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21世紀信息技術應用的成熟,尤其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促進了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數字經濟高地,推進傳統產業用數賦能,為山東省加速動能轉換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山東省最新公布的2017年投入產出表,在界定數字經濟概念的基礎上,對山東省數字產業的產業關聯進行研究,并提出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產業關聯;產業波及分析
數字經濟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通過數字流的滲透,催生了電子商務、共享經濟、智能制造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效率提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第一,數字經濟產業的規模壯大,可以為經濟增加新的增長極;第二,“數字+”能夠為傳統產業賦能,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這也契合“工業 4.0”大趨勢;第三,2020 年爆發的突發事件,也使得數字經濟加速與教育、辦公、會議、醫療等應用場景融合,推進數字經濟多場景應用開發。作為一個傳統工業強省,山東省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亟需搶占數字經濟這一戰略高地,利用數字經濟“后發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一、數字經濟的概念界定
根據中國信通院有關研究,數字經濟包括“四化”:1.數字產業化;2.產業數字化;3.數字化治理;4.數據價值化[1]。由于“四化”概念提法較新,且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等方面實踐雖然已經穩步推進,但有關統計體系的標準并未完全明確。因此本文僅對數字產業化進行研究,具體包括數字制造業和數字服務業。根據42部門分類,數字制造業主要指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數字服務業則主要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數據來源是山東省2012年和2017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由于42個部門發生了輕微改變,為便于時間跨度之間的比較,本文將42個部門整合成38個部門。
二、產業波及效應分析
產業波及效應分析,是指某些產業的發展變化會引起與其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產業變化,進而對整個國民經濟產業體系造成一定的傳導性影響,這種傳導性影響就是產業波及效果[2]。
(一)主要計算系數
產業波及效應,主要采用影響力和感應度系數進行分析[2]。一般來說,影響力系數越大,說明其產業輻射力越大;感應度系數越大,說明其產業制約力越大。如果兩者都較大,說明該產業為國民經濟的核心產業。
可見,(1)山東省數字制造業拉動力和推動力均較大。2012 年和 2017 年,數字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均接近 1.47,在38 部門中排名第 1,產業輻射力高,或稱對國民經濟拉動力強。
而感應度系數則由 1.1 升至 1.12,產業制約力高,或稱對經濟的推動力大;(2)數字服務業的拉動力增強,而推動力減弱。2012 年和 2017 年,數字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由 2012 年的0.78 上升至 2017 年的 0.94,產業輻射力增強。而產業制約力則在下降,感應度系數由2012年的0.55下滑至2017年的0.32,產業制約力降低。
(三)交叉關聯分析
本文借鑒中國投入產出學會課題組(2006)做法,以社會平均值1.0為界,將山東省2017年“影響力-感應度系數”劃分為四個象限[3],如下圖。
1.第一象限 Si<1 且 Tj>1,該象限內產業感應度小,影響力大。包括:制造業中通用設備、金屬制品等裝備制造業,以及建筑,衛生和社會工作,食品和煙草等,共 11 個產業。
這些產業輻射力強,制約力弱,產業發展較成熟,具有最終產品屬性。表明山東省作為傳統工業大省,制造業發展較為成熟,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大。
2.第二象限 Si>1 且 Tj>1,該象限內產業感應度和影響力均較大。包括:數字制造業,化學產品等 7 個產業。這些產業既為其它產業提供中間產品,又消耗它產業產品,產業輻射力和制約力均較大。其中,數字制造業在列,說明其具有較強的產業輻射力和制約力。
3.第三象限Si>1且Tj<1,該象限內產業感應度大而影響力小。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紡織品等7個產業。這些產業輻射力弱,而制約性強。這些產業主要是傳統產業和要素產業,對國經濟社會發展制約力大。可見,山東省作為傳統工業大省,受傳統產業部門制約較大,應進一步加快這些產業改革發展步伐。同時,也要積極破解要素瓶頸,利用好數字這一第四要素,為全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第四象限Si<1且Tj<1,該象限內產業感應度和影響力均較小。包括:數字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房地產,教育等13個產業。這些產業輻射力和制約力都較弱。其中,數字服務業在列,影響力系數為0.94,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說明山東省數字服務業當前仍處于成長期,有很大潛力待挖掘,是數字經濟發展亟須補齊的短板。
總的來講,山東省數字經濟的輻射力大于制約力,數字制造業具備先發優勢,而數字服務業亟須加快發展。一方面,山東省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尤其是數字制造業已成長為山東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中作用突出,但也受知于其他產業發展。從生產波及效果來看,數字制造業處于輻射力強而制約力弱,產業發展較成熟,也為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另一方面,山東省數字服務業仍屬于新興產業,雖然產業輻射力在上升,但產業制約力較小。山東省在發展數字經濟時,應在其前向、后向產業鏈條上下功夫,重點補齊軟件等數字服務業的短板,同時做好傳統產業“+數字”文章,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以數字經濟賦能舊產業、孕育新產業、催生新業態、塑造新模式。
三、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策略建議
在數字革命、工業4.0大背景下,山東省要依托制造業大省優勢,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積極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推進數字經濟做大做強。一方面,培育規上數字經濟企業,加強政策支持,優化電子信息制造、軟件業等產業集群發展環境,積極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形成雁陣形發展態勢。另一方面,加強產業集聚,形成對知識、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依托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聊云數據湖等現有產業基地,發展產業鏈“配套經濟”,推進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另外,還要加強數字經濟關鍵技術研發。積極鼓勵企業創新研發,加大對集成電路、高端軟件、IPV6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支持力度,切實積累數字經濟的“后發優勢”。
二是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用數字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工業方面,依托傳統工業大省優勢,支持引導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加快“機器換人”步伐。加強企業數字化轉型分類指導,進一步加大青島卡奧斯、聊城河姆渡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案例推廣,為工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可供參考復制的樣板;農業方面,依托山東省農業大省優勢,在農業機械裝備制造、設施農業等方面著力,推進農業數字化發展;服務業方面,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辦公、醫療、防疫等社會保障領域的廣泛運用,擴大應用場景,進一步提高數字服務水平。
三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提供基礎支撐。5G時代即將到來,PV6網絡也將廣泛應用,要切實加快5G和IPV6等新基建進程,緊緊圍繞工業數字化改造需求,支持愛譜華頓等5G低能耗光纖研發生產,重點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光纖化改造,加大寬帶和移動網絡覆蓋率。要積極構建“數字大樞紐”,依托濟南國家超算中心、聊云數據湖等,進一步拓展它們的功能,提升數據存儲能力,形成數字經濟大樞紐格局,為建設數字山東提供基礎支撐。
四是加快“數字山東”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依托大數據局,進一步完善“數字山東”體制機制,以政府數字化帶動和引領企業數字化。加強宏觀層面政策引導和產業規制,進一步厘清政府職能,引導數字經濟產業良性發展。同時,要堅持包容審慎的監管,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創業園、孵化器等“雙創”載體建設,不斷完善企業注冊、融資、專利申請等相關配套服務,最大限度激活數字經濟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年)[J].http://www.caict.ac.cn,2017
[2]芮明杰.產業經濟學第二版[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3]中國投入產出學會課題組,許憲春,齊舒暢,楊翠紅,趙同錄.我國目前產業關聯度分析——2002 年投入產出表系列分析報告之一[J].統計研究,2006(11):3-8.
山東聊城大學商學院? 趙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