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云山 莫岳云
【摘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其豐富的政黨合作理論中蘊含著政黨協商思想因子:異同共存的利益格局是政黨協商的現實基礎;共同利益最大化是政黨協商的基本動力;保持共產黨的獨立性、先進性和領導權的同時貫徹既團結又斗爭(批評)的策略,是政黨協商的原則堅定性與政策靈活性的具體要求。諸此為當代中國政黨協商建設提供重要指引。
【關鍵詞】政黨合作? 政黨協商? 交往實踐? 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D6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3.013
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雖沒有明確提出政黨協商的概念,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導共產主義者同盟和第一國際時期與列寧在俄國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合作時期,所提出的政黨合作理論中,蘊含著不少政黨協商思想因子。梳理和闡述這些思想因子,有利于深化政黨協商理論研究,推進新時代政黨協商實踐,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
政黨合作的哲學基礎和現實基礎
政黨合作的哲學基礎:交往實踐觀。馬克思基于科學實踐觀,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明確指出,交往(Verkehr)“包括單個人、社會團體以及國家之間的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1]這是多元主體間通過能動地改造或變革相互聯系的客體而結成各種社會關系的物質性活動。它具有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以及以物質性為基礎的“主體間性”。馬克思的交往實踐觀為政黨合作提供了理論邏輯和分析框架。
首先,交往實踐觀為政黨合作相關概念的形成提供科學支撐。政黨合作中涉及人、階級、政黨等基本概念。馬克思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實踐以個人的彼此間交往實踐為前提,而交往實踐的形式又由生產實踐所決定。人的本質在現實性上是基于各種交往實踐而形成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其中在物質資料生產實踐中結成的生產關系最為根本。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圍繞物質資料生產的交往關系也隨著私有制的出現而變化,因而逐漸產生階級。隨著交往實踐演進,生產關系不斷質變,階級不斷變更。政黨則是階級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階級(階層)開展政治交往實踐的政治組織。
其次,交往實踐觀為政黨合作提供哲學解釋。政黨合作的本質是由物質交往實踐所決定的政治交往活動。馬克思將交往實踐分為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強調物質生產交往決定精神交往。“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2]政黨合作由當時各階級的物質資料交往實踐所決定,而不是政治理論或語言哲學。
最后,交往實踐觀為分析政黨合作要素關系提供基本框架。“交往”側重于“主體”與“主體”間關系,實踐側重于“主體”與“客體”間關系。馬克思交往實踐觀則是“主體—主體”和“主體—客體”二維一體結構。據此框架,政黨合作既要從橫向上處理好各政黨間的交往關系,也要從縱向上處理好各政黨主體與合作內容之間的關系。
政黨合作的現實基礎:共同利益。政黨合作基于各黨所代表的階級在物質資料生產中的利益狀況。共同利益越大,合作必要性越強,其他利益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和實現物質利益。
共產黨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合作源于根本利益一致:不占有主要生產資料。無產階級深受資產階級的聯合剝削和壓榨。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內部雖有競爭與沖突,但在各國國內和國際上,他們總是聯合起來建立兄弟聯盟以反對無產者。恩格斯基于工人生活狀況的分析指出,各國工人“利益是相同的”,“敵人也是相同的”,所以“他們就應當共同戰斗,就應當以各國工人的兄弟聯盟來對抗各國資產者的兄弟聯盟”。[3]
共產黨與非無產階級政黨合作源于暫時的共同利益: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共產黨人到處努力協調,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在英國聯合憲章派,在美國聯合土地改革派、在德國聯合資產階級,以反對專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列寧雖處于帝國主義時代,但俄國是落后的“封建軍事帝國主義國家”。列寧早期支持同“合法馬克思主義者”、資產階級民主派合作,共同反對封建殘余,認為資產階級民主派是“社會民主黨天然的、合適的同盟者”。[4]
厘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政黨合作思想
基于馬克思交往實踐觀和現實共同利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政黨合作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政黨合作思想。
關于政黨合作的原則。保持“自己獨立政黨的立場”。1850年,共產主義者同盟從秘密結社轉為公開活動,但同盟組織渙散,而德國小資產階級黨派卻日益壯大起來,馬克思和恩格斯呼吁同盟盡快改組,“工人政黨必須盡量有組織地、盡量一致地和盡量獨立地行動起來”。[5]1921年,列寧指導各國共產黨在執行統一戰線策略時,不求意識形態統一,但求黨的獨立性。只有在合作中保持獨立,乃至成為核心,才不至于被清算。
“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統一論者,以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擁有最廣大的階級基礎,而沒有任何特殊利益;擁有科學的指導理論,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共產黨在政黨合作中只有保持這種先進性,才能“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6]
“是你領著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領著你走”。1852年,馬克思獲知科蘇特和馬志尼欲與拿破侖結盟時指出,可以為了一定政治目的同魔鬼結成聯盟,“只是必須肯定,是你領著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領著你走”。[7]十月革命勝利之初,俄國嘗試組建聯合政府,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等機會主義者企圖借機削弱俄共(布)的領導權,列寧嚴厲批評黨內動搖和妥協行為,堅決捍衛布爾什維克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