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精髓,蘊含著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透過古詩詞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徜徉于古詩詞中的愜意,接受古詩詞意境與情感的熏陶。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量,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也能夠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本文立足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價值,結合初中生語文學習需求以及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等現狀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力求能夠有效地的解決其中問題,推動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前言
初中語文學科不僅承擔著學生語文知識傳授的任務,而且承擔著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任務,古詩詞教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展現的最佳渠道之一,其教育價值不容忽視。借助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量,還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內容,比如歷史知識、地理知識、政治經濟知識等,可以說古詩詞包羅萬象,對于學生大語文學習觀的形成也能夠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價值分析
首先,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分析,借助古詩詞教學能夠引領學生深入體驗我國傳統文化,在古詩詞閱讀教學以及古詩詞拓展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更多形式的詩詞,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其次,從課堂教學角度分析,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接觸古典文化的窗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古詩詞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拓展閱讀安排就能夠清晰地了解古詩詞的重要作用。
第三,從學生發展角度分析,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還需要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和延伸;而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本身就包含著知識拓展的過程,比如詩詞寫作背景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延伸作者所處朝代發生的一些歷史事件;從每一句詩詞中也能夠引申出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等等。這些知識在無形中擴充了學生的知識積累量,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發展也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從上述幾方面分析,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能夠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而言,要深刻認識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價值,結合古詩詞教學特征制訂多樣化的古詩詞教學策略,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
(一)巧借誦讀,感悟詩詞內涵
古詩詞文化的內涵與精神所在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的領悟與體會,兩者缺一不可。古詩詞含義的理解與內涵的領悟離不開誦讀,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的第一步要充分地關注誦讀的重要性。從課前預習開始下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感受詩詞的內涵。
初中階段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與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從預習階段開始,通過誦讀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感受不同詩詞形式的不同特點和內涵。
比如《觀滄海》一文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借助微課制作了生動形象的預習課件,在課件中展示了一些優秀的詩歌誦讀的范例和模板,還可以將自己的范讀加入到預習課件中;然后借助語文教學輔助軟件,通過人機對讀或者一些拼音跟讀軟件,激發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預習誦讀是基礎,也是學生了解詩詞的開端;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誦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通過預習初讀學習詩詞中的生字詞、語句等;帶著問題進入閱讀的過程,在課堂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詞的內涵;然后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感受詩詞的情感,與作者達成思想上的共鳴,使得詩詞的學習效果達成升華。
(二)多樣古詩詞教學,延伸課堂內涵
1.文史結合,感受詩詞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詩詞文化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教學價值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詩詞相關的知識,而且在于傳承我國傳統文化。詩詞是文學中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其通過節奏感、韻律感非常強的一些語言反映寫作時的生活、社會背景等,通過抒情的方式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
古詩詞根據創作方式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流派,如溫庭筠的花間派,李清照的婉約派,蘇軾、辛棄疾、陸游的豪放派,不同的詩詞流派展現的內涵不同,蘊含的情感也非常豐富;更有詩仙詩圣之稱的李白、杜甫,李白的風流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陸游的豪放不羈……在詩詞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文史結合的方式,從詩詞寫作的背景入手,將歷史知識融入詩詞的學習中,一方面增加課堂的內涵和容量,另一方面通過文史結合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詩詞創作的背景與其中蘊含的情感,讓古詩詞的學習更有意義。
同樣以《觀滄海》為例,這首詩歌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所作,詩歌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同時也飽含著作者心懷天下的進取精神,氣勢磅礴、蒼涼悲壯……從這些背景入手,將相關的歷史知識融入詩歌背景中,曹操遠征烏桓得勝回歸時所作的,通過對周邊景色的描寫,抒發自己統一的期望……在了解詩歌背景的過程中,教師同樣通過現代教育技術以多媒體課堂的形式用幾分鐘的時間通過一些影視劇資料和歷史資料激發學生對詩詞了解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后結合課前反復誦讀預習的了解,開展接下來的文史結合詩詞課堂。
2.多樣課堂,領略詩詞魅力
在上述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以先學后教的方式,采用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古詩詞課堂主人。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工具和軟件,查詢相關的資料;借助學習輔助工具對詩詞中的生字詞、語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合作學習的收獲和心得。從基礎知識到情感等,每一個階段的分享都是學生再次感受詩詞內涵的過程;在學生分享結束之后,教師還要結合學生學習的疏漏之處進行系統的詩詞內容的串聯,查漏補缺,提高翻轉課堂的效果。
(三)豐富古詩詞活動,提高學生素養
初中階段的古詩詞活動相比小學階段來講形式更加豐富,內容也更加多樣化。比如“傳統文化入校園”活動,首先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初選,通過不同形式的詩詞展示,在班級內選擇優勝者;然后班級優勝者參與學校的傳統文化活動,選出年級優勝者……在一層層的比賽過程中,展現出很多對詩詞文化興趣濃厚的學生,他們或者采用朗誦、或者詩配樂、或者舞蹈與詩詞融合多才多藝,不僅展現了自己的才藝,而且通過不同的詩詞展示方式,表達了自己對于詩歌的理解。比如詩配樂的方式,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配上了古箏曲,邊彈奏邊朗誦;這就需要學生有非常強的文學功底,首先需要對詩詞的背景、內容、情感等進行深入的理解,然后從眾多的古曲中選擇適合詩詞韻味的曲子進行配合演奏,看似簡單的配合過程實則需要學生非常深厚的情感的投入。通過傳統文化入校園的活動,很多同學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都被激發出來,開始在課堂中、課后活動中自發地交流自己對于不同形式詩詞的理解等,一部分興趣特別濃厚的學生還組成了詩詞社團,在課余時間針對古詩詞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多樣化的古詩詞活動形式是初中語文課堂的外延,也是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不斷地搜集整理古詩詞資料、討論研究古詩詞內涵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學生開始意識到古詩詞學習的價值,在課堂上參與活動的熱情也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古詩詞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教材要求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古詩詞與詩人進行心靈上的碰撞,與詩人形成情感上的交互。借助古詩詞課堂教學以及拓展延伸,還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古詩詞積累量,進一步地拓展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推動整個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吉祥.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2]李含笑,王瑋.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群文閱讀設計——以部編本為例[J].文化產業,2020(15).
[3]趙曉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運用——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科技資訊,2020,18(13).
[4]劉瓊.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古代文學知識的教學研究[D].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2020.
作者簡介:薛云,女,1980 年生,江蘇南通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