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雨默

孫飛
孫飛大學期間就對農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參觀過“全國有機農業之鄉”江西萬載縣茭湖鄉后,很受啟發,覺得生態農業大有可為。
2011年,孫飛從江西宜春學院園林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后,萌發了回家鄉泰州市姜堰區沈高鎮創業的念頭。父親孫慶榮種了大半輩子的田,深知其中的不易,擔心兒子只是一時興起,吃不了這一行的苦。孫慶榮曾嘗試在稻田養殖胡子鯰,由于缺乏科學養殖知識,規模一直上不去。為了測試一下兒子的能力,孫慶榮提出給孫飛一塊田:“如果你能在稻田里養好胡子鯰,我就同意你回家種田。”
胡子鯰能夠在低氧、淺水中生存,養殖期四個月,出塘時就重達3斤,是農民致富的好項目,孫飛一口答應下來。“干一行就要懂一行、專一行。”孫飛在田頭搭了工棚,吃住在里面,為的是隨時觀察胡子鯰的生活習性。他買來大量書籍學習,并聘請姜堰區農委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很快,門外漢成了行家里手。孫飛發現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為胡子鯰提供了養料,胡子鯰覓食時攪動田水疏松土壤,為水稻根系提供氧氣,排泄的糞肥又是天然肥料,收獲時既有米又有魚,還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
稻田養殖胡子鯰,每畝收入達到5000元,是普通種稻麥的四倍多。試驗成功后,孫飛投資10萬元在夾河村流轉20 多畝土地,開始籌劃發展“稻魚共作”的立體生態農業,在稻田大規模養殖胡子鯰。
穿梭在田間地頭,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經營管理能力……在泰州市姜堰區河橫村漢土家庭農場主孫飛看來,這些是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基本素質。現代農業在發展中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讓合作社逐步向“理事會+農業職業經理人+監事會”的運行機制發展。理事會代表社員決策“種什么”,而農業職業經理人組織生產管理,負責“怎樣種”“如何種”,是農業在企業化、職業細化發展中應運而生的新型職業。
2012年,孫飛被沈高鎮黨委列為村級后備干部,負責河橫村安全生產、信訪、科教文衛、藥品食品安全工作,并兼任村組長。沈高鎮村民一年到頭在田里忙活,種出來的大米品質卻不高,賣不出好價錢。村民看到孫飛在稻田養胡子鯰取得成功后,便向他請教。教會別人不是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嗎?但孫飛卻毫不猶豫地傾囊相授:“因為我回家鄉創業的初衷是發展生態農業,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隨著國家農業政策鼓勵發展現代化農業,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孫飛抓住政策的東風,說服家人,貸款50 萬元,在河橫村流轉300 畝土地,創辦了姜堰區河橫村漢土家庭農場。他將其中30畝土地用于稻田養殖胡子鯰,270 畝土地作為米廠的訂單農業生產基地,并申請注冊了“漢土”牌原生態魚米商標。漢土牌大米每斤價格是普通大米的數倍仍走俏市場,供不應求。第二年,孫飛又流轉了50畝土地,并倡導本地種田能手租田創業。當年,他就帶動十戶村民,流轉近千畝土地,從事稻田生態種植。
每年水稻生長期間,孫飛還通過網絡征集游客來稻田里參加釣魚比賽。每到周末,海陵、姜堰等地的市民都會慕名前來垂釣觀光,成為河橫生態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期間,孫飛成立泰州漢土植保專業合作社,先后花費100多萬元購買五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以及三十余臺擔架式噴霧機,服務近萬畝農田,解決了農場主們農作物病害防治的后顧之憂,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接著,孫飛加盟了共青團姜堰區委管理的蘇合食品天貓旗艦店,大力推廣線上銷售,成立了稻田魚米的特色專營店,每年銷售額可達180余萬元。孫飛因此榮獲江蘇省首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江蘇“青年雙創英才”等稱號,當選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2020 年1 月,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期間,作為人大代表,孫飛提出了“健全返鄉創業青年服務政策”的建議。
孫飛提到,針對青年創業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需不斷修正優化現行的服務政策。他舉例說,現行的高校畢業生回鄉創辦農業科技型企業、鄉村旅游項目等經濟實體享受創業補助和規費減免政策里,特別強調了畢業五年內這個條件,無形中提高了創業門檻,也打擊了創業者的積極性。因此,他建議取消對畢業時間的限制,讓更多夢想在農村這塊天地干出大事業的青年人得到幫助。為避免創業青年在摸索政策上走彎路,孫飛還建議財政局、人社局、發改委等與返鄉青年創業服務密切相關的部門,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提供一站式服務,節約創業青年在辦理手續、跑流程上的時間精力。
為此,沈高鎮打造了約4800 平方米專為青年創業服務的龍創孵化園。目前,全鎮農業從業人員中“新農民”達500人,近20人受過表彰。
雖是早春,乍暖還寒,但沈高鎮各村的農田里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孫飛手握大鍬和大家一起敲碎泥塊,平整土地備耕。“別看他斯斯文文、弱不禁風的模樣,干起活來一點都不含糊。”在大家看來,孫飛早就是一名合格的農民了,而且是新時代的科技型農民。
近年來,孫飛通過發揮鄉村旅游和生態稻米兩大產業優勢,發展“生態+”產業,同時舉辦鄉村旅游節,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有知識、有技術的人才,能夠在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創造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