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鑫
(商丘市中醫院 骨科,河南 商丘 476000)
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為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類型,患者多表現為低能量損傷,且以女性多發,以髖部發生比例較高,其約占總發生率31%~51%。骨折患者通常骨質情況表現較差,采用保守治療較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大多數患者選擇手術治療,即幫助患者恢復其生物學力線,使其可進行早期的下床活動和康復訓練,恢復關節功能,促進愈合[1-2]。
隨著現階段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所選擇的內固定材料也依照人體生物學結構和骨折特點不斷改進,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術(PFNA)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FHR)均廣泛應用于骨折的治療中[3-4]。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分析兩種手術方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 年8 月至2019 年10 月商丘市中醫院收治的100 例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資料,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PFNA組和置換術組,每組5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診斷標準[5],并通過X 射線片等確診;②于本院手術治療;③無手術禁忌,治療期間定期至本院復查,且資料完整;④骨折前髖與膝關節功能良好,無活動障礙、能獨立行走;⑤患者術區皮膚狀態狀況較好,無竇道、壓瘡、感染和瘺管等狀態。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嚴重的髖部疾病,如骨腫瘤、髖關節結核及關節炎等;②合并全身急性感染;③下肢深靜脈血栓;④因存在嚴重的內科疾病而不能經受手術治療;⑤合并其他骨折疾??;⑥治療依從性較差。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兩組性別、年齡及Evans 分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n=50)
1.2.1 PFNA 組 患者仰臥位全身麻醉,根據具體情況留置導尿,皮膜覆蓋住其會陰部,并進行常規的術前消毒?;颊呓≈⑾蛲馍煺梗紓韧尾繅|高,并保持患肢和軀干約10°~15°向內收;在C 型臂的透視下閉合進行復位,行縱行切口,長約3~5 cm,將皮膚及皮下筋膜切開,采用電刀進行止血,于大粗隆頂點前約1/3 處采用三棱錐開口器鉆通患者髓腔,將導針插入,保持良好的骨折位置。將主釘旋進近端,位置需較粗隆頂點低,于導向器定位點位置作縱行切口,約2.0 cm,并通過瞄準臂進行定位,以套筒在距離股骨頭軟骨下方約0.5~1.0 cm 處插入導針;在C 形臂的透視下監測導針位置,導針擴孔后,采用打入適宜的螺旋刀片并鎖定。器械清點完畢,止血沖洗,導管引流,縫合包扎。
1.2.2 FHR 組 患者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在雙腿間夾軟墊,常規消毒后,以患者大粗隆作為中心點,上段指著患者髂后上嵴下8 cm 位置處,下段則沿著股骨長軸進行延伸,沿患者體表的投影逐步將皮膚切開,向后拉開臀大肌,切斷患者外旋肌群、股骨頸,將股骨頭取出,并清理干凈碎骨塊和軟組織;緊貼患者大粗隆的開口,擴髓安裝試模,適當調整假體大小,屈曲90°狀態下向內旋轉45°,觀察是否存在脫位現象,選擇適宜股骨頭,清理患者髓腔并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凝固后,安裝假體,進行屈曲內旋試驗,沖洗和縫合,進行加壓包扎。
①記錄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②對所有研究對象術后第1、3、6 及12 個月隨訪;Harris 評分量表評估髖關節功能,該評分量表分為功能、疼痛及活動范圍等3 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③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FNA 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FHR 組,術中出血量少于FHR 組,且術后負重時間長于FHR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FHR 組術后第1、3、6 及12 個月隨訪Harris評分高于PFN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負重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n=50,)

表2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負重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n=50,)
表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隨訪髖關節Harris 評分(n=50,,分)

表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隨訪髖關節Harris 評分(n=50,,分)
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1,P=0.646)。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n=50)
人體骨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骨骼的細微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破壞,骨質疏松程度會慢慢加深,骨量逐步丟失,且骨強度低,容易發生骨折。因骨折患者一般年齡較大,因此在治療上難度也會相對較大。如何恢復患者的關節功能,已成為臨床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6-7]。
FHR 術是通過骨水泥型或生物型假體進行固定,可牢固固定住骨折端,并強調小粗隆的復位,能夠有效保證關節穩定性,加快患者愈合,保障其關節功能,確保關節穩定,加快骨折愈合,保障患肢關節功能的恢復。一般來說,機體對該手術的耐受較好,無絕對的禁忌癥,手術操作簡單,患者可早期進行床下活動[8-9]。PFNA 術是依照人體的股骨近端生物力學特點設計,操作簡單方便,符合人體股骨近端生物力學特點,且手術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擴髓置入和骨膜剝離,最大程度保證了對周圍骨質的填壓,加強了錨合力,有利于減少股骨頭骨量的丟失,其抗旋轉、抗切出和抗內翻的能力均較優,保證了患者粗隆周圍部位的血液供應,手術損傷較?。?0-12]。
本研究發現,采用PFNA 術有利于患者患肢恢復,操作較為簡便且手術創傷小,能夠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術中保護了患者粗隆周圍的血液供應,加快了患者骨折的愈合,優于其他的髓內或髓外的固定器械。FHR 術患者術后恢復慢,這可能是由于患者骨質脆性高,骨折發生較為嚴重,內固定手術達不到將斷骨完全解剖復位的效果。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隨訪過程中髖關節功能變化,FHR 組患者髖關節Harris 評分高于PFNA,表明FHR 手術有利于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效果顯著。劉彥旬等[13]研究發現,置換術患者早期能夠進行一定的負重活動,有利于減少術后長期臥床導致的相關并發癥發生。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無差異,與上述研究結果不一致,這可能與研究樣本量有關。
綜上所述,FHR 術更適用于術前預計評估內固定手術失敗的可能性較大、骨折預后較為困難患者,但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較PFNA術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