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智
摘 要:甘肅省古浪縣定寧教育工作站是貧困地區農村鄉鎮教育工作站,在“互聯網+”背景下,工作站樹立“網絡強師惠生”理念,以提升美育觀念現代化、推動教學模式信息化、提升課堂活力為重點開展農村小微規模學校美術教學探索。一是網絡強師,提升了美術教師現代化觀念;二是形成視頻導學,課堂教師指導美術創作的教學模式,提高小微規模學校課堂活力,在教師專業化結構性短板問題上取得了新突破。
關鍵詞:數字教育資源;小微規模學校;美術課堂運用
古浪縣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省58個貧困縣之一,定寧教育工作站位于縣城東北半山半川地區。近年來,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和學校布局結構調整,村級小學逐漸變為了教學點,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微規模學校。學校師生人數少,教師常常兼任多門學科教學,工作任務量大和專業結構性短缺并存,導致學校輕視美術、音樂等美育課程。學校開展的美術教學形式較單一,往往是臨摹和自由繪畫,甚至存在課程開設不足的問題。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小微規模學校美術專業知識傳授不足,審美觀念培養欠缺,創新意識不足。為提高農村小微規模學校美育教育水平,改觀美術教學現狀,筆者在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模式變革的大背景下,運用“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美術教育資源,主導“網絡強師惠生”理念,采用“應用、對比、模仿、整合、創新”的資源運用策略,組織小微規模學校開展美術課堂研究,逐漸積淀出了創設情境,視頻導學,指導創作的農村小班化美術教學模式,為項目實施學校美術高效課堂創建找到了新的方法,引導兄弟學校在美術教學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努力形成現代化教育觀念
美術以特有的視角培育青少年創新,以獨特的視角提升青少年審美品位,個性化、創造性尤為突出,較鮮明地表現出現代化教育理念的特征。它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因此,美術教師觀念現代化和教學水平專業化是提高農村小微規模學校美術課堂活力的核心和關鍵。筆者抓住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通過教學對比、授課模仿,深入理解現代化教育理念和少年兒童藝術表達創新,促使農村教師形成現代化教育理念,進一步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是抓住小班化優勢,發揮學科專業特點和教育信息化優勢,學習項目課例,將學生情況、教學方式線上線下比對,取長補短,注重個性化教學,并進行差異化施教,倡導因地制宜開展教學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二是模仿資源教學課例中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關注課堂細節,學習教學手段及表現技法的指導滲透。教育教學中,做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做學生創作的指導者、幫助者,將教學注意力集中在指導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上;創作表現上,大膽鼓勵兒童、少年采用繪畫、拓印、制作、剪貼等多種形式創作;審美教育上,結合社會現實,善用生活實例、典型案例引導學生理解美、感受美,欣賞和鑒別美。
三是充分發揮鄉鎮教育工作站中心教研室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教師業務水平。以互聯網為媒介,以“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網站資源為主導,提取優質教學資源,廣泛開展區域內小微規模學校教育信息化課堂實踐探索、交流研討,通過觀課議課和資源運用示范交流,進一步探索教學資源、流動的教師資源在小微規模學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模式。在引導教師有效運用信息資源改變教學方式創設教學環境的同時,提高教師的實操水平和藝術素養,達到信息技術實操和專業素養兩促進,推動小微規模學校在運用“互聯網+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
二、積極創設信息化高效課堂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藝術就得與技術結合在一起,是科學就得有方式方法,教什么和怎么教,對象是關鍵,也就是學生,學生不同,教的東西、方法、知識量、次序都跟著不同。陶先生強調因材施教,教學內容、方法、過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筆者在文獻研究和實踐認證的基礎上,面對小學教學點美術授課教師專業能力薄弱這個實際情況,倡導信息化教學手段,借助數字教育資源,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提煉出資源導學、當堂指導的教學模式。用資源導學引領創新,教師因地制宜指導創作的雙師教學模式,化解教師專業水準不足的關鍵,利用信息技術搭建高效課堂,優化了農村小微規模學校課堂教學。
資源導學:資源導學是農村學校根據小班化教學實際,對教學點教育資源項目的小學美術網絡資源應用的具體方式,通過播放資源的課堂視頻片段或從網絡收集的短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帶領學生掌握創作技能的策略。線上教師獨到的藝術視角和細膩的藝術表現等高超的教學手段和能力,有效補充了農村小微規模學校教師專業水平的短板,引導學生們藝術創新,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堂指導:美術課堂是學生藝術創作的主陣地,資源導學引領學生創作思維,當堂教師小結知識,強調重點,激發學生創作的沖動和要求。提出創作要求,指導學生練習技法,完成課堂創作。
美術課堂中創設情境要短而妙、貼近生活,視頻導學要少而精、重點突出且難點突破措施清楚,指導創作要時間充沛、因材施教,獨立新穎、飛揚個性。
筆者執教《泡泡飛呀飛》,將兒童喜聞樂見的“吹泡泡”游戲引入課堂,并創新運用身邊的工具開展教學,讓學生感知美術創作材料及工具的選用策略,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形狀、質感、色彩等創作要素。之后的資源播放和小組討論,讓學生明確泡泡以橢圓形為主,形狀各異;色彩因光而五顏六色,質感輕盈透明。接下來視頻導學,線上教師細致講解了泡泡的前后關系和大小組合,借助泡泡展開的聯想及創作,引申到人物畫基礎和表現技法。視頻導學,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進行了專業系統的引導,在前后關系及大小組合中突破了構圖的難點;借助泡泡展開聯想,為創作內容提供支持。接著,就泡泡大小組合和前后關系、涂色技巧等本課主要內容有重點地強調,展示紅軍西路軍戰役紀念館周邊圖片,因地制宜,利用紅色文化指導學生創作。學生用所學知識構建自己的泡泡世界,色彩絢麗,內容接地氣,表現有主題,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痘ǖ靥骸方虒W中,通過播放資源視頻,讓線上教師引導農村學生分析地毯的紋樣排列和作品創作方式,突破美術專業知識難點;《分一分,變一變》教學中,線上教師引導學生設計蛋糕,教導學生處理物體前后關系、表現奶油、描繪圖樣、學習接色和剪紙技巧,有效補充教師專業性短板。
三、注重張揚創新型兒童個性
美術是重過程的教學,課堂教學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滲透審美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技術進行創作,更重要的是想象、思維、創新、創造。因此,美術課堂要以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為重點,努力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美。在充分調動學生創作的同時,通過合作交流、借鑒創造,促進小微規模學校美術課堂活力,搭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審美觀念和能力,提高美術素養。
(一)合理借鑒,突出創新,提升表現力
兒童因成長環境不同,個人的思維、表達、想象和操作等美術創作方式各有不同。只要師生所處的環境良好,這種個性就更為突出,有的喜歡用漂亮的色彩表現生活,有的喜歡選擇材料拼貼理想,也有的喜歡用手中的模型拓印美麗的圖案,他們的創作各具特色、與眾不同。美術教學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創作,表揚個性,突出創新。
筆者執教人教版二年級《點線面》時,將資源拓展部分作為重點,播放以點、線、面元素開展的圖案設計教程,學習畫面構成、圖形分割、線條組合、單色涂畫、黑白搭配及設計步驟和策略,激發學生創作興趣和創作活力。學生大膽想象,借鑒創新,在自己的創作中成功用螺旋線、曲線、三角形點、圓點等元素,創作手型、心形圖案,美麗大方,筆者及時肯定個別同學小圖案拓印創作的做法,在借鑒的基礎上用美術符號來表現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用自己的藝術語言描繪出具有點線面的藝術作品,成功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營造環境,情景交融,激發創造力
低年級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精力集中時間短且好動,表現得往往較浮躁。為最大潛能發揮學生們的創新、創造及美術表現活力,筆者一是通過播放具有童真童趣的音樂,營造輕松、舒心靜氣的課堂氛圍。二是注重習慣培養,強調涂色有序、排線細心、剪貼認真,注重營造環境,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習慣和精于制作的精神,提高了藝術表現能力和創作動力。
(三)創評結合,積累知識,提升鑒賞力
作品講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作品講評,表達創意,增強自信,養成健康人格。通過教師講評、師生互評,促進知識積累,提高審美能力。既貫徹了課程標準鼓勵多方式評價的主張,又起到了激勵創作的作用。
教師遴選和小組推優是筆者在美術教學中常用的集中講評選擇方式。一是選取帶有普遍性問題的作品投影集中講評,讓學生相互評議,指正創作不足。在訓練了學生們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美術素養。二是將小組推優作品展示給大家,表揚優點,提出修改建議,在評議中養成善于發現、勤于思考的好習慣,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總之,有效提升農村學校美術教學活力,就要以教育理念為核心,以教師發展為關鍵,以創新教學模式為手段,滲透現代化教育觀念,注重創新和審美觀念培養,與時俱進,砥礪前行,改變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法,運用科學的手段搭建全新的農村小微規模學校美術教育課堂,守初心、擔使命,用辯證的視角引導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顧明遠.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靈魂[N].人民日報,2016-1-31.
[3]林芳.一學一教,彰顯課堂主體[J].亞太教育,2015(6).