這個海量閱讀的時代,我們更多的會遇見那些呈現方式復雜多元,內容跳躍,穿插倒敘、插敘,結構呈網絡狀的非連續性文本。
群文閱讀,強調對真實的閱讀材料的模擬,它會在文本組合上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多接觸真實而多元的文本,包括像說明書、調查表、網絡跟帖等非連續性文本,但群文絕不是多個文本的雜亂堆砌或簡單疊加,而是將具有某種關聯的多個文本,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形成由議題統領的閱讀整體。然后以真實、實用的閱讀策略來幫助學生篩選整合散亂無序的信息。
三、“1+x”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有意識的總結反思又有助于學生立體地建構知識體系
在單篇文本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一,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與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和方法聯系起來;第二,要使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第三,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遷移到其他情境、文本,甚至是現實生活中去。但是,我們課內完成的往往是第一點,二三兩點的落實情況堪憂。
但在“1+x”群文閱讀的教學中,老師可以依憑“多文本”的獨特優勢,在開放的閱讀環境中,通過對“1”的講解引領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并激勵學生對知識和方法進行應用遷移,自主完成對“x”的閱讀。這種對知識和方法的應用遷移,有利于學生將課堂上的所得變成真正的能力,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拓展了閱讀視野,培養了閱讀思維,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加上群文閱讀教學,往往需要學生在多文本之間進行求同存異的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所以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答題技巧和思維方法等,進行及時有效的總結反思,幫助學生立體地建構學科知識體系。
四、“1+x”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
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是學生思維靈活性的體現,而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又是學生獨創性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教材里單篇文本的教學,往往缺乏對于學生思維靈活性和獨創性培養。課文中的學習內容往往止于課堂,學生們往往習慣于尋找正確答案,而缺乏對文本的獨特解讀,更難于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或應試表達中去,以致學生在學習中的遷移能力難以有效提高。
但在“1+x”群文閱讀教學,致力于打造具備探究性、討論性及思考性的課堂,在議題引領下,用“1”來帶動“x”,通過文章的結構化組合以引發對學生思辨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從而使他們感受到體驗、思考、發現的樂趣。所以群文閱讀非常需要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1+x”群文閱讀教學“比、對、讀、議、整”五種基本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建構特定類型文本的基本閱讀方法,從而提升他們語文閱讀必要的思維能力
“比”即比較,是對多文本言語內容或形式同和異的比較、辨識和篩選。
“對”即將議題帶來的籠統認識與多文本中相對應的語言文字材料相對照,以獲得相應的理解、體驗和感悟。
“讀”是根據閱讀目的和文本特質,有意識地采用相應DE 閱讀方法。
“議”就是在“比、對、讀”基礎上對議題設計的人、事、物、理進行主觀評判和反思,形成尊重學生個體認識差異的知與行成果。
“整”即是整合,是在“比、對、讀、議”基礎上的成果統整,在此基礎上,才能最終實現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建構。
“群文閱讀”不單需要讓學生獲取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感受,還需要克服閱讀價值追求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形而下”弊端——適時引導學生“舉三反一”,從文本的群像中抽象歸納,形成緣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閱讀思維理路和方法,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語文的閱讀教學實踐中,嘗試多上上群文課,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有百利而無一弊。
參考文獻
[1]胡峻嶺.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2]胡瑋瑋.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3]邵水潮,趙陽.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價值與問題反思[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7).
[4]于澤元,袁伶逸.群文閱讀的內涵、精髓與核心價值[J].基礎教育課程,2016(11).
[5]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6]樹人教育研究院.群文閱讀起步走教學設計集(初中)[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6.
[7]樹人教育研究院.群文閱讀語文新課程1+x讀本[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何林鮮,女,1982年生,四川綿陽人,哲學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