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本書閱讀”位列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之首,對高中語文教師和學生來說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在有效的閱讀中豐富學生人文素養的積淀,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是以長篇節選為導引開啟整本書閱讀,二是以多遍閱讀的方式推進閱讀的深度,三是在整本書閱讀中培養學生個性化解讀,既能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能力,又能提高其人文素養和生命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能力;深度;個性化解讀
“學習任務群”,是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重構高中語文課程系統的最新的形式,而“整本書閱讀”則位列任務群之首。這是語文教學閱讀本質的一種召喚、一種回歸,但對高中語文教師和學生來說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
眾所周知,在當前的碎片時代,整本書閱讀已為廣大學生所摒棄,人們變得十分功利和浮躁,無法安下心來開卷靜讀??墒?,現代人的人文素養的積淀,需要足夠的底蘊涵泳。長期的碎片化、零散的、切割的、無章的閱讀狀態無法給予足夠的人文情感的澆灌,無法從中汲取足夠的養分。
我們知道,在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并學會在閱讀中涵泳生命和情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責任做好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引導,在有效的閱讀中豐富學生人文素養的積淀,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以長篇節選為導引開啟整本書閱讀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的,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創設條件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在具體的閱讀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并從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啟整本書的閱讀,并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而是要創設閱讀環境,因勢利導。教材中出現的長篇作品節選,其價值的一個方面就是引導學生關注原著,經由節選文字的閱讀來導引走進整本書閱讀。如學習《寶玉挨打》等可以直接開啟《紅樓夢》的閱讀,讓學生在思想上做好充分閱讀準備,以課文共享、問題導引來推動整本書的閱讀。
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由節選文字的閱讀導引走進整本書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呢?可以肯定,課本所選的長篇節選都是可讀性強、內容深刻、表現手法較獨特、欣賞價值較高的作品,這些篇目能夠激發高中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可以以課本中長篇節選為導引,創設閱讀環境,設置問題和懸念,給學生以方法、鑰匙,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和濃郁的閱讀興趣,主動找到原著來進行閱讀。在原著整本書的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
限于篇幅,高中語文課本中只能選用經典長篇中一些章節,但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加以引導,讓學生意識到,經典理應完整地了解和掌握,萬萬不可斷章取義,要讓它完整地呈現。學生愿意主動整本閱讀,才能更主動地獲取完整的知識。把整個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和閱讀品質,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讀書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其閱讀質量。
二、以多遍閱讀的方式推進閱讀的深度
培根說:“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闭\然,啟動整本書閱讀模式,要經歷多種閱讀形式,如瀏覽、泛讀、精讀和研讀等。在閱讀中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提高修養,漸趨臻境。優秀的書籍、著作都具有人文性、典范性,文質俱佳,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有利于正面引導學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所以,進行整本書閱讀不能淺嘗輒止,要明確教育學生,經典的作品不妨多讀幾遍。
第一遍閱讀往往停留在了解大致內容,這是最基本的入門,略窺門徑。第二遍閱讀,就可以把握語言章節結構了,小說往往可以從人物、情節和環境三要素入手,分析主題與人物性格、環境情節的關系;散文則可以注意把握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之美等。第三遍閱讀,可以游刃有余地透過文章表象,深入品析文章、著作的深層意蘊?!袄頃o要處”,這是金圣嘆的讀書所得。而我們則需要讓學生靜下心來,對文章中那些妙絕巔毫、意蘊深遠的部分細細把玩,品出個中滋味。這個時候學生還需要老師的方法指引,帶著問題充分地投入,全身心地參與,深入體會其精要,同時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加以演繹、推理或深化。
第一遍是粗淺閱讀。第二遍是分析綜合,是對文章深一層認識,鍛煉思維邏輯性。第三遍是批判性閱讀,從內容到表現形式,評價欣賞,挖掘內涵,提示意義,對培養學生獨立性閱讀有很大作用,即從整本書閱讀中培養語言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三種能力。在三種閱讀對內容吸收后,再進行創造性閱讀。整本書多遍閱讀的嘗試,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最終積極調動學生的內在理解力和創造力。教師要有意識地在多讀基礎上診斷學生閱讀中的理解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研讀活動,推進學生閱讀的深度。
三、在整本書閱讀中培養學生個性化解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對一本書的閱讀,雖然也需要把握或理解創作者自身的意圖,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主地參與,個性化地解讀。每一學生的興趣、愛好、閱讀習慣是不一樣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過多干預學生對著作的理解,不能強加自己的思想,比如,“作者的立意、文章的主題思想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這樣的教學是要不得的,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否定了學生的個性化、創造性的解讀。
天馬行空的、不加束縛的個性化閱讀是培養學習整本書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但如何使閱讀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則要求教師進行必要的科學的引導。比如,我引導學生閱讀余秋雨的著作,通過對他系列散文的梳理,讓學生來打開自己的認知之門、情感之門,從而解讀其散文中的文化內涵。
有的學生認為余秋雨的散文是文化散文,他是以作家的目光、學者的眼界來考量歷史風物、評析人文價值的;有的學生則認為余秋雨的散文往往是從情感敘述中輕易轉變為理性的評估,或從自然山水風物轉移到歷史高度的理性評估,在許多情況下甚至融合了情感和理性的觀點……有學生在讀書筆記中寫道:“閱讀余秋雨的散文,我似乎看到作者所描述的景觀或形象中,參與了作者主體的精神建構,比如‘風沙‘牌坊‘廟宇‘字匾‘村落……《千年一嘆》中月光下的沙漠,《文化苦旅》中的風雨天一閣或洞庭一角,《鄉關何處》中散落在河姆渡的點點陶瓷碎片等,這些景觀和物品一直在作家的個人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和作家獨特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一個偉大的聯想。這與一般作者在隨意地行走或粗略瞥見的風景草圖是非常不同的,行走的每一步都打上余秋雨獨特的烙印?!蓖ㄟ^這樣的解讀和體味之后,學生們必然對作家獨特的語言文字充滿熱愛,這樣的閱讀才體現著學生獨特的視角。
人是有情感的,正是因為有了情感,生命才有意義。培養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提高閱讀質量,可以豐富人的情感,讓心靈變得滋潤細膩、纖巧玲瓏,更易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價值和尊嚴。它既能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能力,又能使學生在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人格等方面和諧發展,提高其人文素養和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欣歆.培養真正的閱讀者——整本書閱讀之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李煜暉.探索和發現的旅程——整本書閱讀之專題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3]吳欣歆.高中經典閱讀教學現場[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4]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梁衡.讀經典,收獲的不僅是糧食,更是種子[N]北京日報,2015-03-30.
作者簡介:蔡贊生,1976年生,廣東陸豐人,本科畢業,高中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寫作教學、詩歌教學、整本書閱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