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怡
上海大學
網絡熱詞已成為人們日常溝通與表達的一部分,“XX自由”類詞也在時代的背景下被賦予了更新的含義,成為網絡熱詞。2019年初,一篇題為《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厘子》的文章描述了在一線城市奮斗的上班族在購買車厘子時的糾結,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共鳴,“車厘子自由”一詞爆紅,掀起了“XX自由”這一熱詞的流行趨勢,讓“自由”這一舊詞煥發出了新義。本文從社會認知參照點的視角出發,結合“XX自由”產生的時代背景,探究這一熱詞發生的變異,以及其背后的認知因素、社會因素和語用價值。
網絡熱詞和流行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時代感,能夠實時反映時代的脈動,讓人隨時感受著時代的呼吸。(周薦,劉靜靜2018)近年來涌現了許多對于網絡熱詞和流行語的研究,主要從模因論、認知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三個視角進行。
模因論視角下有學者對“X神”,“xx門”,“你懂的”等熱詞的產生和傳播進行了研究。從認知視角來看,有學者針對“尬X”、“任性”、“學X”等詞的衍生和變異進行了研究,分析其產生的認知機制。社會語言學視角更多關注網絡熱詞背后的社會因素,有從當代流行語看社會文化變遷,對“吐槽”一詞的研究,以及近十年來我國網絡流行語的演變及傳播研究(駱昌日,何婷婷,2015)。
目前結合社會與認知兩個視角進行的研究較少,本文將從社會認知參照點的視角出發,從認知性和社會性兩個角度對“XX自由”類詞進行分析。
認知參照點這一理論由Langacker(1993)引入到語言學的領域,他認為,認知參照點的工作機制可以描述為作為認知主體的人在認知社會現實的時候,在特定的認知轄域內(包含社會因素)會選取一個特定的概念作為認知目標事體的認知參照點(包含社會倫理、價值觀和歷史傳統等維度),這樣就會從C到R,再到T形成一條心智路徑。同時,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從本質上來說,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因此,人在社會因素的影響下,會結合社會情景和自身所處的狀況選擇認知參照點,而非單一獨立地選擇。
“XX”自由類詞的變異將從其產生的來源、產生變異的認知結構以及社會性因素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自由”一詞早在古漢語中便有跡可循,意為“不受限制和約束、自己作主”,傳入日本后,因翻譯形式擴展詞義,有“在法律和制度的規定范圍內自己的意志活動不受限制”的含義(馬春燕2014),此時“自由”一詞更多地偏向于描述法律、政治、哲學等方面。隨著民主思想傳入中國,“自由”一詞的適用范圍逐漸延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厘子》一文的爆火和“車厘子自由”一詞的出現,人們在網絡中開始使用新興的“XX自由”類詞。本文在微博和中國新聞網、鳳凰網、搜狐網、新華網等權威資訊網站上對新興“XX自由”類詞進行檢索與歸類,發現這一詞使用貫穿于人們日常衣、食、住、行消費的各個方面(如口紅自由、奶茶自由、滴滴自由、買房自由、口罩自由等),且會隨著熱點產生新的詞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XX自由”類詞在語義和結構上存在著變異。從結構上來看,“XX”自由類詞目前主要以“NP+自由”的結構出現,少見“VP+自由”的結構。在語義層面上,“XX自由”類詞主要表達了在任何時間地點,可以隨心所欲地消費任何事物的含義,產生了語義的縮小,僅在與消費有關的范疇中進行使用。
圖1.“車厘子自由”的認知參照點模型
在“XX自由”類詞中,以“車厘子自由”為例,這一熱詞的使用者和理解者,先從自身的認知和社會背景出發,選取認知參照點。由于認知參照點的選取主要取決于概念的突顯度(VanHoek1995),在遇到“車厘子自由”一詞時,語境主要同物質消費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因此這一模型中的認知參照點是“消費自由”。由于“消費”和“車厘子”存在一定的概念關聯性,產生了心智路徑,到達目標事體“車厘子自由”,代表“隨心所欲地消費車厘子”。
從結構上來說,由于認知參照點“消費自由”中消費一詞的下義層次涵蓋了許多名詞形式的物質消費品,因此目標事體主要是以“NP+自由”為結構的。從語義上來說,由于目標事體“車厘子”聚焦于升級化的消費和生活的壓力,重點轉移到了與消費有關的范疇中,產生了語義的縮小。
在“車厘子自由”后,隨著時事和消費熱點的轉變,相繼又出現了諸如“香椿自由”“頭盔自由”等詞,“XX自由”類詞的層出不窮反映了整體社會的因素,而正是由于該詞與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緊密貼合,才讓其熱度不減。
“XX自由”類詞的變異與社會消費升級息息相關。消費升級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消費總量擴張,二是消費結構升級,三是消費意愿的提升。(陳潔2020)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消費總量擴張,也帶來了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在近幾年主要矛盾中的需求部分已經由“物質文化需求”轉化為“美好生活需要”,在一些升級型產品上有了更多的關注度。同時,人民的消費意愿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大家對于生活與消費有更多的期待,對于實現經濟獨立和消費自由也有了更多向往,于是“XX自由”一詞的語義范圍縮小并聚焦到了消費領域。
人民生活滿意度的上升也是“XX自由”類詞變異的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2019年進行的全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中指出,我國城鄉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的指數現在是7.07,屬于生活滿意度的較好水平。與過往相比,人民生活的滿意程度有了較高的發展,而“消費品+自由”的構式能夠表達對于實現某種消費自由的滿意,因此被廣為使用。
基于微博語料,大部分情況下使用“XX自由”都是為了表達此刻滿足了某種消費下的滿意:
(1)從火鍋自由到大閘蟹自由,(拍手),凌晨付尾款,今天就收到了兩個快遞,是怕我退款嗎哈哈
(新浪微博用戶2020-11-1)
(2)果然工作后最大的開心可能就是實現購物車完全自由。
(新浪微博用戶2020-11-1)
以上的幾條微博都是用戶對于實現某種消費自由下表達滿足感而使用“XX自由”的例子,火鍋、大閘蟹在過往并不是可以隨心所欲進行消費的,但是現在人們可以以“XX自由”的形式來表達,說明大家的錢包越來越鼓,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越來越高。正是因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有表達生活滿意度的需求,“XX自由”類詞在產生后才能不斷被人使用,成為網絡熱詞,改變人們對其語義的認識。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了熱詞一個飛速傳播的契機。不同于紙媒時代,現在打開手機,推送的新聞就會映入眼簾,各大公眾號、自媒體也爭相追趕著最熱門的話題發布推送,微博話題榜讓2.22億日活躍用戶能夠快速捕捉到時下的熱點并進行交流。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XX自由”傳播得更廣,更深入人心,成為人們日常交流和情感表達的一部分,并且在大眾的認知范圍內,這一概念與自己所觀看的美食節目、口紅試色等欄目緊密結合在一起,凸顯出這一熱詞在詞義上與消費的強關聯度。
許多商家通過使用“XX自由”一詞來做廣告,制造出消費焦慮和幻象,使這一用法在消費者心中逐漸固定。商家在使用“XX自由”一詞時,一方面對消費者灌輸“不買自家商品就無法實現某種消費自由”的理念,一方面又營造出一種買了商品就可以達到某種生活狀態、實現階級跨越的幻象,以吸引更多的人進行消費。在消費主義帶來的焦慮影響下,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將“自由”一詞與消費聯系在一起,促使“XX自由”的變異。
本文從認知和社會的視角,探索“XX自由”類詞發生的變異及其背后的動因。結果發現,“XX自由”類詞主要呈現“NP+自由”的結構,在語義上從“做事不受拘束”逐漸聚焦到“消費不受拘束”的范疇。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XX自由”語義的轉變,與我國消費升級、人民生活滿意度提高息息相關,也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存在關聯,此外,商家制造消費焦慮或幻象也是變異發生的一方面因素。
這一研究結合了語言、社會、認知三個維度,對語言變異現象進行揭示,也探索了背后的社會現實。今后還可從不同視角探索這一網絡熱詞的變異,或從實證研究的角度進行更深入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