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囡, 孟昭蘇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3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人才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就業難與創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屆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究其原因有:國家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高等教育體制、專業設置、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大學生個人自身原因等諸多方面因素。而作為高職院校,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在實踐和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業化和個性化程度不高,直接導致了現今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慢就業”、好高騖遠以及職業價值觀不清晰等問題。本文將就個性化就業指導進行探析。
現階段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就業指導對學生就業的重要性,省級領導部門也逐步加強對就業指導的監督,比如安徽省教育廳在每年的高等畢業生就業工作動態監測體系中要求各高校要設立就業指導服務、職業規劃咨詢室、就業指導課或者職業規劃課作為必修課納入培養方案,列入教學計劃,課時不少于32學時并設有網絡就業指導課程等。基于此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并把就業指導課設置為必修課。但是各高校的就業指導形式過于單一,完全依賴就業指導課的設置,普遍認為只要從大一開始開設了就業指導課,并設置為必修課,就完成了對學生的就業指導。
對于就業指導課的形式來說,現階段各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都是以講座形式為主,大班教學情況普遍,幾個專業合班教學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教學內容千篇一律,一個課件所有的就業指導教師都在使用。
因為高職院?,F階段普遍推行的是2.5+0.5的學制模式,因此就業指導課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真正要把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大三卻沒有了就業指導課的指導,因此到了大三參加招聘會時出現簡歷制作不規范,面試禮儀全忘記的囧事。
就業指導是否能落到實處,取決于是否擁有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人員隊伍。而在就業指導課為就業指導主要形式的高校中,就業指導教師肩負著就業指導人員的主要職責。就目前而言,高校中擔任就業指導課教師的人員主要由各系部書記、輔導員或社科類教師兼任,他們一方面在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缺乏系統、專業的理論知識,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和課件的內容進行授課;另一方面,一些剛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輔導員缺乏實踐經驗,只能紙上談兵,這些都導致就業指導教師對最新的就業政策和就業動態缺乏在理論高度的令人信服的解答,課堂指導的隨意性較大。真正在就業一線與企業交流,了解就業動態和政策的專職就業人員配置較少,受日常工作牽絆,沒有精力走進課堂進行就業指導教學,更談不上進行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工作。
同時,就業指導課重要性地普及也是就業指導專業教師匱乏的主要原因,雖然每年上級主管部門對就業指導師資培訓有硬性規定,可實際上每年愿意參加相關培訓的教師人數較少,真正既有專業背景又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不愿從事就業指導工作,使得參加培訓的教師總是那么幾個。實際上就業指導培訓應該全員化,每位教師都有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責任和義務。
個性化就業指導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人職匹配”理論是個性化就業指導的重要理論借鑒,人本主義心理學是個性化就業指導的重要理論支撐。這兩個理論分別是1909年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以及20世紀50~60年代馬斯洛提出的。帕森斯教授在他的《選擇一個職業》的著作中提出明智的職業選擇要考慮3個因素,第一是自我認知;第二是認知職業;第三是對以上兩個方面做出明智的思考,實現任職匹配。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則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并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因此個性化就業指導是在“人職匹配”理論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先導的基礎上,基于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全體性之上,進一步根據學生的就業個性化需求,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發揮大學生的個性化潛能。
高職院校個性就業指導的特點如下:①全體性。個性化就業指導是基于全體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基礎之上的,并不是只針對畢業班同學或者就業困難同學進行的。個性化就業指導要在所有學生對就業指導了解的基礎上來滿足個體或群體的就業需求,因而具有全體性的特點。②全面性。個性化就業指導并不只局限于就業指導工作本身,也并不只是就業部門的事情,相應的教育教學改革都要依靠就業指導中反饋得到的信息進行,這樣對學生的培養才是精準的,因而具有全面性特點。③多樣性。個性化就業指導當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會根據不同專業、不同類型、不同需求的群體進行有的放矢地指導。因而具有差異性的特點。④主體性。個性化就業指導要尊重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心需要,不是就業指導教師的自說自話,要在學生認可就業指導的基礎上主動探索自我,發現自我。⑤針對性。個性化就業指導是為滿足不同需求和不同層次的一種有針對性的活動,因此具有針對性。
現階段最主流也是最常用的2種個性化心理測試和分析方法依然是MBTI性格類型分析和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量。
目前國際上最權威、最普遍使用的個性化心理測試理論非MBTI性格類型理論和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莫屬,因為只有MBTI性格類型理論真正深入系統地把握了人的性格(本我),也只有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從興趣的角度出發來探索職業指導的問題。這2個理論相結合,可以從性格類型和興趣的角度全面地解釋了一個人的深層的本我、真實的自我、自我的核心,從而探索職業指導的問題。興趣測試和能力測試的結合在職業指導和職業咨詢的實際操作中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自我認知和個性差異是個性生涯指導的前提,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從而在職業生涯中出現頻繁跳槽,職場受挫等現象,也是自我認知不準確以及“群體灌輸”式就業指導的惡果。對學生進行人格測試,幫助學生在性格和職業興趣等方面了解自我,進行更精確的自我認知,是個性生涯指導的基礎。同時,測試后的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測試后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不同的生涯發展期,開展不同的指導活動,如針對啟蒙期的新生導學和團隊工作坊,在積累期指導學生參加職業規劃大賽,在發展期開展簡歷和面試指導,在反饋期進行校友訪談等活動,分階段分類型的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
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實施者和推動者是就業指導教師,因此要創建一支穩定的從事教育實踐活動的專業團隊。個性化的就業指導要依靠不同專業教師的專業優勢,對不同專業的同學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首先,要對現有的就業指導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鼓勵教師進行心理學、教育學和法律等方面的學習,組織教師進行職業指導師培訓,組建大師工作室,走專家化發展道路;其次,要鼓勵輔導員以外的更多的教師加入就業指導隊伍當中來,學生對就業指導的個性化需求貫穿于整個大學的專業學習階段,單靠就業指導教師的指導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要從每個專業中挑選1~2名專業教師進行就業指導的相關培訓,和專職就業指導教師一起為本專業學生進行就業指導,這樣才是真正的個性化就業指導。再次,要加強校企合作,邀請校企合作企業中從事招聘和人事管理的專業人事前來學校開辦就業指導講座;最后,協同心理咨詢教師,經常性地開展就業心理方面的講座和咨詢,針對大學生職業取向,人格特征進行測評,并對有就業心理障礙的同學做好輔導。
建立規范的就業指導機制是高職院校個性化就業指導的保障,高職院校要建立就業領導小組,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實行多樣化的指導形式,真正把就業工作提到學院發展的重要日程上,只有這樣才能為院校個性化就業指導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實行“一把手”工程。建立由院校書記或者院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管理學院的就業工作。在國家宏觀就業政策的引領下制訂適合本院校發展的個性化就業工作方案。
其次要實行多樣化的指導形式。就業指導課只是就業指導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個性化輔導和團體輔導相結合應該成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要手段。把個性化輔導和團體輔導相結合,把就業指導的“內功”練好,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個性化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關系到民生,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要建立社會、社區和家庭的聯動指導網絡。要在全社會營造一個適合大學生就業的良好環境,社會上的各種正規中介以及正規培訓機構為學生提供了職業培訓、就業信息等相關信息;現階段,基層單位以及社區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假期實踐的基地,不僅給學生假期實踐提供了場所,也會提供就業方面的專業指導;家庭在就業指導的環節中不可或缺,為學校的就業指導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因此,要整合社會、社區和家庭的資源,共同構建就業指導的輔導網絡。
個性化就業指導有其獨特的優越性,而真正把就業指導“個性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上級部門的重視,落實一把手工程;需要高校的落實,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加強并重視學生的個性化主體地位;更需要全社會的配合,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共同構建完善的就業輔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