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孟州市主要的秋糧作物,也是第二大糧食作物和增產潛力最大的作物,生產上存在著僅以高投入求高產和施肥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玉米合理施肥是孟州市保持化肥施用量零增長的關鍵,為促進玉米生產健康發展,特制定玉米區域配方與施肥指導意見。
玉米施肥的增產效果取決于生態環境、土壤肥力水平、產量水平、品種特性、種植密度,及肥料種類、配比與施肥技術等。根據全市水、肥、氣、熱等自然條件,可劃分為3 個玉米施肥分區(見表1)。東部平原潮土區、南部灘區潮土區、西部丘陵褐土區。

表1 孟州市夏玉米測土配方施肥區域劃分
按照原農業部《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要求,結合孟州市實際,根據測土配方施肥研究成果,制定不同區域單項化肥施用總量控制指標(見表2)。單項化肥施用量不能超過推薦指標。

表2 不同區域的化肥施用總量控制指標
玉米是喜肥水、高產、高效作物,適宜在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的條件下生長。4 葉期前由于根系范圍小,需肥量較少,此時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可以促進根系發達,降低節間。10 葉后是需肥高峰期,此時應以促為主,加強肥水管理,增加氮肥施用量。開花授粉以后需肥量又逐漸減少。
根據孟州市土壤化驗結果、玉米肥料田間試驗和需肥規律,氮磷鉀肥配方為:每667 m2目標產量500 kg 左右的玉米田,每667 m2施純氮14~15 kg,五氧化二磷3~4 kg,氧化鉀2~3 kg,硫酸鋅1 kg。每667 m2目標產量600 kg 以上的玉米田,每667 m2施純氮16~18 kg,五氧化二磷4~6 kg,氧化鉀3~5 kg,硫酸鋅1.5~2.0 kg。
磷肥、鉀肥、鋅肥及70%的氮肥于定苗后施用(4葉期),剩下70%的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10 葉期)施用。在施肥方法上,采用開溝條施、深施、覆土的方法,配合適量澆水,不要撒施地表,大量灌水,否則易造成肥水流失。
配方肥是根據土壤養分狀況,按照玉米需肥規律,依照科學配方研制的高產、高效配方肥料。根據全市不同區域土壤肥力狀況和玉米需肥規律,2020 年孟州市玉米推廣的配方肥有“25-15-5”“25-10-5”“30-8-7”“28-6-6”“30-5-5”“29-5-6”。 東部平原潮土區可選用 “25-15-5”“25-10-5”“30-8-7”的配方肥,每667 m2追施50~60 kg。南部灘區和嶺區可選用“28-6-6”“30-5-5”“29-5-6”配方肥,每667 m2追施50~60 kg。
應用機械化化肥深施、玉米種肥異位同播、緩釋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夏玉米“種肥同播”技術是在玉米播種時,按有效距離,將種子、化肥一次性播進地里,提高施肥精準度,同時又省工省時省力,這種“良種+良肥+良法”的生產方式,能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殘留量,避免農業面源污染。肥料用量要適宜,如果玉米播種后不能及時澆水,播種量每667 m2一般為20~30 k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再溝施或穴施20~30 kg。如果能及時澆水,而且保證種肥間隔5 cm 以上時,播種量每667 m2為15~20 kg,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再溝施或穴施10~20 kg。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采用緩釋肥料種肥異位同播技術,每667 m2施用40~60 kg,實現一次性、輕簡化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