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昕 周菁菁
摘要:疫情為我國口罩出口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全球疫情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后疫情時代國際口罩市場仍將保持巨大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國口罩出口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后疫情時代我國口罩出口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疫情;口罩;出口;對策
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全球性疫情,使得口罩以需求量極高的日用品和消耗品的身份出現在大眾生活中。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口罩的產量約占全球的50%,其中70%以上供出口使用。此次疫情為我國口罩出口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后疫情時代我國口罩產業如何發展也引發我們的關注。
一、后疫情時代國際口罩市場仍將保持巨大需求
疫情的爆發與蔓延催生出巨大的口罩需求,國際市場一度“一罩難求”,疫情是導致口罩需求爆炸式增長的偶發因素,但從長期看,國際口罩市場仍將保持巨大需求。
(一)全球疫情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雖然目前中國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暫時控制住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存在,它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結束。而且,病毒對人類是一個全新的病毒,具有高變異性、高傳染性等特征,目前已有四種冠狀病毒為季節性流行,病毒很可能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形成季節性常態化流行。對于人們所期盼的疫苗,世衛組織表示:疫苗不會自行終結大流行,也不能保證科學家會找到有效的疫苗;而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也表示,即便疫苗問世,要實現全球普遍接種則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人類在短期內不可能通過疫苗達到群體免疫。
(二)從長期看,人類對健康的重視會導致對口罩需求的持續增長
20世紀中后期,口罩的大規模使用次數明顯增加。可以說,口罩的發明依賴于科技并伴隨著病毒與戰爭,歷史上多次傳染病的爆發都促進了口罩的普及,例如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等。現在,人們已經根據不同環境的變化以及不同行業的要求豐富了口罩的各種功能,并生產出了不同類型的口罩供人們使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待生活與工作的態度也隨之發生著巨大的轉變,人們的消費水平及消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近年來,隨著對個人安全防護重視程度的提高和塵肺病等職業病發病率的增長,專業性口罩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這是口罩產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社會經濟繁榮,同時也使得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城市化進一步加強,從而導致了人口的高密度流動,如此一來,當今社會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因此,從長遠看,國際市場對口罩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
二、我國口罩出口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在疫情之前,中國口罩年產量約占全球的50%,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口罩的日產能與日產量連續快速增長,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大力發展出口貿易。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口罩產值達到102.33億元,口罩的總產量超過50億只。2019年中國醫用口罩產值為54.92億元,占比超過總量的一半。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醫用口罩產值增速顯著提升,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份開始,中國新增口罩廠5600多家,產能增長了10倍以上,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口罩達430億美元,占國際市場份額超過70%。
疫情對我國口罩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導致我國口罩產業的出口產能迅速擴張,國內的許多企業紛紛轉變和拓展口罩業務,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詳的其他行業的大企業,像中石化、比亞迪、上海通用、五菱汽車等也都開始跨領域投資進入口罩行業。不僅如此,很多企業將口罩的需求市場定位于國外。如此一來,我國口罩行業的組織結構得到了調整,口罩行業的業務重組、業務擴展和橫向并購等行為都有利于提升我國口罩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對口罩生產的上下游產業鏈也產生影響。
三、我國口罩出口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口罩產業利潤率較低
我國口罩生產企業大多都集中于浙江、山東、江蘇、河北等省份,而其中口罩生產企業大多規模較小,只能以低附加值的產品生產為主,盈利能力較弱。雖然目前我國口罩產業已經因為疫情原因得到了發展,但同時由于中國口罩行業技術門檻低并且生產口罩的企業數量也多,很容易就出現市場過度競爭的場面。2019年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2.59%,中國大多數的口罩企業利潤率低于平均值,大多中小型企業都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僅靠疫情期間的生產與出口也很難做到使口罩產業利潤率的大幅提升。
(二)我國口罩生產產業鏈不完善,技術有待提升
盡管中國的口罩行業是市值超過百億的成熟產業,但大部分的口罩生產是以中小作坊為主,口罩的生產技術以及口罩產品的質量等在全球的認可度相對較低。例如,熔噴布生產線成本相對較高,且熔噴布設備本身的關鍵性零部件的采購周期較長,難以實現在短時期內的交付。許多生產設備的零部件都依賴于進口,這也大大增加了生產線建設的難度,致使口罩產業在面對疫情突發時無法在一時之間形成大規模的量產,熔噴布成為我國口罩生產的瓶頸之一。由于疫情的突然爆發,導致口罩的供需呈現嚴重不平衡的狀況,在此期間許多口罩的生產廠家,由于熔噴無紡布的短缺,許多口罩生產企業被迫暫停產,使得整個口罩產業鏈都陷入停滯。
(三)我國生產的口罩的質量欠佳
雖說我國是口罩的生產與出口大國,但在目前我國上萬家口罩生產企業中,具有醫用口罩生產許可證的口罩生產企業僅有353家,主要分布于廣東、江蘇、湖北、河北、江西等地區。也就是說,雖然我國具有眾多的口罩生產企業,但能夠生產醫用口罩的企業卻很少,多數企業的規模都較小,其口罩生產技術與資質無法達到國際上對于口罩的要求,導致我國口罩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市場時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我國口罩企業的品牌意識不強
口罩屬于低值耗材的產品,長期以來,我國口罩行業對于品牌化的觀念較弱。面對疫情爆發后口罩需求市場的不斷擴大,中國卻還沒有關于口罩的“明星產品”。我國作為口罩出口量最大的國家,雖然有著不同品名不同類別的口罩,但并沒有自己的口罩“名牌”,本土的口罩品牌影響力較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強。反觀國外的一些口罩產業,例如美國的3M、霍尼韋爾、梅思安(MSA),法國的代爾塔(DELTAPLUS)等知名品牌,他們的產品影響力大,在口罩的國際市場上更具有品牌優勢。
四、后疫情時代我國口罩出口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質量管控,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名牌
雖然疫情期間中國出口了大量醫療物資,但部分防疫物資(包括口罩)也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中國口罩出口產業要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提高質量。要明確生產口罩類別需要符合的法律法規,不同級別口罩出口到不同國家,所需符合的法律法規及品質要求并不一樣,要根據不同品質要求設定質量管控標準。在投產前要保證生產環境無塵且無菌,生產工人做好衛生防護措施等。在生產制造環節要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質量管控水平。在物流環節,一是要加強上游原材料的質量把關,二是針對產品生產結束離開工廠后的下游物流環境把控,包括貨柜的環境,如溫度、濕度、干凈程度以及堆放條件等。口罩出口生產企業要樹立名牌意識,積極申請商標注冊和國際認證,加強廣告宣傳,打造中國的口罩“名牌”。
(二)面向市場需求,大力實施產品創新
口罩從產品類別看,根據不同國家市場的需求和價格承受,可分為高中低各種檔次;在口罩性能上,要增強一般性、裝飾性口罩的安全防護性能;在產品質量方面,要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進行原材料的創新,使原材料成本下降并且能夠保證持續供應;在容塵性方面,要保障口罩在佩戴較長時間后仍然保持足夠的過濾效率;在口罩外形上,要降低長時間佩戴(特別對是醫護人員)對鼻梁和臉部的壓磨;在舒適性上,還要解決透氣性問題,從口罩的標準發展來看,不斷降低阻力、增加透氣性也是市場需求和產品改進的方向;對戴近視鏡者還要解決佩戴口罩呼氣導致眼鏡鏡片模糊的問題;此外,口罩的一次性使用和多次性使用結合的內膽外殼制作上也是有改進空間的。
(三)完善口罩生產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
口罩生產能力受制于其整個產業鏈,這次疫情暴露了我國口罩生產產業鏈不完善的問題。一是口罩生產設施裝備業還跟不上,雖然多家企業跨界生產口罩機,仍未能有效緩解口罩機供應緊張的壓力;二是生產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噴非織造過濾布產量遠遠達不到市場的需求;除了上游專用原材料生產量的限制外,還有口罩、防護服滅菌后的解析環節,周期長達 7—14 天,也是口罩產業鏈上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我國亟需完善口罩生產產業鏈,一是加強口罩機生產設備行業的發展,提升設施裝備業的供應能力;二是扶植熔噴布生產企業,擴大熔噴布產量,也可以加大殼聚糖無紡布生產,利用殼聚糖無紡布替代熔噴布來制作口罩;三是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進行產業整合,形成一批規模化生產企業,改變我國口罩生產散、亂、差的格局,同時推進上下游產業鏈融合,形成產業集群,提高快速響應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 吳躍農. 疫情防控中口罩供應帶來的非常經濟學啟示[J]. 產業創新研究,2020(3):1-4.
[2]許歡.海外疫情下,口罩類防護用品出口質量如何管控?[J]. 中國纖檢,2020(6):30-32.
基金項目:
長江大學2020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疫情對我國出口產業的影響分析和對策建議”(項目編號Yz2020191)。
長江大學經管學院? 容 昕? 周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