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松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學 351100)
新的課程改革讓教育教學更具有信息時代性.當前,信息數據無所不在,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教育中眾多不能計量的信息都可以在計算機程序中進行數據儲存和分析.筆者所在校倡導并推行了極課大數據教學系統,以蘇教版必修1專題4第二單元生活生產中的氮的化合物中的氮的氧化物教學為例,通過“極課大數據”平臺,就做到了使課堂教學從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轉化知識板塊的經驗性判斷走向了客觀數據化,讓教師隨時可以科學地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比如,是使用演示實驗還是Flash動畫教學手段、將氮的氧化物的性質作為教學重點還是將氮的氧化物與氧氣混合氣體與水的反應計算作為教學重點等,在數據的分析下就可以找到學生興趣點,從而引發學生探究與思考.因此,通過極課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就輕而易舉的實現了科學的、精準的、有個性化的課堂教學.
一份練習、一張試卷,通過極課大數據平臺,就可以得到許多相關的數據:每一道習題的平均得分率,其中每一小問的平均得分率,每一道習題學生主要出錯在哪里,錯誤的原因是什么……這些信息,比一個分數更具有實際意義.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了上述統計數據的想法,無奈由于學生四五十人,加上教師工作任務繁重,想要精確到每一份平時練習、每一次測試都進行這樣的數據統計確實不現實,因此,傳統的教學只有在大型的考試,如期中或期末考試等才做這項工作.然而,借助極課信息化平臺教學之后,這些大數據就能夠一目了然.
課后練習是最為常規的教學檢驗和知識鞏固過程.例如,在氮的氧化物的練習中選擇題的第3道題“將24 mL NO2和O2混合氣體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滿水的量筒中,測定屬于氣體是4mL,原混合氣體中的NO2是____mL.”
借助極課大數據平臺就可以看出某班學生的作答情況數據,見表1.

表1
從表1中可以得出:第3題的正確率是0.32,回答錯誤的學生是××……,出現錯誤答案在哪里.在習題講評過程中,第3題的正確率是0.32,課堂上就可以直接對集中性的錯誤進行針對性的點撥.這道習題主要考查的是氮的氧化物與O2即水反應的化學計算,學生出現錯誤大都是以下情況:
(1)沒有考慮NO2與水反應,誤認為剩余氣體是NO2的情況;
(2)只考慮剩余氣體是NO的情況,漏掉了剩余氣體是O2的情況;
(3)只考慮剩余氣體是O2的情況,漏掉了剩余氣體是NO的情況.
基于此因,在后續教學實踐中,筆者就重點放在NO2與水反應的性質和問題討論上,在詳細的點撥下建立“3NO2→1NO、4NO+3O2”的計算模式,同時從題庫隨機調取更多類似的習題進行練習,讓學生真正熟練掌握計算技巧.
統一測試是學校檢查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水平的一種手段.例如2019年6月份的月考化學學科“硫、氮和持續發展”成績數據見表2.

表2
再結合兩份班級各小題得分數據(類似于表1,這里略去),對該次化學月考測試后各班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1~8題基礎題的得分率均1班略低于2班,9~16題中等題的得分率1班和2班基本相同,可見班級不同,學生在化學學習上認知水平的差異性沒有那么明顯.但是,可以發現1班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是沒有2班的好,因此,在后一段的教學中應對1班著重在夯實基礎,熟練掌握概念上下功夫.
(2)雖然學生的個性差異不明顯,然而,仍然存在學習規范上的區別,如聽課時是否集中精力程度、課后是否及時復習、存疑是否做到必糾等方面,這些差別就決定了基礎題的得分率的高低.在一些平行班中中等題拉不開得分差距,而是基礎題的正確率很大程度決定了班級的優秀率.所以,在期末復習時,應該更嚴格地規范學生的做題習慣,強化基礎題的專項訓練,讓學生作基礎題時不失一分.
(3)在較難的19題和21題上,這是測試卷的壓軸題,兩個班里中得分的學生不在少數,這說明學生進入高中后對化學的興趣極為好感,在期末復習中可以給這些學生適當的增加一些拔高的訓練,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4)將表中兩個班級進行比較還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平行班級在每次測試中也會產生較小的差異,通過對每個題目的得分分析就可以直接找到產生差距的原因,在平常教學中1班上課多在2班之前,可能在講解某些知識點時在2班強調了的要多一些,或是在1班課上少講了某些概念的拓展.因此,在今后的課堂實踐中,教師要將化學概念的易錯點和重難點做到精準把握,對每一次練習的數據分析都要進行相應的教學反思,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都喜歡以綱扣本的課堂模式,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的督促、情感交流等,都會墨守成規地走完課堂教學環節.當然,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有著自身的優勢,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實施課堂教學,讓課堂有條不紊,但在某種程度上認為的創設了學生的思維框架,限定了學生個性發展方向,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很難得到正常提升.
經過上述分析,極課大數據平臺可以提供教師參考大樣本數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階段性的學習情況.當然,所提供學生的個案數據,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去查看自己在各個階段的排名和趨勢,指導教師替學生找準成績起伏的根源,以及在不同章節知識點的所需掌握方向,從而有效地制定今后的學習計劃和任務.
毋容置疑,極課大數據反饋的信息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讓學習效率倍增.最典型案例的就體現在極課大數據對錯題處理的應用.在過去的教學中,化學學科同其它理科一樣習慣于讓學生手抄錯題,最簡單的方法是剪裁粘貼,整理成錯題本,旨在以后的復習備考使用.反思、糾錯、再反思、再糾錯,這是對知識學習的循序漸進過程,然而,很大一部分學生,卻在整理化學錯題時,化學題干長,而且圖文并茂,抄寫、畫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而很多學生整理完的糾錯本即成為“收藏版”,不再翻閱,讓糾錯成為沉睡的歷史.極課大數據平臺則是不同,它能夠直接將學生作業及測試中的錯題進行抽樣并建立錯題庫,再通過輸出打印,無需重新抄題,學生重做錯題,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做題了.因此,在極課大數據平臺上構建起來學生個人的“錯題本”即可以做到學生本人課時糾、單元糾、模塊糾、隨時糾,讓這種“錯題本”真正伴隨學生成長.
總而言之,通過極課大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信息,教師的教有了明確的目的,可以在課堂上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學生的學有了可靠的保障,可以依據錯題查漏補缺,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