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行為經濟學視角下的社會保障理論演進

2021-03-12 09:51:36周業安王格非
南方經濟 2021年2期
關鍵詞:投保人機制實驗

周業安 王格非

一、導言

社會保障系統的內容極為寬泛,涵蓋了退休和養老、失業、醫療、生育以及工傷等各方面的救濟機制和制度安排。社會保障是針對社會成員可能遭遇的退休、失業、疾病等“特殊事件”而實施救濟,通常不受到個人資產的限制(Feldstein,2005)。社會保障具有普惠性質,本質上就是收入再分配,以救濟的方式來改進處于弱勢的社會成員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個人與社會分擔風險,實現總體社會福利水平的增進。社會保障系統通過稅收和社會保險產品等把社會資金動員和集聚起來,形成蓄水池,用以救濟“特殊事件”下的個體;同時,社保產品的設計采取風險分擔和成本分擔等機制,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風險共擔。社會保障系統在現代社會越發重要,成為公共政策的重中之重。

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家庭自身很難有效地跨期平滑風險,這就需要市場作為自發的風險分擔機制來幫助家庭實現個體風險的社會化。通過保險產品的交易,金融系統實際上扮演了一個自發的風險化解助推者的角色。但給定參與人之間存在事前或者事后的信息不對稱,保險產品市場就可能會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從而會導致保險產品市場失靈。此時,通過構建一個外在的獨立的帶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質的社會保障系統,可以有效彌補金融市場的局限。現代社會中,社會保障系統作為政府干預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金融市場一起共同把家庭的個體風險社會化,實現家庭與社會的風險共擔,這就大大提高了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促使家庭走出代際協調困境。現有的研究表明,外在的社會保障系統的建立對就業、消費、儲蓄和投資等宏觀經濟變量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但隨著社會保障系統的運行,眾多研究也發現,外在的社會保障系統可能同樣會面臨信息約束,從而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難題無法規避。進一步看,社保機制還可能對就業、消費、儲蓄和投資等產生負面影響。例如養老金制度可能會降低家庭為未來而儲蓄的意愿,并激勵老年人提前退休;失業保險制度可能會導致失業者的失業期延長;醫療保險制度可能會激勵投保人過度使用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等等。而社會保障系統的運轉本身就需要耗費巨大的資源。迄今流行的社會保障理論目前對這些問題有點束手無策。近四十年,行為與實驗經濟學開始進入社會保障領域,通過有限理性的視角,尋求社會保障困境的解決之道。新的理論認為,社會保障領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僅和信息約束有關,更取決于理性約束,給定當事人有限理性,相關公共政策的設計可以通過適當的行為干預來改進社會保障機制的運行效率,其中的關鍵在于設計有效的助推機制。行為與實驗經濟學的興起為社會保障理論和政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與政策設計思路。助推機制和市場干預機制相輔相成,逐步構成一個更合理且更有效的社會保障新系統。這種新系統還在繼續演化,經濟學家依舊在努力評估現有機制的效果及其局限條件,并探索更多更好的新機制。

本文將對經濟學家在社會保障領域的理論探索進行簡略的梳理,并在此基礎上討論這些理論探索的分歧與局限,為社會保障理論的創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社會保障理論的信息約束視角進行簡單梳理和總結;第二部分對社會保障理論的行為與實驗經濟學視角進行簡要梳理和總結;第三部分討論社會保障制度中各種機制的效果及局限,并給出相應的結論。

二、信息約束、跨期選擇與社會保障——流行視角

社會保障為何重要?假定理性預期的當事人配置一生的資源。在其生命周期當中,面臨著兩個不同的階段:一是有收入階段,該階段能夠獲得收入來源,可看作是從成年到退休的階段;二是沒有收入來源的階段,即未成年時期和退休以后的老年時期。對理性預期的當事人來說,當處于有收入階段時,需要通過儲蓄和轉移支付來實現跨期平滑,從而確保無收入階段也能有相應的收入來源。理性預期的當事人如果要實現這一跨期平滑,僅僅依靠自身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未成年時期,自己還沒有經歷收入獲取階段,只能通過上一代的轉移支付來獲得收入。這就有了代際協調問題。也就是說,理性預期的當事人只有依托家庭這一組織,才能夠真正實現一生的最優資源配置。在家庭中,處于收入階段的人口通過儲蓄和轉移支付的形式來實現無收入階段的人口的生存與發展。這種資源的跨期配置過程就可以看作是一個自發的風險分擔系統,家庭內部通過這種自發的風險分擔系統進行有效地協調,從而確保人口生生不息的繁衍。

但是,對家庭內部這種自發的風險分擔系統而言,代際協調其實很脆弱。家庭內部轉移支付不僅取決于每代人的人口數量和預期壽命匹配,而且還取決于收入段的那一代人的能力與再分配偏好,更取決于外部環境的穩定性。這樣三個條件任何一個發生變化,都可能帶來代際協調困難。此時,家庭間的轉移支付以及金融系統的出現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代際協調困難。家庭間的轉移支付可以通過親緣關系網絡實現,但受制于親緣關系的軟約束以及這類網絡的狹窄、資源的有限性等,導致這種轉移支付不穩定,且難以持續。金融系統通過市場機制鏈接不同的陌生家庭,克服了親緣網絡的局限,從而實現了個體風險的社會分擔,這就大幅度提升了單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金融系統通過保險產品的供求及保險公司的中介作用將家庭內部社會保障系統外部化,從而實現了家庭私人風險的社會化。

金融系統作為私人風險的社會分擔機制,起到自發的社會保障系統的功能。這一功能的有效性依賴保險產品的正確定價。私人保險產品的定價取決于準確的家庭收入、風險偏好及其他個體特征信息。當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出現時,私人保險產品的定價就可能出現錯誤,私人保險市場上可能會出現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這就可能會導致一些領域私人保險的市場供給不足,從而家庭的代際協調困境無法解決。正是因為信息約束的普遍存在,才使得社會整體上需要有一個外在的人為設計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一體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一定程度的強制性,以解決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的基本問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些經濟學家就已經發現,保險市場普遍存在逆向選擇(Akerlof, 1970;Rothschild and Stiglitz,1976)和道德風險(Arrow,1963),早期的社會保障理論正是基于這些理論發現而發展起來的(Feldstein,2005;Chetty and Finkelstein,2013)。

如Einav and Finkelstein(2011)所構造的保險市場模型所示,見圖1(1)該圖引自Einav and Finkelstein(2011)的圖1。。Q表示市場中投保該合同個體所占的份額,P表示保險合同的價格。投保人的投保成本用成本曲線表示。假設市場上投保人是同質的(效用函數相同,都是風險厭惡型)。假定存在事前的信息不對稱,保險公司無法確知投保人的全部信息,只能進行統一定價,結果如圖1所示,競爭性均衡的投保數量必然低于有效的投保數量。陰影部分代表了信息不對稱給投保人帶來的福利損失。進一步引入市場摩擦因素,比如保險公司收取額外保費,逆向選擇仍然帶來了福利損失。假如引入道德風險,同樣會面臨福利損失。

圖1 理想化保險市場中的信息約束與福利損失

因此,信息不對稱帶來了保險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導致資源配置沒有達到最優狀態。這意味著自發的風險分擔系統因為信息的約束而沒有最有效的運轉,部分當事人存在福利損失。也就是說,需要保障的人沒有得到保障。信息約束的存在不僅僅帶來了效率問題,一旦有部分社會成員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公平問題也出現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建立一個外在的獨立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彌補家庭和市場的自發風險分擔系統的不足,就能夠增進社會福利(Einav et al., 2010;Chetty and Finkelstein, 2013)。例如,Cabral and Cullen(2019)在Einav and Finkelstein(2011)的模型基礎上,證明了社會保障系統的引入可以有效彌補私人保險市場的不足,即存在社會保障系統時,有效投保數量與最大投保數量是一致的。但是Cabral and Cullen(2019)進一步發現,外在的社會保障系統同樣會面臨道德風險問題。道德風險將導致投保人行為發生改變,進而造成社會福利的改變。如圖2(2)該圖引自Cabral and Cullen(2019)的圖1-B。所示,家庭實際邊際成本高于社會邊際成本,這兩條曲線之間的直線距離代表由于道德風險造成的外部性影響。此時,有效投保數量小于最大投保數量,即引入社會保障體系將導致過度保險問題。

圖2 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時,引入社會保障系統的福利變化

Einav and Finkelstein(2011)及Cabral and Cullen(2019)等人揭示了信息約束對社會保障系統運行效率的影響,其核心意義在于,給定信息約束,無論自發的風險分擔系統還是人為的社會保障系統,都可能面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困境。此時,對投保人而言,要么可能投保不足,要么可能過度保險。當然,對于人為的社會保障系統而言,如果秉承公平優先的原則,那么在維系公平的前提下,犧牲一定的效率,可能是常見的做法。但迄今為止,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人為的社會保障系統不僅僅會產生過度保障的難題,而且從宏觀層面上看,會因為投保人行為激勵的改變而產生復雜的后果。這些后果一部分是積極的,另一部分是消極的。當存在一個人為的外部社會保障系統時,一方面可以彌補自發社會保障系統的不足,從而改進社會福利。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激勵當事人的行為偏離最優路徑,從而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經濟學家開始試圖揭示人為的社會保障系統可能帶來的負效應,目的是找到更有效的改進機制,以不斷矯正社會保障系統本身。這些研究主要從勞動力供給決策、消費-儲蓄決策以及投資決策三個方面,探討社會保障系統對這些領域產生的影響。

(一)社會保障系統對勞動供給的影響

社會保障系統首先影響到投保人的勞動決策。一些人專門研究了養老金所產生的激勵問題。由于養老金體系會激勵年老一代預期有養老金供養,就可能選擇提前退出勞動市場,或者部分降低勞動供給。這可能會導致勞動市場配置效率的下降。Gruber and Wise (2004)通過對12國養老金系統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養老金制度對老年人的退休決策產生了顯著影響,數據顯示,養老金制度激勵大批老年勞動者離開市場。這一現象在我國同樣存在,蔡亮(2009)發現退休金待遇不僅促進勞動者提前退出勞動市場,同時造成了在職人員工作積極性的降低。石佳弋(2015)則發現,養老金體系影響到了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冉東凡、呂學靜(2020)的研究發現,養老待遇的提高會明顯降低退休人口再就業的可能性。

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同樣會影響勞動供給決策。失業保險的目的是給失業者提供部分生活保障,以確保其有重新就業的能力和機會。但眾多研究發現,當存在一個人為的失業保險系統時,失業者可能會出現道德風險。就是說,失業者預期到有失業保險,就會延長再就業的搜尋時間,相應地延長了失業時間,換言之,失業保險反而可能加劇失業。張煜、江生忠(2018)的研究發現,失業保險會增加當期失業人數。還有一種情形是來自流動性效應,給定失業保險,失業者會提高再就業的收入預期,從而進行更多的工作機會搜尋,而不是更快地再就業。Chetty(2008)證明,道德風險和流動性效應是兩個重要因素,導致失業保險對失業者激勵扭曲,失業者的失業時間延長,社會福利水平沒有得到有效改進。

醫療保險同樣存在嚴重的道德風險問題。醫療保險有效降低了個人的醫療費用負擔,從而激勵了投保人的道德風險行為,投保人會因此夸大對醫療資源的需求。醫療資源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大,醫療保險造成的福利損失就越大(Finkelstein, 2014)。醫療保險所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會進一步影響到勞動供給決策。由于醫療費用支出存在不確定性,當醫療保險的覆蓋面越寬,申請醫療保險的年齡越早,提前退出勞動市場的可能性就越大。French and Jones(2011)的研究發現,推遲申領醫療保險的年齡將導致退休顯著延遲。醫療保險還會影響勞動需求。Sherstyuka et al.(2014)的研究發現,強制要求雇主為所有工人提供醫療保險,會顯著降低企業的勞動需求,進而導致失業增加。但醫保政策覆蓋的增加也對勞動力供給存在積極影響,金洋(2019)發現社會醫療保險覆蓋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流動。

(二)社會保障系統對消費、儲蓄和投資的影響

社會保障除對勞動供給造成了扭曲之外,還對消費、儲蓄與投資行為產生影響。社會保障系統相當于通過稅收或保險實現收入的代際平滑(Sinn,1996),這種平滑勢必影響到家庭的消費、儲蓄和投資決策。Feldstein (1974,1976,1980) 的研究發現,美國的社會安全養老金體系顯著降低了私人儲蓄和國民儲蓄,其中每發放1美元社會安全養老金,就會擠出50美分到1美元的私人儲蓄;當社會安全養老金收入占總收入的比值增加10%,私人儲蓄率將降低大約2-3%。Slavov et al.(2017) 通過理論模型估計同樣發現了社會安全養老金率對私人儲蓄的負向激勵。儲蓄不足會影響消費。Bernheim et al.(2001)和Blau (2008) 等認為,退休儲蓄不足或者退休后面臨的不確定性導致退休后家庭消費支出顯著下降。不過相關的證據可能具有異質性。張川川等(2015)發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家庭的消費;張繼海(2008)利用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數據證明這一影響在城鎮中同樣存在。這種異質性是否持續存在,還有待進一步地研究發現。

失業保險與醫療保險類似預防性儲蓄,幫助家庭應對意外沖擊。這就意味著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推行會降低家庭的儲蓄。Engen and Gruber(2001)的研究結果表明,失業保險替代率下降50%,會導致投保人平均的個人資產持有量增加14%。而Bai and Wu(2014)利用中國新農合醫療保險數據的研究發現,醫療保險覆蓋率的提高顯著促進了非醫療相關消費的增長。

傳統主流經濟理論雖然能一定程度上解釋社會保障系統的存在原因及其社會經濟效應,但實證分析結果與理論模型的推演結論經常不一致(如Blau,2008;Slavov et al.,2017等)。這說明要么既定的理論存在一些局限,無法得到實證研究的有效證偽,要么現有的實證研究所發現的一些特征事實可能需要新的理論解釋。從政策設計的視角看,基于信息約束的社會保障理論強調了逆向選擇條件下的說真話機制以及道德風險條件下的風險分擔機制的最優設計。但從相關機制的實際運行看,信息約束所帶來的投保不足、過度保障、以及針對勞動供給、消費和投資等負效應難題還是難以有效根除。正因為存在這種理論與實踐上的困擾,一些經濟學家試圖從行為與實驗經濟學中尋求答案。

三、理性約束、行為偏差與助推機制——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對社會保障的新思考

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經濟學把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看作是社會保障系統的核心問題,但實際上信息約束僅僅能解釋其中的一部分。理性約束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假定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就會面對理性約束,此時,家庭的代際協調困境會更嚴重。首先,家庭無法理性預期生命周期內各期可能發生的收入與支出;家庭可能出現偏好的時間不一致,甚至出現偏好的逆轉,這會導致偏好不穩定,這些都會導致家庭無法做出最優跨期選擇。其次,家庭存在親社會偏好,從而導致家庭內部代際轉移支付可能會高于理性預期下的水平,從而偏離最優路徑;家庭在跨期決策時,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受到社會網絡中其他人的影響。當家庭存在這些行為偏差時,不僅家庭內部和家庭之間的自愿協調機制會失靈,而且即便構建了一個人為的外部社會保障系統,家庭之間的社會協調同樣可能運轉不靈。

Mullainathan et al.(2012)通過引入當事人有限理性下的行為偏差,分析了存在理性約束時,社會保障系統的福利后果。假設保險市場中的投保人全部受到理性約束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家庭的實際邊際成本會進一步偏離邊際社會成本,即

實際邊際成本-邊際社會成本=邊際外部性+邊際內部性

內部性就是Mullainathan et al.(2012)所定義的理性約束的影響,它可能由現狀偏差、參考點依賴、自我控制偏差、確定性偏差、過度自信等多種行為偏差造成,這就導致了家庭實際成本偏離邊際社會成本的方向不定,例如,當家庭高估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概率時,預防性儲蓄動機就會更為強烈;當家庭受利他、互惠和不平等厭惡等社會偏好驅動時,家庭內部代際轉移支付水平會提升。

我們通過圖3來解釋Mullainathan et al.(2012)的觀點,圖3在圖2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了理性約束,家庭實際邊際成本與邊際社會成本的偏離,即圖中兩條曲線之間的距離,可以看作是信息約束造成的外部性影響與理性約束造成的內部性影響之和。如果此時家庭實際邊際成本高于邊際社會成本,即如圖3中的邊際成本曲線1所示,那么此時有效的投保數量低于最大投保數量,即理性約束進一步削弱了將全部投保人納入社會保障系統帶來的福利增進;如果理性約束的存在造成了家庭實際邊際成本低于社會邊際成本,即如圖3中的邊際成本曲線2所示,此時有效投保數量等于最大投保數量,即理性約束不會影響社會保險體系帶來的福利增進。

圖3 理性約束對社會保險市場的福利影響

理性約束也有可能有利于保險市場上的選擇,例如,Koszegi and Rabin(2007)證明,損失厭惡有利于中低風險保險市場中的選擇;Aperjis and Balestrieri(2017)認為,參照點依賴是導致損失厭惡的投保人進行有利選擇的原因。但是,存在有利選擇的保險市場未必會產生合意的結果。這種市場將面臨與存在逆向選擇的保險市場完全不同的成本曲線(Einav and Finkelstein,2011),即支付意愿較高的投保人具有較低的預期成本。如果圖3中的平均成本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為向上傾斜的曲線,那么保險市場的均衡投保數量大于有效投保數量,市場中由于過度投保造成了福利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引入社會保障系統將未投保人全部納入保險范圍會進一步擴大投保數量,加劇福利損失。

理性約束的存在解釋了信息約束無法解釋的市場失靈。例如,在醫療保險領域,投保人購買了相關保險服務,按照道德風險的解釋,肯定會發生激勵扭曲,從而過多使用醫療服務,導致該領域資源配置效率下降。但一些研究者同時也發現,即便在信息比較充分的前提下,投保人也可能出現醫療服務使用不足的現象。這種情況下,信息約束模型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家認為,信息約束僅僅是導致醫療服務領域資源效率配置下降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來自投保人的理性約束。投保人對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價值認知程度不同,通常會高估低價值醫療服務的使用價值,低估高價值醫療服務的使用價值,從而即使在患者全部自費的情況下,依然會出現過度購買低價值醫療服務,而對高價值醫療服務反而使用不足(Baicker et al.,2015)。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考慮到理性約束,社會保障系統對社會成員行為的影響變得更加復雜化了。

(一)理性約束下社會保障系統對勞動供給的影響非常復雜

理性約束下,當事人的行為容易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會表現出顯著的同伴效應。這是因為當事人會通過社會比較來形成參考點,并基于參考點下的相對損益進行決策,同一群體中的其他伙伴的行為就會構成當事人決策所依賴的參考點。并且當事人在退休決策時,同樣也會表現出框架效應、損失厭惡和現狀偏見等。Chalmers et al.(2008)以及Brown and Laschever(2012)認為家庭的退休年齡決策存在同伴效應,他人對退休年齡的選擇會影響自己的選擇。這就有可能導致同群的人或者前后腳提前退休,或者相繼延遲退休。Behaghel and Blau (2012) 在退休決策模型中引入框架效應,發現參照點依賴與損失厭惡對退休年齡決策的影響。Merkle et al.(2017)利用一個實地實驗證明退休年齡決策中存在稟賦效應。還有許多實地實驗證明,勞動力市場中年齡歧視會影響退休年齡的決策。Carlsson and Eriksson (2019) 進行了一項虛擬簡歷匹配的實地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越接近退休年齡的求職者的簡歷通過初篩的比率越低。簡歷中年齡大于40歲的工人接到雇主回撥電話的比例開始大幅下降,女性受到的影響更明顯。Neumark et al.(2019)通過修正的簡歷匹配實驗研究發現,接近退休年齡的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受到的年齡歧視更嚴重。這些實驗研究發現,年齡歧視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人們對年紀大的人的刻板印象等行為偏差,本質上屬于框架效應。

不過,行為與實驗經濟學的研究也發現,假如適當的施加某些行為干預,會有助于改進當事人的就業激勵。例如,獎勵那些快速回歸勞動力市場的失業保險申領人(Robins and Spiegelman,2001);強制要求失業者求職(Graversen and Ours, 2008);懲罰消極求職者(Graversen and Ours, 2008)等。Robins and Spiegelman (2001)系統總結了1980年以來美國各級政府所開展的多種再就業政策實地實驗。

(二)理性約束與消費、儲蓄和投資決策

都有限理性的當事人而言,自我控制偏差會影響到人們為未來而儲蓄的決策。假定家庭是理性預期的,在育兒養老問題上就不會出現普遍的儲蓄不足問題。但事實上研究發現,企業中大量雇員都沒有為未來進行足夠的儲蓄(Thaler and Benartzi,2004)。Shefrin and Thaler (1988)構建了一個行為生命周期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決策者在“雙重偏好結構”下進行短期消費和長期儲蓄的選擇,當多儲蓄帶來的總效用大于或等于意志力帶來的成本時,決策者才會自我控制。社會保障系統的引入會加劇家庭的行為偏差。養老金增加了家庭的選擇,反而激勵家庭不作為(Sethi-Iyengar et al., 2004)。Tse et al.(2016)的資產配置實驗結果表面,投資組合的復雜性增加了投資者的決策錯誤 。

消費、儲蓄與投資決策中同樣會出現同伴效應。美國社會保障系統的改革過程中,試圖在401(k)計劃中加入Roth式稅收激勵,以激勵雇員更多地為未來儲蓄。Beshears et al.(2017)的實驗研究發現,Roth式稅收激勵條款的引入并沒顯著影響總的401(k)繳款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同群效應的影響,以及投保人對條款描述的內容和形式的行為偏差。同樣,為激勵中低收入家庭儲蓄,政府或雇主向這些家庭提供與儲蓄額相匹配的補助。相關實地實驗結果表明,匹配補助這種助推機制的確有效促進了特定賬戶的儲蓄 (Duflo et al., 2006) ,但過半數的家庭同時也取出資金,并隨意消費(Mills et al., 2008)。由此可見,必須充分考慮投保人的理性約束,才能合理設計一組干預機制,來彌補單一機制的不足。

(三)理性約束下的社會保障系統對公共衛生服務的作用

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家通過大量的實地實驗研究表明,社保系統會顯著影響公共服務水平。這是因為社會保障系統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矯正當事人的行為偏差,從而弱化Mullainathan et al.(2012)所講的邊際內部性。社會保障系統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并且是公平導向的設計,這就可以弱化當事人的自我控制偏差,并激發正向的同伴效應,激勵社會成員總體上改進自身的公共衛生服務參與率和健康活動參與率。例如,有關醫療保險的實地實驗研究發現,醫療保險的推廣能夠顯著提高投保人的健康水平,投保人的健康活動參與率也顯著提升,相關公共衛生服務的資源利用率也得到顯著改進。Finkelstein et al.(2012)基于2008年美國俄勒岡州開展的醫療補助實驗,實驗中未參保的低收入成年人通過抽簽獲得申請醫療補助(MedicAid)的資格,研究發現,實驗組的公共衛生服務利用率(包括初級和預防保健以及住院治療)顯著提高,自我報告的身心健康狀況也優于對照組。社會安全殘疾保險(SSDI)的受益人在申請醫療補助(MedicAid)時,會面臨為期兩年的等待期。一項社會實驗要求向等待期內的受益人提供醫療福利援助。Weathers and Stegman (2012) 基于這項實驗進行研究,發現這項助推機制能夠顯著改進被試的身心健康。Asuming et al.(2018)基于加納北部的一項健康保險補貼實驗研究發現,通過向被試提供健康保險的一次性補貼,短期內顯著提高了被試的參保率和醫療服務利用率。

四、社會保障制度的設計——從干預市場到助推市場

傳統的社會保障理論立足于信息約束,相關政策設計的核心在于設計出一些機制,意圖在于激勵投保人主動顯示私人信息,或者通過成本分擔或風險分擔等機制來抑制道德風險。無論是養老、失業還是醫療保險,或者其他社保機制,目的都是為了治理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帶來的市場失靈。即傳統社會保障問題的核心是:“什么是最優的政策干預水平?”(Chetty and Finkelstein, 2013)。通過人為設計的社保系統的建立,政府可以通過社保系統來彌補市場的不足,通過干預來獲得合意的消費、儲蓄、投資和就業等社會經濟后果。社會保障系統通過部分強制,部分自愿分擔,尋求最優的政府干預機制,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難題,幫助家庭走出代際協調困境。不過,迄今相關的研究也發現,雖然這些機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諸多局限。社會保障機制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比如降低勞動供給和儲蓄等。行為與實驗經濟學正是認識到傳統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的這種局限性,才開始尋求新的解決之道。

行為與實驗經濟學不僅關注信息約束,更重要的是關注理性約束,在當事人有限理性的條件下,即便信息約束不存在,也仍然會出現不合意的后果。就社會保障而言,相關的政策設計核心就是通過制度設計來有效矯正投保人的行為偏差。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家提出了“助推”導向的政策設計新理念,試圖通過低成本的助推政策來引導投保人自主矯正其行為,從而客觀上實現資源配置的合意結果。正如 Mullainathan et al.(2012)所強調的,給定投保人的行為偏差具有很強的異質性和不確定性,理性約束帶來的內部性影響大小和方向均無法確定,通過稅收或調整價格等傳統干預手段無法有效應對,此時,助推是一種合適的補充機制,它能夠有效地增進社會福利。劉歡等(2018)結合中國養老儲蓄三大支柱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也認識到行為助推手段對養老體系改革的重要意義。

助推機制是通過行為干預來矯正有限理性的當事人可能出現的各種行為偏差,從而有效解決Mullainathan et al.(2012)所講的內部性難題。這些助推機制主要包括默認設置、信息干預、社會比較等等,默認設置可以克服當事人的自我控制偏差;信息干預很大程度上能夠通過框架和啟發式來改進當事人的決策效率;而社會比較可以通過引導同伴效應向好的方向擴散,來改進個體和群體的行為。這些代表性的助推機制都是針對當事人的某些突出的行為偏見設定,并通過干預來矯正這些偏見,從而起到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家在社會保障領域進行了不同的助推機制實驗,眾多證據表明,助推機制在社會保障領域確實有一定的效果。Benartzi et al.(2017)專門比較了養老儲蓄、教育、能源和醫療等方面的傳統干預機制和助推干預機制,發現助推機制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相較于傳統干預機制,助推機制的實施成本低很多。并且一些實驗研究發現,助推機制具有顯著的長期效應。例如,瑞典政府自2000年起開始實施的新養老保險體系,Cronqvist et al.(2018)對此進行了長達16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助推的長期效應顯著存在。這就意味著和傳統干預機制相比,助推機制不僅實施成本低,而且還同樣具有短期和長期效應。在養老儲蓄領域,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家發現,默認雇員自動加入儲蓄計劃的助推機制能夠顯著提高計劃參與率,并顯著提高養老儲蓄(Thaler and Sunstein,2003;Choi et al., 2001;Choi et al., 2004) 。默認設置助推的有效性被反復檢驗,瑞典自2000年起施行新的養老保險體系,其中設置了兩種類型的助推手段:默認式助推,即投保人使用默認的給定投資組合;DIY式助推,即投保人從456種基金中自選5種構建組合。Cronqvist et al.(2018)的追蹤研究發現,新體系推行的首年(2000年),由于瑞典政府大力推廣DIY助推方案,有66.6%的瑞典公民選擇DIY式助推,但隨著推廣活動因成本而銳減,選擇這種方案的比率也隨之大幅度減少。這說明昂貴的大力度推廣只有短期效果,而默認設置走得更遠。Beshears et al.(2015)通過控制默認存款率的實驗,對不同收入水平人群選擇主動退出的速度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默認設置存款率的助推干預效果具有收入水平上的異質性,低收入群體更容易被動接受默認的存款率目標,即當目標存款率接近默認值時,低收入群體選擇退出的速度要慢得多。即適當調高默認存款率可能會進一步促進財富積累。

信息干預是另一類重要的助推養老儲蓄的手段。眾多實驗研究結果顯示,信息干預有效提高了雇員為未來而儲蓄的意愿和水平(Clark et al., 2017,2019)。但信息干預的有效性隨著性別、年齡、入職時間等的不同而出現差異 (Clark et al.,2011;Clark et al., 2014)。由于決策的程序和描述影響到決策本身,因此,信息干預的內容和形式會影響到干預的效果。信息干預的內容不同,干預的效果也會存在差異。Choi et al.(2017)向被試發送定點儲蓄率、儲蓄率目標設定以及儲蓄門檻設置等信息,這些信息顯著改變了被試的儲蓄行為,且具有長期效應。Goldin et al.(2017)的實驗中向被試發送強調低繳款率和高繳款率的信息,發現前者更容易激勵被試參與儲蓄計劃。向儲蓄者提供專家建議比提供同群信息更能促進退休儲蓄(Gunaratne and Nov,2015a)。信息干預的形式也影響了干預效果,Gunaratne and Nov (2015b,2017) 進行的多輪退休儲蓄決策實驗證明交互式信息干預能夠促進退休儲蓄。首先,能夠改善行為偏誤交互式儲蓄界面能夠促進儲蓄,其中針對參與者稟賦效應設計的,向被試展示預期退休金總額的交互界面有最明顯的改善效果,這一界面幫助被試專注于長期儲蓄目標而非短期投資收益;另外,在可選的投資組合上附加關鍵信息標簽也能夠促進儲蓄。隨外在環境變化的動態信息標簽比使用靜態信息標簽更能夠促進被試達到退休金儲蓄目標。

助推同樣也廣泛應用于醫療保險領域和失業保險領域,Howell et al.(2017)隨機向選擇低質量醫療保險的投保人發放了包含多種保險質量的信件,結果表明收到信息助推的投保人更有可能轉而購買更高質量的醫保。Domurat et al.(2019)發現向低參保率人群提供有關購買醫保信息的提醒能夠顯著提高參保率,并降低醫療保險交易的市場風險。Cox et al.(2015)通過醫療保險的線上銷售界面向投保人提供有針對性的保險信息,顯著提高了投保人的參保率。Darling et al.(2016) 發現,向失業保險申領人發送包含就業市場信息、再就業服務信息以及申領人近期求職活動的郵件能夠有效地促進他們參與并完成再就業資格評估項目(REA,Reemployment and Eligibility Assessment)。Markussen et al.(2018)發現,與長期請病假的員工進行定期會面能夠有效縮短他們離開崗位的時間。

助推機制并不是一直有效。由于助推機制的設計通常采取低成本的極簡的形式,面對復雜的決策情形,就可能產生模糊的效果,甚至起不了效果。首先,助推手段在某些情況下并非最優的選擇,糾正內部性的助推干預手段可能產生外部性,進而影響社會福利,比如,當市場中存在多種決策者時,助推干預的效果較為模糊(Mullainathan et al.,2012)。以養老儲蓄為例,Beshears et al. (2015) 的實驗研究發現,同群效應可能會對養老儲蓄造成負面影響,同群信息的披露產生的標簽效應降低了目標人群401(k)計劃的參與率和儲蓄率。Galle(2013)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結論,當干預機制的后果具有正外部性時,助推機制優于傳統干預機制;但如果干預手段會產生負外部性,或產生的外部性影響與內部性影響互相作用時,使用助推機制會帶來高昂的成本,此時傳統干預手段占優。以墨西哥養老金市場信息披露方式的改革為例(Duarte and Hastings,2012),墨西哥政府要求基金公司將基金經理傭金和管理費用合并為一個指數。這一助推手段確實提高了投保人對信息的敏感度,但也促使基金公司在減少傭金的同時提高管理費用,間接造成低收入群體分攤管理費用比例的升高,削弱了助推的效果。

其次,助推機制可能因為面對多重動因而影響其效果。例如,在促進退休儲蓄的助推手段方面,盡管研究表明默認設置增加了退休儲蓄計劃的參與率(Madrian and Shea,2001), 但默認儲蓄率設置可能帶來儲蓄不足(Choi et al., 2001;Choi et al., 2004)。Bronchetti et al.(2012)的儲蓄實地實驗研究發現,默認設置對目標人群的儲蓄行為沒有實質性影響。Tasneem et al.(2018)的多輪儲蓄與消費線上實驗研究表明,自動儲蓄的助推設置沒有顯著改進被試的養老儲蓄選擇。De bresser and Knoef(2019)發現,默認存款率的有效性取決于不同的動因。默認設置對由自我控制問題引起的儲蓄不足有效,對拖延導致的儲蓄不足效果不佳。由于行為偏誤的異質性特征,Mullainathan et al(2012)建議針對不同種類的行為偏誤需采取不同的助推手段。

最后,助推機制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信息約束的影響。考慮到社會保障系統同樣會面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此時,相關的助推機制可能會產生異質性效應。Kowalski (2018a,2018b)基于美國俄勒岡州和馬薩諸塞州的一項健康保險實驗,其中俄勒岡州的助推機制是隨機抽取部分未投保人群并向其提供醫療援助計劃,而馬薩諸塞州的助推機制是直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研究發現,兩個州的急診利用率存在顯著差別。并且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率先投保人(always taker,即率先加入援助醫療計劃的人)、依從投保人(complier,緊隨前者隨后加入計劃的人)和拒絕投保人(never taker)等三類群體中存在異質性分布,其中率先投保人使用急診服務的頻率最高,后兩類人依次降低,他們的道德風險水平也同樣依次降低。作為“金標準”的蘭德健康保險實驗在1974至1981年間展開,該實驗為來自美國6個不同地區約2000個家庭的5800多人提供醫療保險。Lin and Sacks(2019) 利用蘭德健康保險實驗數據研究發現,人們對醫療價格的長期和短期變化有不同的反應,表現出差異化的醫療服務價格彈性。Devereux et al.(2019)同樣基于蘭德健康保險實驗進行研究,發現了 “最后期限效應” ,即投保人的醫療支出在項目結束前的一年激增。道德風險的異質性分布也體現在醫生的激勵上。Lu(2014) 的實驗研究表明,醫生受藥品回扣激勵,會給投保患者和未投保患者開出不同的處方,醫生給投保患者開出的處方比給未投保患者開出的處方貴43%。公共衛生服務制度的差異也會帶來影響。與國有醫療體系相比,公私混合的醫療體系會帶來更高的醫療價格,降低弱勢群體的治療機會(Buckley et al., 2012)。Janssens and Kramer(2016)利用坦桑尼亞的一項信貸實驗進行研究,發現醫療保險設計為團體保險而非個人保險,能夠顯著提高醫保參保率。因此,即便是助推機制同樣也需要充分考慮到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約束。

所以,對行為與實驗經濟學家而言,助推機制同樣有利有弊。助推機制的主要缺陷在于依賴對參與人行為的激發,而不是約束。假定社會成員存在行為偏差,理性不足,那么強制性約束可能是必要的。比如在繳納社保方面,如果缺乏強制措施,僅僅依靠助推激發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傳統干預機制的好處在于帶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這是助推機制所缺乏的。Campbell et al.(2011)建議在向投資者提供信息披露和默認設置等助推手段的同時出臺法規保證投資方案與投資者需求保持一致。如Benartzi(2017)說的,助推是傳統干預機制的輔助。當然,反過來,在另一些領域,傳統干預機制也可以作為助推機制的輔助。實際上,助推機制和傳統干預機制并非替代關系,而應互為補充。Bubb and Pildes(2014)指出,在大部分針對助推機制比較優勢的研究中,都暗含著支持傳統干預機制的邏輯。Goldin and Lawson(2016)在Mullainathan(2012)的模型基礎上,將市場中的決策者分為了消極決策者和積極決策者,討論了同時使用傳統干預機制和助推機制的可能性。他們發現,可以使用默認設置優化消極決策者的行動,同時使用傳統稅收手段優化積極決策者行動,通過合理地綜合使用多種干預,獲得更好的政策效果。總之,社會保障系統的演進將在傳統干預機制和助推機制各自改進和創新的基礎上,尋求兩者的合理搭配。

猜你喜歡
投保人機制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做個怪怪長實驗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有必要創設“第二投保人”概念嗎?
——與林剛先生商榷
上海保險(2018年3期)2018-04-03 09:35:31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高跟丝袜| 国产丝袜第一页| 欧美狠狠干| 日韩黄色精品|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欧美日韩动态图|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成人欧美日韩| 99久视频|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一级全黄毛片|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日韩在线第三页|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亚洲成人播放| 爱做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无限乱码|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国产偷倩视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狠狠干|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97| 亚洲三级a| 亚洲色中色| www.狠狠|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欧美a网站| 在线五月婷婷| 日韩免费成人|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三级| 成人亚洲天堂|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婷婷色狠狠干|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美女国产在线| 午夜啪啪福利|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网| 久久免费看片| 色综合狠狠操|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