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楊,魏迪欣,周鑫才
(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 口腔科,廣東 深圳 518101)
牙周病是一種牙周組織發生病變的疾病,其作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口腔疾病,對成年人口腔健康造成了很大破壞,對人體牙齒和身體健康具有嚴重的威脅[1]。由于牙周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一般很難察覺或者重視度不夠,從而導致牙周組織一直處在感染的狀態下,并反復出現炎癥現象,對患者的口腔咀嚼能力造成持續性的破壞,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2]。隨著正畸人群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牙周病患者加入到正畸人群的行列[3]。不過由于正畸固定裝置過于復雜,患者安裝后一般都會存在一定的刷牙困難,使得大量的菌斑堆積,加重患者牙周病的癥狀,對于牙周病伴錯畸形進行口腔衛生維護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牙周病伴錯畸形患者為例,探討25 μm 甘氨酸齦上噴砂的方法在治療牙周病上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2015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0 例牙周病伴錯畸形固定矯治患者,按不同治療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 例。研究組男25 例,女25 例;年齡20~39 歲,平均(26.04±2.62)歲。對照組男26 例,女24例;年齡21~38 歲,平均(26.11±2.66)歲。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周病伴錯畸形的醫學診斷;患者均需佩戴唇側固定矯正器;患者依從性較好;患者無其他重大的疾病。排除標準:患有感染性疾病或者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伴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患者處在妊娠期、哺乳期。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
1.2.1 儀器 選用菌斑顯示劑(日本GC 公司);日本NSK 的NAC-SC 型慢速渦輪彎手機;瑞士EMS 的Perio-Flow 砂 粉、Air-Flow Master 噴 砂系統。
1.2.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牙周翻瓣術,并與牙周翻瓣術后7~14 d 對患者進行正畸治療。然后對照組患者在第一次正畸復診時接受全口齦上潔治,研究組的患者在第一次正畸復診時接受25 μm甘氨酸顆粒噴砂方式清除菌斑治療。
觀察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主要觀察患者的齦溝出血指數(BI)、牙齦指數(GI)、菌斑指數(PLI)、牙周探診深度(PD)。檢查牙位為Ramfjord 指數牙(16、21、24、36、41、44 作全口牙列代表,若患者存在選中牙缺失時,則換鄰牙為替補檢查牙),記錄患者每顆牙頰舌側的中央、近中、遠中這6 個位點,每位患者的相關指數的平均分=所有指數牙全部位點的記分總和/檢查的總位點數。
使用SPSS 1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治療8 周后的各項指標。兩組治療4 周、治療8 周后的SBI指數、PLI 指數、GI 指數、PD 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對照組治療4 周后、治療8 周后的SBI 指數、PLI 指數、GI 指數、PD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4 周后、治療8 周后的SBI 指數、PLI 指數、GI 指數、PD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治療4 周后、治療8 周后SBI 指數、PD、PLI 指數、GI 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治療8 周后各項指標比較 (n=50,)

表1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治療8 周后各項指標比較 (n=5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牙周病是一種感染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與牙周病有密切的關系,牙周病伴錯畸形患者由于牙根部暴露的較多,同時牙根較粗糙、牙釉質較大,菌斑較常人更容易聚集[4]。而菌斑清理困難,攜帶有大量的微生物,會導致患者反復出現炎癥癥狀,嚴重的將會使牙齒松動、脫落,臨床上在治療此病上主要是對菌斑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進行破壞,醫師一般將粘性菌斑剔除,以實現對牙周病患者的菌斑控制,這對于治療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意義[5]。
實現對菌斑的控制及消除是預防及治療牙周病的重要方法,正畸患者在進行正畸治療時,常常會在牙面上安裝復雜的正畸固定裝置,然而對于佩戴固定矯正器的牙周病患者,一般常用刷牙或者牙線等方法進行牙的清潔工作[6]。但是托槽的粘貼,鋼絲的結扎等正畸固定裝置會明顯增加患者的刷牙難度,患者每日清潔工作難以到位,使得牙面聚集大量的菌斑堆積,加重患者牙周病癥狀[7]。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醫學治療方法的進步,口內噴砂技術成為一種有效控制患者菌斑的重要方法,根據噴砂砂粒種類的不同,患者牙體表面的粗糙程度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傳統的噴砂方法采用的是碳酸氫鈉,顆粒較大,粗糙程度大,控制菌斑效果明顯,清潔效果佳,但是經過大量的實踐研究發現,患者在噴砂治療后牙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噴砂前相比會明顯的增大,這也是對患者造成另一種形式的傷害[8]。
甘氨酸顆粒是一種溶于水的低磨耗性材料,25 μm 甘氨酸噴砂粉相比于傳統的碳酸氫鈉顆粒,顆粒更小且更加圓滑,磨耗性較低,能有效保護患者的細胞膜,具有調節患者免疫系統、抗感染的效果[9]。BüHLER 等[10]的研究證明,甘氨酸顆粒不僅能有效清潔患者牙面的菌斑,還能有效維護患者牙根表面的光滑程度,利用甘氨酸顆粒進行噴砂后,患者牙齦上皮、固有層受到的損傷極小,相較于傳統碳酸氫鈉顆粒噴砂方法更有利于保護患者的齦緣,有效防止患者的牙齦出現退縮癥狀,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11-12]。本研究中患者為牙周病伴錯畸形固定矯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齦萎縮癥狀或者牙根暴露癥狀,在接受治療后,研究組SBI 指數、PLI 指數、GI 指數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和同期對照組的對應指數,表明25 μm 甘氨酸顆粒噴砂方式能有效的實現對患者的菌斑控制、牙周病癥狀的控制。
綜上所述,25 μm 甘氨酸齦上噴砂的治療方法對患者的菌斑再生癥狀具有抑制作用,能更有效地清潔患者牙齒上的菌斑,有效維護佩戴固定矯正器的牙周病伴錯畸形患者的牙周組織狀況,值得在牙周病患者合并錯畸形固定矯治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