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技術已開始應用于各大高校的教學實踐與教學改革中,逐漸成為了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如何在雕塑專業教學中運用數字技術,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傳統雕塑和數字技術的區別和優勢,非常必要。
關鍵詞:數字技術;雕塑教學;傳統雕塑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技術、互聯網、電腦、手機等工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科技正在重新塑造著人類文明。而新時期數字建模軟件、3D掃描技術和實體輸出技術的發展,為雕塑這門古老的藝術帶來了一次新的變革。如今,數字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各大高校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逐漸成為了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傳統雕塑與數字技術
傳統雕塑多采用泥、石頭、金屬等硬質材料,在實體三維空間中運用“雕”“刻”“塑”的基本技法改變實體造型,進行藝術創作。而運用數字造型軟件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虛擬雕塑模型的創作,通過3D打印技術和數控雕刻技術將虛擬空間的雕塑轉換到現實空間中。傳統的雕塑作品也可以通過3D掃描儀轉換成數據圖發到電腦中,在數字雕塑軟件中進行優化或二次創作,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虛擬空間中利用軟件豐富的表現語言不僅可以模仿傳統雕塑的創作,又可以突破傳統的雕塑形式,創造更加豐富的雕塑表現形式。數字技術的運用完全顛覆了傳統雕塑創作的工作模式,解放了雕塑家的雙手和思維,運用軟件中各種不同功能的雕刻筆刷進行塑造,自由使用帶有觸壓感的數位板,使雕塑創作過程更加便捷有效。
二.數字技術在雕塑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數字技術以其立體化、數字化、便利化的特點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高校教學中,在雕塑專業教學中也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出現,使創作過程更加智能清晰,教學更加便捷。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一)教學課件的運用
傳統教學課件與數字軟件相結合,運用zhrush、maya、3dmax、C4D等軟件進行數字建模,將雕塑實物特征進行動態的課件展示。對于相對復雜的形體結構還可以進行局部放大或縮小,使課程講解更加深入透徹。
(二)教學展示的運用
將數字技術導入教學中,可以將雕塑作品的空間形式從一個虛擬的場景中騰移出來,建設更加真實的實體空間。雕塑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對學生進行立體觀察的訓練,在傳統泥塑課程中,學生往往受教室場地的限制不能進行的展示觀察。利用數字技術突破了這一難點,在虛擬環境中移動、縮放、旋轉,改變傳統的觀察角度,進行多個視角的觀察訓練,有利于學生三維立體觀察方法的訓練和整體意識的培養。
(三)人體課程的運用
人體素描和人體泥塑課程是雕塑教學的基礎,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人物表現的造型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人體解剖知識。利用數字軟件制作的解剖模型可以輔助教師進行解剖知識的講解,將人體的骨骼、肌肉、表皮進行逐一的分離展示,以動態的形式更加直觀全面地觀察人體結構,深入研究骨骼的運動規律與不同狀態下人體肌肉的變化,為人體泥塑課程打好基礎。
(四)實物教具的運用
與傳統的實物教具相比,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全體學生同時觀看所要展現的雕塑造型。傳統教具往往只限于單一的材料,而數字軟件則提供了豐富的材質資源,可以實時進行材質的切換與渲染。并通過3D打印塑造出所需的教具模型,使學生進行自由拼裝組合,加深記憶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觀地進行多材質多角度、全方位的學習與研究。
(五)實踐案例的運用
數字化技術引入雕塑教學使創作實踐課程更加便利,在電腦中建立數字雕塑模型,而后利用數字化成型設備(3D打印、手持掃描儀等設備)制作實體模型。實踐方案制作步驟如下:
1.運用三維數字造型技術進行雕塑建模。多采用ZBrush軟件的建模方式,在ZBrush軟件中Z球搭建模型骨架的方式比較典型,操作也比較方便,這個過程省略了傳統雕塑中扎架子、上大泥的過程。
2.先用軟件中“Move(移動)”筆刷調整造型,然后借助塑造類的筆刷進行雕塑大型粗略刻畫。
3.對象基本雕刻完成時,可以通過3D通用變形操作器隨時調整雕塑的大型,操作簡單方便。
4.使用“Clay(黏土筆刷)”“ClayBuildup(雕刻筆刷)”筆刷等一系列塑造類筆刷進行雕塑的細節刻畫。
5.保存文件。如“.ztl”“.obj”、“stl”等格式。只要把三維數據上傳到數據庫當中,就會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不會像傳統雕塑那樣不易保存。
6.貼材質、加環境,渲染至預期效果。
7.最后,使用3D打印機輸出實體雕塑,此過程節約了雕塑創作的時間、降低了雕塑成型的風險和成本,要表現的雕塑更為準確,可以隨意表現出復雜的雕塑形態,具有很強的復制性。
三、數字技術在雕塑教學中的優勢
(一)教學便利
在傳統雕塑課程中運用數字技術,使數字技術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運行,是模擬雕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通過騰訊視頻、雨課堂、超星學習通等網絡平臺,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不受場所限制,更加方便快捷地指導學生進行雕塑創作。疫情期間運用數字軟件線上教學的實踐證明,數字技術的運用使雕塑教學更加便利,并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節約資源
傳統雕塑教學的主要材料有泥、石頭、金屬、綜合材料等,有著成熟的教學體系,學生作品多以實體呈現。但作品成型過程多復雜繁瑣,雕塑材料昂貴,場地空間需求大。然而數字雕塑不再受限于傳統材料,在電腦上可以進行材質的隨意轉換,進而確定最理想的方案,節約了資源和空間,縮短了雕塑制作的周期。
(三)激發興趣
在傳統雕塑教學中過于重視具象寫實雕塑的基礎訓練,采用傳統的學院派教學模式,泥塑課程比重大于創作課程,學生缺乏積極性。而數字技術則不受限于材料與空間,并能運用軟件工具使雕塑造型隨光影發生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嘗試不同數字軟件的操作帶來的形式語言,使作品產生無限的可能性。
(四)智能調整
在雕塑創作時,往往需要反復調整與修改,部分比例對稱很難用肉眼識別。運用數字技術,借助操作工具進行實時的智能對比,避免在創作時出現比例失調、造型不準的問題,在創作的任何階段都可方便且高效地解決造型問題。
(五)增加就業
隨著數字技術在各行業的發展與運用,教師在繪畫、雕塑、建筑設計、動漫角色設計、新媒體藝術設計等專業的教學中不斷地嘗試和探索。近兩年來,筆者在雕塑畢業班的教學實踐中證明,數字技術軟件的學習與掌握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藝術創作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雕塑專業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四、數字技術在雕塑教學中的運用條件
數字技術的運用給雕塑教學帶來了更多的便利與可能,但在實施運用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在教學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傳統雕塑的教學方法外,還需要熟悉數字技術的操作才能完成新時期雕塑專業的教學任務,而大多數雕塑專業教師缺乏電腦操作的實踐經驗。其次,通過數字技術制作雕塑模型,只能從畫面視覺上進行感知,缺乏其他感官上的理解,特別是對材料肌理、味道等方面的直觀感受。最后,數字軟件技術的掌握需一個較長的周期,要通過數月甚至數年的訓練才能熟悉掌握。因此,數字技術有助于輔助雕塑教學,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雕塑教學。數字技術需要與傳統雕塑課程相結合,兩種教學模式相互補充,使學生虛擬的電腦操作與現實的實踐創作同時進行,在視覺與觸覺上感知雕塑藝術,達到雕塑學習的最佳效果。另外,在雕塑教學中添加數字課程必然要滿足其必要條件,例如聘請數字技術專業方面的教師與雕塑專業教師同時授課,匹配計算機、掃描儀、3D打印機等教學資源。建立數字雕塑方向教研室,不斷探索教學課程設置的比重與內容,結合專業藝術特點與優勢,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傳統雕塑語言與數字語言的結合對雕塑教學是一次變革,也是一道命題。數字技術在雕塑專業教學中的運用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創作思路,也在實踐創作中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法,與傳統雕塑教學相比,展現出了更多的優勢。在不遠的未來,數字技術將作為雕塑藝術重要的形式工具在創作和教學中廣泛使用,使雕塑概念更加泛化,進入綜合藝術范疇。促進藝術教育不斷突破各專業限制,形成更加豐富完善、與時俱進的藝術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陶繼峰.數字技術在雕塑專業教學和創作中的運用分析[J].藝術教育,2019(5):141-142.
[2]張盛.數字雕塑技法與3D打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3]董明光.關于數字雕塑藝術與教學的思考[N].中國美術報,2016-10-24(27).
作者簡介:牛雯雯,博士,鄭州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雕塑與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