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剛,張曉軍
(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晉城048205)
麻家梁礦開采煤層為4#、5#、6#、7上#、7下#與9#煤層,各煤層間距較小,為近距離煤層開采,其中,4#煤層為首采煤層,4#煤層與5#煤層層間距為5m,煤層回采期間,工作面漏風方式復雜,14201 工作面位于麻家梁礦井田中部,回采4#煤、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Ⅱ級,屬自燃煤層,14201 工作面為放頂煤工作面,采放比為1:2.25,傾角1~3°,平均厚度為8.62m,該工作面回采期間,采空區(qū)漏風通道多,漏風方式復雜、漏風規(guī)律難以掌握、煤層自燃威脅較大。
近距離煤層時受工作面重復采動影響,本煤層漏風、層間漏風與地表漏風相互作用,漏風通道復雜,其中,縱向裂隙是水、氣體進入采空區(qū)的主要通道,即“導水、導氣”裂隙帶,此裂隙帶主要在煤層上覆巖層區(qū)域發(fā)育,是近距離煤層開采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為工作面切眼、液壓支架后方、順槽采空側附近在保護煤柱、液壓支架的承壓下,上覆巖層區(qū)域裂隙未出現明顯的受壓,斷裂,裂隙得以充分發(fā)育,而位于采空區(qū)內的裂隙,在上覆圍巖重力的作用下,裂隙被擠壓充實,對采空區(qū)漏風影響較小[1-2]。麻家梁礦上煤層開采期間,隨工作面的推進,地表裂隙的表現形式主要為以下幾點:
1)地表裂隙受工作面采動與埋深的影響,裂隙主要表現為塌陷型。
2) 沿工作面走向位置,地表裂隙的間距在10~15m 之間,其中,位于工作面切眼與停采線位置處的裂隙發(fā)育程度高,賦存相對密集。
3)地表裂隙的分布狀況呈倒“C”型,裂隙剖面為楔形。
4)地表裂隙多在超前工作面一定的距離區(qū)域內發(fā)育,其中,大部分裂隙能夠隨工作面的推進形成擠壓,逐漸充實直至消失,而在邊界位置處多呈現為永久裂隙。
近距離煤層開采過程中,由于煤層層間距較近,裂隙在層間高度發(fā)育,大量研究表明,若裂隙發(fā)育程度較高,工作面漏風風阻會相對降低[3],通風阻力與漏風風量的關系如公式(1)所示。

式中:hf為通風阻力,Pa;α為摩擦阻力系數,kg/m3;Q為工作面漏風量m3/min;L、u、S分別為漏風通道的長度(m)、斷面周長(m)與橫截面積(m2)。
由通風阻力公式能夠看出,在工作面漏風側兩端的壓力差維持平衡的情況下,裂隙的通風阻力與漏風量呈反相關的關系,即裂隙通風阻力越小,其工作面漏風量越大,隨著深部煤層的開采,采空區(qū)漏風量呈現出逐漸遞增的趨勢[4]。
漏風壓差是影響漏風量的重要因素,工作面漏風側兩端的風路壓差與漏風量呈正相關[5],礦井采用全正壓通風時,漏風方式視自然風壓與礦井通風壓力大小決定,當自然風壓小于礦井通風壓力時,漏風方式為采空區(qū)向地表裂隙進風;當自然風壓大于礦井通風壓力時,漏風方式為地表裂隙向采空區(qū)進風。麻家梁礦采用全負壓通風方式,同自然風壓的作用原理相同,其采空區(qū)主要漏風方式為地表裂隙進風,因此,降低工作面漏風側兩端壓差,可有效降低地表向采空區(qū)的漏風量。
為考察14201 工作面漏風情況,在工作面布置6 個測點對風量進行測定,測點編號為1#-6#,測點間距為50m,其中,1#測點位于14201 輔運順槽超前工作面15m 的位置處,6#測點位于14201 膠帶順槽超前工作面10m 的位置處,2#-5#測點分別位于工作面距輔運順槽50、100、150m 與200m 位置處,14201 工作面測點布置示意如圖1 所示。

圖1 14201 工作面測點布置示意圖
對14201 綜放工作面各測點共進行了8 月10日至8 月12 日為期3 天的風量測定,測定得到的數據見表1~表3,14201 工作面各測點實際通風量與區(qū)域漏風量曲線如圖2、圖3 所示。

表1 14201 工作面8 月10 日風量測定數據表

表2 14201 工作面8 月11 日風量測定數據表

表3 14201 工作面8 月12 日風量測定數據表

圖2 14201 工作面各測點實際通風量曲線圖

圖3 14201 工作面各測點區(qū)域漏風量量曲線圖
由圖2、圖3 分析可得出:14201 綜放工作面在不同區(qū)域的漏風量與通風量是不同的,區(qū)域通風量隨工作面風流的流向逐漸降低,通風量在距離膠帶順槽50~75m 的區(qū)域范圍內降至最低,最小值約為850m3/min,通風量在兩順槽的區(qū)域內達到最大,最大值約為1 300m3/min;區(qū)域漏風量隨工作面風流的流向逐漸增加,漏風量在距離膠帶順槽50~75m 的區(qū)域范圍內達到最大,最大值約為400m3/min,漏風量在兩順槽位置處達到最低,漏風風量接近為0m3/min。根據工作面漏風規(guī)律可以確定,距離膠帶順槽50~75m 的范圍為工作面煤層氧化升溫速度快、自燃危險性較高的區(qū)域,該區(qū)域為14201 綜放工作面的防滅火區(qū)域重點。
近距離煤層開采時采空區(qū)漏風通道多,漏風方式復雜、漏風規(guī)律難以掌握、煤層自燃威脅大等諸多問題,給工作面防滅火治理帶來了一定困難,為掌握近距離煤層開采工作面漏風規(guī)律,文章對麻家梁礦14201 綜放工作面進行漏風量測定,將距離膠帶順槽50~75m 的范圍的工作面確定為防滅火重點區(qū)域,該研究旨在為礦井防滅火管理提供理論解析,有效提高礦井抗火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