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穩橋,王安樂,劉義文
(長沙市農業科學研究院,410003)
苦瓜是南方地區主要蔬菜種類之一,其皮色有白、綠2種,苦味中等,風味好,營養豐富,并具有降血壓、降血糖等保健功能[1,2]。近年來在長江流域地區苦瓜種植面積逐年增大,尤其是白綠色珍珠類型苦瓜。隨著市場需求和生產發展的需要,人們對苦瓜品種的適應性、商品性等要求越來越高[2]。為此開展了早中熟白綠珍珠苦瓜新品種的選育,經過多年努力,選育出早熟性好、商品性佳、豐產優質的珍珠苦瓜新品種春秀。
春秀苦瓜是以B2為母本、BZ34為父本雜交配制而成的早中熟中棒形白綠珍珠苦瓜新組合。
母本B2是從江蘇引進的一個白綠珍珠地方品種——美綠苦瓜,經單株選擇、多代(12代)純化的優良株系,具有早熟、第一雌花節位低、雌花節率高、節成性好、短棒形、珍珠瘤與條瘤相間、白綠色、抗病性好等優點。父本BZ34是從福建引進的一個黑籽白綠珍珠苦瓜品種,經雜交分離、多代(10代)純化的優良株系,具有中熟、短棒形、珍珠瘤且瘤粒較大、亮度高等優點。
該組合于2016年南繁配組,2017-2018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8-2019年進行多點試驗,2019-2020年進行品種示范,2020年6月通過苦瓜新品種專家評議。
①品種比較試驗 2017年以長沙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品種春綠苦瓜為對照,在長沙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中試基地試驗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3月6日播種,4月8日定植,株距50 cm,大棚平架栽培,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45 m2,每小區種植60株。春秀苦瓜前期產量1 185.8 kg/667 m2,較對照增產20.1%;總產量4 966.9 kg/667 m2,較對照增產 30.3%(表1)。
②多點試驗 2018-2019年在長沙、瀏陽、岳陽、邵陽、郴州進行了連續2 a的多點試驗,以春綠苦瓜為對照,大棚平架栽培,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300 m2,株距50 cm,每小區種植400株。2018年的試驗于3月9日播種,4月15日定植。結果表明,春秀苦瓜前期產量1 328.5 kg/667 m2,較對照增加26.5%;總產量5 122.1 kg/667 m2,較對照增加29.5%(表2)。2019年的試驗于3月2日播種,4月10日定植。結果表明,春秀苦瓜的前期產量產量為1 378.7 kg/667 m2,較對照增加23.5%;總產量5 304.7 kg/667 m2,較對照增加30.8%(表2)。

表1 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表2 多點試驗結果
據2017年品種比較試驗實地調查分析(表1),春秀苦瓜第一雌花節位平均為8節,顯著低于對照的12節;20節以內雌花數春秀苦瓜為9朵,較對照6朵增加50%;且始收期比對照提早7 d。

2018年6月15日在長沙試點進行了試驗品種田間抗病性調查,發現春秀苦瓜霜霉病、疫病的發病率分別為8.6%、5.2%,明顯低于對照品種的15.5%、10.1%;2019年6月20日在瀏陽試點進行了試驗品種田間抗病性調查,發現春秀苦瓜霜霉病、疫病的發病率分別為9.5%、6.5%,明顯低于對照的15.5%、11.5%。

表3 性狀調查結果
該品種適宜在長江流域春季大棚種植。植株生長勢強,早中熟,主蔓第8節左右著生第一雌花,雌花節率高,節成性好,連續結果能力強。果實中棒形,果皮白綠色,珍珠瘤,瘤粒飽滿,發亮,果長25 cm左右,果粗7 cm左右,單果質量400 g左右,肉質脆,果肉較厚,緊實,苦味中等,風味好,果實硬度高,商品性佳,抗病、抗逆性強(表3)。
長江流域大棚平架栽培一般3月上中旬播種,4月中下旬定植,株距50 cm左右,每667 m2種植900株左右,定植后及時澆壓蔸水。蔓長60 cm時及時引蔓上架,及時摘除平架以下側蔓,以確保主蔓生長粗壯,上平棚架后留2~3條粗壯側蔓均勻分布在主蔓兩側。生長前期溫度低,陰雨天氣多,昆蟲活動少,苦瓜授粉不良,會影響坐瓜和產量,須采用人工輔助授粉。開花坐果前追肥水3~5次,開始采摘后每采摘1次重追肥1次,高溫干旱時,結合追肥澆水抗旱;陰雨天及時排水,防漬水漚根。生長中后期,摘除植株下部的衰老黃葉、畸形瓜,保持田間良好的通風透氣條件。及時采收,一般雌花開放后12~15 d,果實瘤狀突起飽滿,果皮有光澤,果頂顏色變淡時采收。重點防治的病害有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根結線蟲病;重點防治的蟲害有蚜蟲、瓜絹螟、瓜實蠅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