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探討并建立四川省1999-2016年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和綠色GDP之間的VAR模型與回歸模型,分析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沖擊影響能力,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為加快綠色GDP的發展、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綠色GDP 產業結構變動 技術進步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四川省產業總值不斷增長,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經濟規模穩步擴大,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四川省的經濟總量長期居于西部12省的第一位,在我國現階段處于經濟社會發展轉型階段,其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轉型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研究四川省的綠色GDP的主要推動因素有助于為西部12省的發展方向和改革重點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逐步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
一、變量選取
(一)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綠色GDP(GGDP):
綠色GDP=傳統GDP-資源消耗價值-環境降級成本
(二)解釋變量
本文根據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將GDP劃分為三個部分,并根據上述的公式計算得出四川省1999-2016年的Moore結構變化值(M),故本文選取Moore結構變化值(M)來反映產業結構的在這段時期內的變動情況。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從創新的投入、創新的產出以及創新的擴散方面,分為以R&D經費支出代表技術創新投入方面,以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代表技術創新產出方面,以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作為技術擴散方面來衡量技術創新。
(三)相關控制變量
本文控制了一系列影響綠色GDP的其他因素:
(1)勞動力=地區就業人數/地區總人口數作為衡量地區勞動力的指標
(2)教育水平=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該地區總人數作為衡量地區教育水平的指標
(3)政府作用=地方政府支出額/地區GDP來描述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的影響
(4)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總人口,作為衡量地區城市化水平的指標
二、 實證檢驗
(一)變量序列的單位根檢驗
對變量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未經差分的九個序列都存在單位根,故進行差分分析,經過二階差分后,九個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為平穩序列,所以,這些變量序列經過二階差分之后都是平穩的。
(二) 變量序列的協整檢驗
根據跡檢驗和最大特征值檢驗,可以得出在5%顯著性水平下這九個變量之間至少四個平穩的線性組合,說明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因此,建立回歸方程如下:
LNGGDP = 0.381842359225*LNP - 0.332701314693*LNRD - 0.0355025616343*LNW + 20.8013385296*M+5.25555928537*URB+0.971183022364*GOV+0.927144401197*LAB + 8.0860462394*EDU - 13.576895957
之后,對殘差E進行單位根檢驗,根據結果知道殘差E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的t值為-3.91,而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為-3.07,因此,殘差E在5%顯著性水平下已經是平穩序列,故其滿足平穩性假定。因此,可以得到九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
(三)變量序列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通過分析產業結構變動、R&D費用支出、專利授權數量、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與綠色GDP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可得出這幾者的因果關系較為顯著,建立VAR模型以分析各變量滯后期對綠色GDP的影響。
(四)VAR模型的建立及平穩性檢驗
由于樣本容量的限制,故在建立VAR模型時本文暫時先不考慮控制變量的引入。該模型的方程為:
LNGGDP=0.988910607233*LNGGDP(-1)-0.0342116216228*LNGGDP(-2)-0.00584458503602*LNP(-1)-0.0415050328893*LNP(-2)+0.0103313782488*LNRD(-1)+0.108657306186*LNRD(-2)+0.0526834225893*LNW(-1)-0.110412725914*LNW(-2)-13.7608129577*M(-1) - 25.9988740817*M(-2) + 39.3456873733
可以看出,產業結構以及技術進步指標體系的三個變量對綠色GDP的影響前期小于后期,反映在結果中即為,在滯后2期比滯后1期的影響更大一些,而滯后的綠色GDP,隨著滯后期數的增加,影響的作用都是不斷遞減的。
通過模型的平穩性檢驗結果可知,模型的全部特征根的倒數均在單位圓內,即為平穩系統,因此,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五) 脈沖響應分析
從脈沖響應分析結果得出,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變動對綠色GDP的影響都具有一定的滯后期,但是,相比較而言,產業結構產生較大影響的滯后期較短,而技術進步中專利授權數量產生影響的滯后期更長一些,在技術研發投入時需考慮時間成本等因素。
(六)方差分解分析
通過分析綠色GDP的標準誤差被分解成LNGGDP、M、LNRD、LNP和LNW的貢獻比重變化情況,得出技術進步對綠色GDP的影響最大,綠色GDP次之,最后是產業結構變動。而從產生較大影響的滯后期長短來說,技術進步的滯后期相對較長。
三、相關建議
(一) 加大相關減污降廢技術工藝的升級改造的補助
政府有計劃合理地通過引導相關產業技術工藝的升級改造,給予一定的研究開發補助,對取得成果的企事業單位給予獎勵等措施促進產業結構軟化。
(二)改進以GDP為主要績效指標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績效的指標體系中加入綠色經濟的相關指標,合理完善考核體系,降低短期片面的低效有害決策對環境的污染。
(三)加強區域間的合作,發揮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溢出效應
加強區域間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合作,有助于降低技術和工藝研發成本,最大化相關收益,促進周邊省市的綠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劉沛. 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湘潭大學,2018.
[2]許祺. 人口流動、產業結構轉變對上海市綠色GDP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7.
西安交通大學李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