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省有黑河市、綏芬河市、同江市、撫遠市和東寧市等主要沿邊口岸城市,這些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聯動發展的外在動力和內在需求。經濟新常態和“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對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應該明確口岸優勢定位,充分發揮口岸功能,打造沿邊口岸經濟帶,形成互補效應,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力主要沿邊口岸城市互聯互通,實現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聯動發展
中國與俄羅斯總共有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與俄羅斯東部相鄰,其中,黑龍江省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隔江相望,有著近3000公里的中俄邊界線。黑龍江省很早就開通了對俄口岸,其中,黑河市、綏芬河市、同江市、撫遠市和東寧市是因為在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中的沿邊口岸或者在地理位置和交通運輸面方與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有著便利條件的口岸,在本文中被界定為主要沿邊口岸城市。
一、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聯動發展的外在動力
在近幾年國家的發展戰略中,黑龍江省在國家戰略、省級部署及市級政策安排上,做了非常多的調整和規劃。當前黑龍江省正按照國家的部署,“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定位“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即黑龍江省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重點推進建設黑龍江(中俄)自由貿易區、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示范區、面向歐亞物流樞紐區,全力發展對外開放。黑龍江省的主要沿邊口岸城市借助于開發開放戰略將在經濟發展上取得新的突破,成為黑龍江省新的經濟增長區域。黑龍江省要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就應該把發展的目光投向沿邊口岸城市的開發開放上。將主要沿邊口岸城市作為帶動區域發展的發力點,彼此之間要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對外開放中整體協調、差異化發展。因此,在國家戰略的安排下,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的聯動發展成為其對外開發開放的必然要求。
在外部環境方面,俄羅斯從2008年,開始制定“到2025年的遠東和貝加爾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該文件于2009年12月由俄羅斯聯邦政府的一項決議在第一版中通過。然后,2013年啟動了國家計劃“遠東和貝加爾湖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遠東發展部于2018年發布了2019-2020年區域發展計劃。2013年,俄羅斯總統在給聯邦議會的一封信中宣布:“俄羅斯轉向太平洋,我們所有東部領土的蓬勃發展不僅將為我們在經濟,新視野中打開新的機遇,而且還將為推行積極的外交政策提供其他工具。”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11年間,俄羅斯遠東地區設有多個社會經濟超前發展去,其中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有3個,濱海邊疆區有2個,阿穆爾州有3個,薩哈共和國有2個,堪察加邊疆區有1個,布里亞特共和國有1個,薩哈林州有3個,猶太自治州有1個,后貝加爾邊疆區有1個,楚科奇自治區有1個。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為自由港,布拉戈維申斯克自由港也將在2019年底獲得通過。同時,俄羅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情況設立了一些重大項目:薩哈林島架子上的碳氫化合物生產、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的海港現代化、修建向中國邊境地區出口電力的線路。為了將出口的原材料交付給東北亞的消費者,鋪設了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Sibir-SVA,Sakhalin-NEA),對BAM和跨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重建。總體而言,所有這些方面,甚至與全國相比,都改善了年均經濟增長指標。
中俄兩國政府在宏觀層面上始終關注著毗鄰地區的經濟發展。邊境口岸城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中俄邊境口岸城市經濟聯動發展的外在動力體現為中俄兩國之間的政策聯動。
二、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聯動發展的內在需求
黑龍江省作為老工業基地,擁有以哈大齊為主的重要工業區域,但從整體上看,這些工業密集區和工業基地沒有形成精密的產業鏈,同時,第三產業與新興工業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低,對外經貿發展不足,利用外資水平還未形成規模。這一系列的區域經濟問題,制約著黑龍江省的發展。136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經濟總量全國排名第24位,經濟增長速度全國排名第29位。增長速度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主要沿邊口岸城市的發展更加不均衡,如2019年,黑河市地區生產總值578.9億元,同比增長6%,撫遠市地區生產總值99.1億元,同比增長6.1%。綏芬河市、同江市、東寧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1%和3.7%,地區生產總值遠小于黑河市。黑龍江省要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可以將沿邊口岸的開發開放作為突破口。對內加快境內合作平臺的建設,積極進行自由貿易區建設,優化及提升現有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功能;對外推進境外合作園區建設,結合口岸城市與俄羅斯相鄰地區的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推進境內外產業聯動、上下游產業銜接,以口岸城市的聯動發展,帶動全省的區域經濟發展。[1]
三、經濟新常態下對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經濟發展的新要求
第一,出口要尋找新的優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帶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出口的產品在成本方面存在比較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從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全球需求疲軟,尤其是當前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市場萎縮、保護主義上升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制造商對貿易活動更為悲觀,貿易供貨周期縮短,長期訂單數量減少,原料和中間品庫存減少,貿易增速和經濟增速均相應調降。我國積極進行的對外開放中,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同步發生,出口貿易還應該積極尋找和培育新的優勢,由低成本優勢向質量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轉變。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中心區域,是“一帶一路”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對俄貿易全國第一,黑龍江省出口的產品依然以輕工產品為主,這是中俄互補貿易的優勢決定,但在出口產品的質量、品牌等方面還應該尋求新的突破。
第二,經濟發展要注重“國內國際雙循環”。2020年,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尤其是黑河、綏芬河這兩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片區在未來的發展中,面臨著國際國內新形勢發展變化的壓力和挑戰。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黑龍江省在全面振興東北的“國內循環”及深度合作的東北亞區域“國際循環”中,形成對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樞紐,主要沿邊口岸城市在積極參與擴大內需戰略、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同時,更應該發揮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通功能,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第三,投資要轉向新產業和新基建。在經歷了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傳統產業已經相對飽和。新常態下的投資,不能繼續盲目的在傳統產業當中進行重復建設,而是要轉向一些新的產業,例如,在當前科技發展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將會產生很大的投資需求。同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智慧經濟時代的新發展理念,將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實現國家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結構對稱態,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第四,競爭要凸顯差異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加強,逐漸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市場競爭從數量擴張和價格轉向了質量型和差異化。在博弈論當中,古諾(Cournot)模型和伯川德(Bertrand)模型分別分析了生產同質產品的雙寡頭企業如何實行定價和產品策略。古諾模型是一個雙寡頭競爭模型,其主要解決兩家企業生產同質產品,以產量為各企業的決策變量進行的博弈。而伯川德模型則是以定價為決策變量的雙寡頭競爭模型。伯川德均衡的一個基本含義是:如果兩家經營同質產品且長期打價格戰的企業,低成本企業必將在競爭中獲勝,高成本企業最終會退出市場。我國正在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企業之間的競爭必然要從價格轉向差異化方面。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的發展中要注重差異化的競爭模式,政府轉變驅動經濟的模式,地方政府的職能從經濟建設轉向服務,在社會保障、人民生活、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促進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目標
第一,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條件。地區的比較優勢可以由于其先天存在的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也可能是因為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規模經濟、技術進步等后天形成。資源稟賦和規模經濟共同決定貿易模式和產業空間布局。隨著市場機制作用的不斷加強,區域分工將日趨明顯,各地區要充分發掘自身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更好的參與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實現各地區間的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聯動發展。
第二,實現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相協調。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從資源、環境、經濟、人口等多維度保持地區間的相互協調,使地區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實現人口與產業協同集聚,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科學發展。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聯動發展中,要明確口岸優勢定位,充分發揮口岸功能,打造沿邊口岸經濟帶,形成互補效應,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力主要沿邊口岸城市互聯互通。
注釋:
[1]數據來源:黑龍江省統計局http://tjj.hlj.gov.cn/sy/
參考文獻:
[1] А.Г.布雷, С.В.格賴濟科.俄羅斯遠東開發新政策及其與東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J].西伯利亞研究,2019(4)
[2] 劉曉宇.依托“一帶一路”戰略加快黑龍江省沿邊開放口岸跨境經濟合作發展的研究[J].商業經濟,2019.4(4)
作者簡介:
李凌艷(1983-),女,漢,籍貫:山東省萊西市,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單位:黑河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及聯動研究,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黑龍江省主要沿邊口岸城市聯動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4C037,階段性成果
黑河學院李凌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