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策?祁峰
【摘 要】實打實的脫貧攻堅成績是我們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實踐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內核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向世界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的深厚文化滋養。向世界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要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世界貢獻,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有效經驗,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政治優勢;要深入挖掘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素材,采用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表述方式,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向世界介紹中國脫貧攻堅經驗。
【關? 鍵? 詞】中國故事;脫貧攻堅;國際話語權;扶貧
【作者單位】高策,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祁峰,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新時代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話語權研究”(21YJA7100
28)階段性成果;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委托項目“感悟輝煌成就 再筑美好未來”(L19WTB028)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4.009
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1]。精彩的故事能化抽象邏輯為生動情節,化宏觀理論為可感案例,更好地激發受眾共鳴,在對外傳播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難題,消除貧困是國際社會的共同使命。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歷史性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有利于增強中國在脫貧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一、向世界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基本條件
1.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實踐基礎
故事不是憑空建構出來的,偉大的故事總是有一個偉大的實踐樣本,中國脫貧攻堅實踐就是我們向世界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向貧困發起總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2020年底我國全面消除了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減貧目標。
世界各國都在與貧困做斗爭,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讓這么多人脫貧,成就是實打實的,這是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基礎。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必要向世界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讓全世界知道我們黨是怎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這一歷史性成就的,這對全球減貧事業的發展、對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識至關重要。
2.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內核支撐
“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1]講故事是在呈現事實的同時,以事實表象為切口剖析深層原因,用故事講道理、析理論,在引起對方共鳴的同時,闡釋故事背后的邏輯規律和深刻道理,使人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實質上是講清楚中國取得脫貧攻堅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制度。
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與貧困做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成功和成熟的實踐經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黨中央建立了責任體系、工作體系等一系列制度體系,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高質量完成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提供了內核支撐,是闡釋當代中國脫貧攻堅豐富實踐的框架。
3.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文化根基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天下”意識、“大同”觀念和“共享”精神。先秦諸子百家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兼愛天下”的思想,倡導“有力者疾以助人”“有余以奉天下”,彰顯了中國先賢矜貧救厄、心系天下的崇高心志和大愛情懷。
近代以來,康有為主張建立“全世界人皆平等,無爵位之殊,無輿服之異,無儀從之別”的大同社會。孫中山先生把“使世界漸趨于大同”作為自己一生的奮斗目標,為實現“中國大同”和“世界大同”付出了畢生心血。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構建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創未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價值觀念已經作為一種文化基因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因此,向世界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將中國減貧的有效經驗分享給世界,不僅是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達則兼濟天下”的邏輯延伸,是中國作為對世界負責任的大國“求興天下之利”的發展訴求,也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老民族在新時代為人類發展貢獻東方智慧的方式。
二、向世界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話語議題
1.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世界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讓世界知道中國人民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什么貢獻、還要做出什么貢獻”[1]。從理論上看,中國對脫貧攻堅的探索拓展了人類反貧困的思路,豐富了世界減貧理論。貧困治理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不少國家也嘗試了很多年,形成了多點開花的扶貧理論,如抑制人口增長理論、涓滴效應理論等,但目前國際社會還沒有一個被實踐檢驗能取得全面成功的系統性反貧困理論。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從實踐上看,中國對絕對貧困的消除具有世界級的樣本意義,中國的脫貧攻堅是在14億人、56個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中進行的歷史性實踐。中國根據貧困地區特點因時、因勢、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種可復制、易推廣的科學扶貧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開展扶貧工作,為各國的貧困治理提供了實踐樣板。
2.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有效經驗
多年來,世界各國都在采取措施治理貧困,但貧困一直都是人類社會難以擺脫的頑疾。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有效經驗,可以為世界各國解決貧困問題提供借鑒。習近平總書記將我國的脫貧攻堅經驗概括為:“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參與是基礎。”[2]黨的領導和統籌指揮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和五級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機制壓實了脫貧攻堅責任,激發了強大的扶貧動能;堅持政府在扶貧開發投入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鼓勵社會資金、金融資金等參與脫貧攻堅,為扶貧減貧工作了提供資金保障;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讓各方力量各司其職、各展其長匯聚起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尊重貧困對象主體地位,組織和支持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引導貧困群眾樹立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斗志和勇氣,通過“智志”雙扶激發了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精準扶貧就是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根據不同類型的貧困分類施策、精準施策,不搞“一刀切”。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中國脫貧攻堅經驗是特殊性與普遍性、個性與共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既是屬于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3.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政治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脫貧攻堅引航掌舵,各部門和地方按照黨中央的指令和調度發揮各自的職能和效用,黨政軍民學勁往一處使,東西南北中擰成一股繩,匯聚起了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脫貧攻堅的政治優勢,就是向世界闡釋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三、向世界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實踐路徑
1.立足中國脫貧攻堅現實,挖掘中國好故事素材
什么樣的故事是“好故事”,挖掘脫貧攻堅故事的原則是什么?
其一,要注重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虛假信息是對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最大挑戰。網絡時代,社會信息傳播高度發達,多元的傳播主體和多樣化的傳播媒介讓信息傳播錯綜復雜。好的脫貧攻堅故事必須保證事件的真實性、精準性,這是真實再現中國脫貧攻堅實踐,分享中國脫貧攻堅經驗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公信力的現實需要。因此,要注重將脫貧攻堅故事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闡釋中國脫貧攻堅實例。
其二,要注重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實用性。要從旅游扶貧、金融扶貧、生態扶貧等不同主題中挖掘典型減貧事跡,立體呈現中國的扶貧模式和經驗做法,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貧困治理方案。
其三,要注重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多樣性。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不僅要講脫貧英雄的故事,也要講普通百姓的故事,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中國脫貧攻堅風貌。
2.實現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國際表達
有了中國故事的好素材,還要用國外受眾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話語來講述,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加大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力度,強化哲學社會科學使命擔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高質量話語的生產基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認清自身擔負的使命和責任,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和人類共通意義的脫貧攻堅話語體系,增強中國脫貧攻堅話語的國際張力。
其二,細分受眾圈層,實現中國聲音本土化表達。要深入研究受眾的習慣和特點,用國外讀者易于接受的話語表達方式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
其三,找準情感支點,激發情感共鳴。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故事要善于使用全球受眾都能夠理解的“移情性”敘事話語,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表現人類最普遍、最基本的感情,引發受眾的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鳴。
3.培育多元話語主體,凝聚講述脫貧攻堅故事的宣傳力量
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要發揮多元傳播主體的作用。黨和政府是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引路人,要構建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國際傳播大格局。媒體是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主力軍,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直觀深刻說道理,靈活多樣講故事”的傳播優勢,建立和完善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合作和聯動機制,探索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新方法和新路徑。人民群眾是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主要力量,是中國脫貧攻堅的受益者和見證者。外國友人是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重要力量,通過他們準確、客觀、全面地報道中國脫貧攻堅故事,可以讓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國際傳播更加多元有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EB/OL]. (2017-02-23)[2021-11-12].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223/c117092-2910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