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榮琴,胡前珍
1.河南省潢川縣人民醫院感染管理科,河南 潢川 465150;2.河南省潢川縣人民醫院院辦公室,河南 潢川 465150
新生兒黃疸較常見,其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確[1]。新生兒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及生理性黃疸,其中生理性黃疸能自愈,但病理性黃疸需要臨床給予干預。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重要方法[2],但需與臨床護理相互配合。多元化護理是一種較新型的護理模式,是將多種文化滲透到護理過程,從而滿足患者臨床需要,提升護理作用。本研究分析多元化護理對新生兒黃疸患兒病情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河南省潢川縣人民醫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病理性新生兒黃疸患兒400例,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20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日齡1~19 d,平均日齡(13.98±2.58)d,體重2~5 kg,平均體重(3.17±0.56)kg。干預組患兒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日齡1~20 d,平均日齡(13.98±2.57)d,體重2~5 kg,平均體重(3.19±0.54)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3]:符合《兒科學》中關于新生兒黃疸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患兒家屬知情同意;(2)病情穩定。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兒;(2)合并器官、肢體功能缺陷患兒;(3)嚴重感染患兒;(4)ICU患兒。
對照組患兒接受藍光照射治療,藍光照射8 h,間歇5 h,照射時間為72 h。干預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進行多元護理干預。(1)撫觸護理。病房內播放舒緩的音樂,將室內溫度調整至28攝氏度,保證室內溫度適宜。撫摸前遮蓋患兒會陰部,將患兒頭、雙手自然下垂,用手將患兒手臂夾住,上下揉搓,注意動作要輕柔。雙手搓熱后雙手撫摸患兒臉頰,使用拇指從臉頰推壓到雙側,呈微笑狀。撫摸患兒背部及腿部。(2)游泳干預。準備水溫為38攝氏度的溫水,將游泳圈套在患兒頸部,貼好保險帖,將患兒緩慢置入水中,舒展患兒四肢。(3)指導母乳。保證患兒每日8次以上母乳。喂養前指導新生兒媽媽抱姿、按摩新生兒肚子、撫摸背部等。(4)預防感染及保暖。護理人員每天使用無菌膠帶覆蓋肚臍,減少患兒探視次數,預防肚臍感染。做好保暖護理,防止體溫過高增加代謝或體溫過低導致的血清膽紅素增加。每2 h檢測患兒體溫、室內溫度、保暖箱等。
(1)黃疸指數:干預前后使用日本生產的美能達型經皮黃疸檢測儀檢測患兒新生兒黃疸指數,測定點為新生兒前額正中。(2)血清膽紅素(IBIL)水平:干預前后抽取患兒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留下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IBIL水平。(3)排便及每日吮吸次數:干預后統計兩組患兒排便及每日吮吸次數。(4)不良事件:統計兩組患兒干預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
數據采用SPSS 27.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兒黃疸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降低;其中干預組患兒黃疸指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黃疸指數比較(±s) mg/dL

表1 兩組患兒黃疸指數比較(±s) mg/dL
組別對照組(n=200)干預組(n=200)tP干預前12.96±1.57 12.93±1.52 0.142 0.874干預后5.17±0.62 3.08±0.68 12.987<0.001
干預前兩組患兒IBI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降低;其中干預組患兒IBIL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干預組患兒排便次數(6.98±1.07)次、每日吮吸次數(10.98±1.63)次多于對照組的(4.62±1.09)次、(8.65±1.61)次(P<0.05),見表3。
干預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兒IBIL水平比較(±s) μmol/L

表2 兩組患兒IBIL水平比較(±s) μmol/L
組別對照組(n=200)干預組(n=200)tP干預前256.36±3.62 256.81±3.63 0.071 0.954干預后190.25±6.32 182.69±6.37 54.297<0.001
表3 兩組患兒排便及每日吮吸次數比較(±s) 次

表3 兩組患兒排便及每日吮吸次數比較(±s) 次
組別對照組(n=200)干預組(n=200)tP排便次數4.62±1.09 6.98±1.07 6.987<0.001每日吮吸次數8.65±1.61 10.98±1.63 12.003<0.001

表4 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例(%)
新生兒黃疸臨床表現為皮膚黏膜黃染[4],出生7 d內主動消失的多為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而病理性黃疸需臨床干預及治療。病理性新生兒黃疸容易引發新生兒窒息、低血糖癥、血管外溶血,嚴重影響患兒生命健康,不利于患兒成長。病理性新生兒黃疸病死率較高,血液中IBIL水平較易侵入大腦,引起腦病。如果新生兒排便延遲或排便不干凈[5],很可能會促使膽紅素腸桿循環負擔增加,使得IBIL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導致血清中IBIL升高。既往研究發現,新生兒黃疸病情與排便次數密切相關。患兒排便會促使膽紅素排出,多次排便有利于病情康復。因此及時、有效促使新生兒排便有利于減少IBIL在新生兒體內的吸收量[6],進而預防黃疸病情。母乳吮吸既能保證患兒機體生長,又能促使患兒排便,提升新生兒黃疸療效。藍光照射治療波長為425~475 mm的藍光,可將日內的脂溶性間接IBIL有效轉變為無毒、水溶性直接膽紅素異構體[7],通過排便及排尿排除。藍光照射治療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如腹瀉、皮疹、發熱、低體溫等。多元護理干預是一種多方向、多措施的護理干預方案[8],通常情況下包括心理干預、飲食干預、功能干預等,針對干預對象的年齡、病情、疾病等綜合選擇干預措施。本研究所使用的多元護理干預主要是體溫護理、游泳護理、撫觸護理、母乳指導等,干預對象既包括患兒自身又有患兒家屬。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兒黃疸指數低,提示多元化護理聯合藍光照射可明顯減少新生兒黃疸指數,改善病情。藍光照射與多元化護理干預相結合能有效刺激患兒胃腸道吸收,改善患兒消化功能,促使機體IBIL排出,進而減少黃疸指數。干預組患兒IBIL水平低,說明多元化護理能明顯減少黃疸患兒IBIL水平。藍光照射能有效減少患兒血清中IBIL。多元護理干預中的游泳、撫觸能提高患兒胸廓運動能力[9],促使患兒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進而促使IBIL排除。同時干預組患兒排便及每日吮吸次數多。多元化護理干預既能提升患兒媽媽母乳技巧,保證患兒營養吸收,又能通過撫摸及游泳等活動促使患兒胃腸道運動[10],增加排便。干預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表明多元化護理與藍光照射相結合具有預防嘔吐窒息、眼罩脫落、低體溫等不良事件,有利于提升黃疸患兒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多元化護理在減少新生兒黃疸指數、血清IBIL水平、不良事件發生上有作用,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