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1131)
十二五以來,安徽省物流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發展環境日益改善,市場規模不斷增大。然而在物流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2018年安徽省物流總費用仍占GDP的15.7%,物流行業仍然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較低、資源浪費等不少由于粗放型發展帶來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新”驅動安徽省物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實現物流創新需要一定的要素投入,人力、資金的投入必不可少,外部環境作為物流創新的基礎保障也異常重要。物流基礎設施條件、信息化水平等因素會直接影響物流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物流創新能力究竟如何,還得考慮創新產出水平,比如科技成果、物流業規模等。因此本文從創新投入能力、投入產出能力、創新環境支撐能力三個維度構建區域創新能力評價綜合指標體系,如表1所列。
表1 區域物流創新能力評價指標
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安徽省統計年鑒》,其中物流業的相關數據由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替代。
本文采用熵權-灰色關聯法對安徽物流創新能力進行評價。首先使用熵權法對影響物流創新能力的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行測度,熵值越小,其指標表達的信息量越大,因此具有較大的權值。接著通過灰色關聯法來衡量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各指標序列與最優序列之間的關聯度。關聯系數越大,說明區域物流創新能力越強。
本文根據表1的相關指標,獲取2011-2018年安徽省相關數據,利用熵權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wi,如表2所列。
表2 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各指標權重wi
參考數列的選取為每個指標的最優值構成的序列,依據灰色關聯法計算得出2011-2018年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指標與最優序列之間的關聯系數ξi,如圖1所示。
圖1 2011-2018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創新投入、產出)指標關聯系數ξi
圖2 2011-2018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創新環境)指標關聯系數ξi
由R=∑wiξi可得出安徽省2011-2018年的物流創新能力值,如表3所列。其中R為物流創新能力,wi為各指標權重,ξi為關聯系數。
表3 2011-2018安徽省物流創新能力(R)
創新投入指標中,物流業R&D經費支出、物流業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與創新能力的關聯系數呈現一定程度的波動,物流業從業人數、物流固定資產投資與創新能力的關聯系數呈較一致的變化趨勢。2011-2015年,物流業R&D經費支出與物流創新能力的關聯系數最高,2015-2018年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與物流創新能力關聯系數最高,且呈現上升趨勢。
創新產出指標中,物流業增加值與物流創新能力的關聯系數穩步上升,到2018年到達最大值。物流業發表科技論文數量、專利申請數呈現比較大的波動,從2017年開始,這兩個指標與物流創新能力的關聯系數開始增長。說明相應的科技產出對物流創新能力的提高作用從減弱到增強,近年來對物流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增加。
創新環境指標中,旅客周轉量與物流創新能力的關聯系數呈下降趨勢,此因素對物流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大。電話普及率及互聯網普及率等的關聯系數2017年后逐年增加,2018年到達一個峰值,信息技術對物流創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在提高。公路、水路等基礎條件從2014年后與物流創新能力的關聯系數基本都處在前列,基礎設施條件對物流業轉型升級作用明顯。貨物周轉量對物流創新的影響逐年上升,2018年達到最高。貨物周轉量對物流產業創新影響較大。
總體上來看,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從2011-2018逐年提升,且2018年物流創新能力(與最優序列的關聯度)已經達到0.8073,表明比較接近最優序列,物流創新能力較令人滿意,但與最優序列關聯度等于1還有一定距離,說明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仍有提升空間。
為更好地促進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的提升,推動區域物流產業轉型升級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提出對策如下:
(1)加大投資,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及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與物流創新能力的關聯性較強,對物流創新能力的提高影響較大。安徽省應加大投資,繼續完善相關物流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推動物流業創新發展。
(2)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物流規模,增加貨物周轉量,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助力物流創新。
(3)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是實現物流技術創新的重要手段。
(4)促進科技產出。積極引進物流人才,產出相關科技成果,反向應用于物流業的創新活動中,提升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
物流基礎設施條件、科技成果產出及物流需求等對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的影響較大,而人力資金的投入、規模及信息技術條件等對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不明顯。總體上來看安徽省區域物流創新能力逐年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間。本文通過對安徽省物流創新能力評價,以期提升物流創新能力,實現安徽省物流業轉型升級,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