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作為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的紡織品,是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的B類紡織品,其質量問題與健康息息相關。在央視3·15晚會曝光的不合格再生棉生產劣質毒毛巾之后,各地各部門也加強了毛巾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監管。GB/T 22864—2009《毛巾》[1]標準(簡稱“舊標準”)到現在已經發布實施12年,新標準GB/T 22864—2020[2](簡稱“新標準”)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實施,同時舊標準廢止。為了更好地確保毛巾質量,理解新標準,指導企業,方便毛巾產品正常流通市場,規范第三方檢測機構規范操作,本文將新舊標準進行對比,并對變化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舊標準適用于紡織纖維為原料的各類機織毛巾產品,其他毛巾產品參照執行。新標準明確規定不適用于超細纖維毛巾和一次性使用的毛巾。超細纖維毛巾執行標準FZ/T 62033—2016《超細纖維毛巾》。一次性使用毛巾可根據生產工藝參照執行合適標準。生產企業在選用產品標準時,可以根據原料種類做出更準確的選擇。
新標準較舊標準增加引用了GB/T 6529《紡織品 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GB/T 27754《家用紡織品 毛巾中水萃取物限定》、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FZ/T 01057《(所有部分)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用GB/T 29862《紡織品 纖維含量標識》代替了FZ/T《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更準確更全面地規范好毛巾的質量生產安全關。
2.3.1 增加考核指標
舊標準內在質量指標已經無法滿足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的要求。毛巾屬于紡織品范疇,其中包含嬰幼兒及兒童毛巾。因此,新標準中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要求除了應符合GB 18401規定外,還增加了嬰幼兒及兒童產品應符合GB 31701規定。內在質量考核增加了優等品毛巾中水萃取物的指標考核要求,按GB/T 27754規定執行,對于一等品和合格品則不考核。考核項目主要包括五氯苯酚含量、液沾色、透明度3個指標。五氯苯酚是紡織品中常用的防霉防腐劑,屬于一類致癌物質,直接影響著生命健康。液沾色和透明度也是直接影響使用體驗舒適度的指標,具體考核指標見表1。

表1 毛巾中水萃取物限定
新標準增加了對于尺寸較小、無法正常取樣的毛巾,斷裂強力不考核的規定;對于重量偏差率標注了批量交貨時使用。修改了纖維含量的測定標準,由原來的GB/T 2911修改為FZ/T 01057規定執行。耐摩擦色牢度,規定按GB/T 4841.3,大于1/12標準深度為深色,小于或等于1/12標準深度為淺色。
2.3.2 增加試驗方法
新標準中對重量偏差率的測定由舊標準的GB/T 9995規定改為GB/T 6529規定的標準大氣下稱取恒重。新測試方法更加簡單,調濕到恒重后直接稱量,不需像舊標準一樣進行回潮率測定和換算。
對于吸水性的測定,新標準增加了具體采樣規定方法,對于取樣時應避開的部位有了更詳細的描述,保證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脫毛率的測定,明確規定了用GB/T 22798—2009中A法執行,這樣就確保了試驗方法的唯一性,考核指標更嚴謹。
規定了毛巾中水萃取物的測定按GB/T 27754 執行,細致描述了長度超過1800mm及寬度超過1200mm的樣品取樣方法,對裁邊處的處理也給出了明確規定,需用本線縫紉線拷邊包縫。
外觀質量考核項目差異對比見表2。

表2 外觀質量要求差異對比
新標準使用說明增加了應符合GB 31701要求。增加了產品應標明規格尺寸,如果產品需洗滌后使用,應在產品的明顯位置標識“需洗滌后使用”字樣。更加詳細確保了產品的使用安全性。
增加了產品運輸應防潮、防火、防污染的運輸要求以及產品應放在陰涼、通風、干燥、清潔庫房并防蛀防霉的貯存要求。
新標準附錄A由舊標準中規范性附錄改為資料性附錄。
隨著央視3·15晚會曝光出來的毛巾生產亂象,以及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于毛巾的基礎安全質量要求及脫毛、吸水性等使用舒適度都有所提高[3]。新標準的變更更加全面保障了毛巾生產的品質。對毛巾生產和流通的質量把控,生產商、銷售商應該嚴格按照標準規定進行生產和銷售,第三方檢測機構應盡量做到多點取樣,嚴格執行新標準的規定。對于消費者而言,應盡量選擇正規品牌,從正規渠道購買,購買時應注意查看毛巾的吊牌標識是否完整、規范,是否有異味,最大程度地保證購買毛巾的質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