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壘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境外投資涉稅問題成為我國政府和“走出去”企業關注的重點內容。2017年12月28日,我國頒布了企業境外投資所得抵免新政,新政包含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對我國企業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抵免法;境外投資所得;一帶一路
一、背景及意義
(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企業境外投資機遇增多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與沿線國家的需求相契合,為沿線國家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企業境外投資環境得到改善
我國2014年成立了絲路基金,該基金通過向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及金融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支持,促進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將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我國頒布了企業境外所得抵免新政策
新政允許企業從分國別不分項和不分國別不分項中選取抵免方法,幫助企業最大程度降低自身稅收負擔;其次,將稅收抵免層次由改革前的3層增加到5層,更符合現下我國企業的投資層次情況,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助力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四)研究意義
1、借鑒國際經驗,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降低走出去企業的稅收風險。
2、新政策促進企業對外投資,實行新政策可以降低企業稅負,增加企業的回流利潤,為我國資本回流創造有利的環境。
3、新政策減輕“走出去”企業稅負,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二、我國境外所得抵免新政策的相關分析
(一)增加了“不分國(地區)別不分項的綜合抵免方法”
未頒布新政之前,我國執行的境外投資所得稅稅收抵免政策是財稅〔2009〕125 號,即 “分國(地區)別方法”計算抵免稅額。若同一家“走出去”企業同時在多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不能相互調劑抵免,會出現抵免不足的現象,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
新政允許企業在“分國別不分項抵免法”和“不分國別不分項的綜合抵免法”中選擇。若采用不分國不分項的綜合抵免法,企業的抵免限額可在高稅國和低稅國之間相互調劑,統籌安排,合理增加可抵免稅額,降低企業境外所得總體稅負。
實際上該政策是否可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要根據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如果企業的境外所得沒有虧損,任何一地的所得都是正值,新政就可以幫助企業統一計算抵免限額,將抵免限額在不同高稅國和低稅國之間相互調劑,統籌安排,合理增加可抵免稅額,降低企業境外所得總體稅負。但是如果企業的境外所得并非全部為正,有個別來源地的所得為虧損情況時,使用不分國不分項的綜合所得抵免法便會導致企業境外不同分支機構之間的盈利和虧損相互抵消而產生抵免限額降低的現象,因此當有來源虧損時,采用綜合抵免法反而會減少抵免限額增加企業實際稅收負擔。
(二)增加“五年計算方法不變”的規定
新政策規定我國“走出去”企業可以在“分國(地區)別不分項抵免方法”和“不分國(地區)別不分項的綜合抵免方法”方法中選擇其一,一經選擇,5年內不得改變。這一規定一方面保證了計算方法的延續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調劑以前年度抵免余額。另外企業以前年度尚未抵免完的余額,可在規定結轉的剩余年限內,按新抵免方法計算抵免限額并繼續結轉抵免,增加了企業選擇的靈活性,避免企業選擇新方法產生沉淀成本。
(三)抵免層級由三層擴大至五層
新政策將抵免層次擴大到了五層,更加符合當下我國海外投資企業的投資層次(大部分走出去企業對外投資的層次都已經超過了三層),并且新的抵免政策沒有改變企業的持股比例,僅擴大層次,落實更容易,能讓“走出去”企業直觀體會到新政對其減稅降負的落實和支持,助力企業走出去。
三、新政存在的問題
1、關于“綜合抵免”選項下限額稅率的適用問題尚未確定(主要是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抵免適用稅率),所以,有必要統一政策口徑。
2、關于抵免層級的確定問題我國還沒有很好地規定。比如:境外合并納稅主體是否視為一個抵免層級,若不將其視為一層,如何剝離各層級的稅款。
3、眾多發達國家傾向于屬地稅制,境內企業在境外投資超過一定比例的股息所得采用免稅法,面對國際趨勢,我國是否應該轉向屬地稅制,是否采用免稅法。
四、相關建議
1、準予稅前扣除境外資產的損失
對于企業壞賬,企業采取資產損失全額核銷的處理方法,而稅法規定境外資產損失必須做納稅調增處理,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本文建議允許境外資產損失稅前扣除,這樣能夠減輕企業的沉沒成本。
2、采用“參與免稅”和綜合抵免相結合的方法
我國應該借鑒國外發達國家之前采用的“參與免稅”經驗,即對參股外國企業達到一定比例的居民企業取得的境外股息免稅,對境外分支機構利潤采用綜合抵免法,之后逐步過渡到免稅法。
3、探索“以屬地原則為主、屬人原則為輔”征稅新模式
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正向屬地稅制轉變。基于我國國情,我國直接轉向屬地稅制可行性較低,本文認為我國應該在現行的征稅模式上進一步完善發展,逐步轉變為屬地原則為主,屬人原則為輔,因為實行免稅法與屬地原則密不可分。
4、境外所得已繳所得稅未抵免余額不受五年限制
五年有效政策限制會導致抵免余額浪費,如果企業的抵免余額超過了五年,超出的部分將轉為企業成本,使企業承擔更多風險。若取消五年有效的限制,抵免限額全部用于抵扣從而不會產生資金滯留,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助力企業走出去。
參考文獻:
[1] 朱青. 鼓勵企業“走出去”與改革我國避免雙重征稅方法[J]. 國際稅收,2015(4)
[2] 計金標,應濤. “一帶一路”背景下加強我國“走出去”企業稅制競爭力研究[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7)
[3]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政策問題的通知[S]. 財稅[2017]84號.
[4] 姜躍生. 攜手發展中國家完善“一帶一路”稅收政策[J]. 國際稅收,2015(8).
[5] 魏志梅,劉建. 中國境外所得稅制的回顧、借鑒與展望[J].稅務研究,2011(7):89-95.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申 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