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鳳

服務作為營銷的一種組合要素,真正引起人們重視,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產業升級和生產的專業化發展日益加速,一方面使產品的服務含量(即服務密集度)日益增大;另一方面,隨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市場逐步轉向買方市場,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逐漸發生變化,需求層次相應提高,并向多樣化方向拓展。服務營銷在企業營銷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變得日益重要。
最近和幾位做企業的朋友相約去吃火鍋,席間有人和我說,現在生意不好做,價格低利潤少,但也有幾個朋友的生意紅紅火火,蒸蒸日上。深入交流后,發現做得好的朋友非常注重服務,用服務打造口碑,用口碑樹立品牌形象。當一個企業擁有品牌后,產品本身就會增值,這也是為什么衣服款式類似、面料一樣,價格卻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原因。
巧的是,我們用餐的火鍋店正是以服務出名的海底撈?!翱腿耸且蛔酪蛔雷サ?。”這是每個海底撈員工都知道的“張勇語錄”。
為什么要一桌一桌抓客人?因為盡管每桌客人都是來吃火鍋的,但有的是情侶約會,有的是家庭聚會,有的是商業宴請……客人不同,需求就不同,感動客人的方法就不完全一樣。
可是,差異化的服務只能通過每個員工的大腦創造性地實現。讓員工嚴格遵守制度和流程,其實等于雇用一個人的雙手,而沒有雇用他的大腦。人最值錢的是大腦,大腦能創造、解決流程和制度不能解決的問題。
比如,有的人可能要標準的調料,有的人喜歡自己調;有的人口味重,需要兩份調料,有的人連半份都用不了;有的人可能喜歡自己涮,有的人喜歡服務員給他涮。有的人不喜歡免費的酸梅湯和豆漿,能不能送他一碗雞蛋羹?盡管雞蛋羹是收費的,但如果能讓牙口不好的老人吃一碗免費雞蛋羹,他可能會記一輩子。一個客人想吃冰激凌,服務員能不能從外面給他買?一份點多了的蔬菜,能不能退?碰到這些流程和制度上沒有規定的問題,大多數餐館當然是按制度和流程辦——不行。在海底撈,服務員的大腦就需要創造了——為什么不行?
在海底撈的員工雜志上,我隨手抓了幾個海底撈員工服務差異化的例子。
上海三店姚曉曼說:“有一次,雅間11 號坐的是回頭客鄔阿姨。她女兒點菜時問,撒尿牛肉丸一份有幾個?我馬上意識到,她怕數量少不夠吃,便回問一句:姐,你們一共幾位?她說十位。我立馬告訴她,一份本來是八個,我去跟廚房說一下,為您做十個。她很驚訝地抬頭看了我一眼,說:小姑娘,你們領導不會說你吧?我說,您放心,只要說明原因,領導都會理解。”
上海三店張耀蘭說:“星期六晚上生意特別好,19點30分3號包房上來一家姓徐的客人。他們點了一份鵪鶉蛋,我把鵪鶉蛋給他們下鍋時,發現徐媽媽把上面的蘿卜絲夾到碗里吃。我感覺她一定很喜歡吃蘿卜,于是立即打電話給上菜房,讓他們上一盤蘿卜絲,然后我拿蘿卜絲去調料臺放上幾味調料。當我把拌好的蘿卜絲端到桌上時,他們很驚訝,說我們沒有點蘿卜絲呀?我說:我估計阿姨愛吃蘿卜絲,特意拌了一盤送給阿姨吃,不知道你們喜不喜歡?他們當然非常高興,邊吃邊夸我,還問這蘿卜絲是怎么拌的。最后徐叔叔要了一碗米飯,把蘿卜絲盤子里的湯拌飯吃了,說這是他吃過的最香的飯。接下來一個月,他們來了三次,還把他們姓蔡和姓楊的朋友介紹來吃飯。看,一盤蘿卜絲多神奇,幫我‘抓’了這么多客人!”
北京五店的李小梅說:“一個大姐來用餐,看等座的人很多,要了號后問我,這附近哪有理發店,她要去洗個頭。我就把大姐送過去了。可是,不久后就下起雨,我想到她沒帶雨傘回來一定會淋雨,就又跑過去給她送了一把傘。后來,那個大姐來我們店很多次,有一次還帶來一件新衣服,說是她女兒買的,穿著不合適,非要給我。”
我們走出海底撈,門口還有一些人排隊,而對面火鍋店的裝修也非常豪華,但是一眼望去還有很多空座位。兩家火鍋店間隔不到幾十米,通過門口服務員的眼神,我看到了無奈,同樣是做火鍋,差距怎么這么大呢!
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就是看有沒有抓住客戶的痛點、淚點、爆發點,用服務感動客戶,讓客戶給你介紹客戶,形成強大的口碑廣告效益。
如何才能把服務做到極致?我想:用心服務,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對方想要什么,把服務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